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1章 排泄 第1次课 排便护理
第11章 排泄 第1次课 排便护理
操作步骤
(3)灌肠筒挂于输液 架上,液面距肛门约 40~60cm,润滑肛管 前端,排出管内气体, 夹住橡胶管。
34
1.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步骤
(4)左手分开臀部,显 露肛门,右手持血管钳夹 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约 7~10cm,松开血管钳及 夹子,固定肛管,使溶液 缓缓流入,观察筒内液面 下降情况。
收缩
排便
10
二、排便活动的评估
(一) 影响因素
1. 年龄
2. 食物与液体摄入
5. 活动
3. 心理因素
6. 个人排泄习惯
4. 社会文化因素
7. 疾病
8. 治疗和检查
9. 药物
11
二、排便活动的评估
(二) 排便状态
1. 排便次数:成人1~3次,婴幼儿3 ~5次
2. 量:成人 100 ~300g/d
3. 形状 :便秘、消化不良或肠炎;梗阻或狭窄 4.颜色:柏油样;暗红色;陶土色;果酱样;鲜
(2) 症状和体征
14
二、排便活动的评估
(三) 常见的异常排便 2.粪便嵌塞(fecal impaction)
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 (1) 原因 (2) 症状和体征
15
二、排便活动的评估
(三) 常见的异常排便 3.腹泻(diarrhea)
指正常排便习惯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 薄样粪便甚至水样便。 (1) 原因:饮食不当;胃肠道疾患;紧张;
6. 下消化道出血时,粪便的颜色一般 为( )。 A.鲜红色 B.暗红色 C.柏油样便 D.陶土色 E.黄褐色
60
7. 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的颜色一般 为( )。 A.鲜红色 B.暗红色 C.柏油样便 D.陶土色 E.黄褐色
8. 胆道梗阻时,粪便的颜色( )。 A.鲜红色 B.暗红色 C.柏油样便 D.陶土色 E.黄褐色
8
一、大肠的结构和功能
排便
排便活动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意识可以加强或抑制排便。
9
排便反射
粪便进 刺激 直肠壁内 盆N
入直肠
感受器 腹下N
阴部N (—)
大脑皮层
便意
初级排便中枢(脊髓腰骶段) 盆N
提肛肌 肛门外括 降结肠 乙状结肠 收 缩 约肌舒张 收 缩 收 缩
直肠 收缩
肛门内括 约肌舒张
腹肌 膈肌
用物准备
灌肠液的温 度应调至 39~41℃用 于降温时, 调灌肠液为 28~32℃。
32
1.大量不保留灌肠
【实 施】
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床旁,嘱病员排尿。冬天关闭 门窗,用屏风遮挡。 (2)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脱裤腿至膝部, 臀部移近床沿,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 下,弯盘置臀边。
33
1.大量不保留灌肠
39
1.大量不保留灌肠
注意事项
(5)灌肠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如发 现 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 慌 气促,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及时处 理。 (6)妊娠、急腹症病员不宜灌肠。
40
2.小量不保留灌肠 适用范围
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的病人及危重 病人,年老体弱,小儿,孕妇等。
41
解除便秘、肠胀气;
年老体弱、小儿、孕 镇静、催眠、治疗
清洁肠道;清除毒物
妇及腹部或盆腔手术 肠道感染
降温
患者
0.1%~0.2%的肥皂液; “1、2、3”溶液;甘 10%水合氯醛;
生理盐水
油50ml+等量温开水,2%小檗碱或0.5%
植物油120-180ml ~1%新霉素等
39 ~ 41℃ , 降 温 28 ~ 32℃,中暑4℃生理盐水 38℃
61
9. “123”灌肠液的成分为( )。 A.50%硫酸镁50ml,甘油60ml,温 开水70ml B.50%硫酸镁40ml,甘油50ml,温 开水60ml C.50%硫酸镁60ml,甘油70ml,温 开水80ml D.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 开水90ml E.50%硫酸镁10ml,甘油20ml,温 开水30ml
针刺疗法;严重时肛管排气。
25
四、协助排便的护理技术
(一)灌肠法(enema)
将一定量的液体由
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
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
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
给药物,达到缓解症状、
协助诊断和治疗疾病目
的的方法。
26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不保留灌肠法
•分类
小量不保留灌肠法 清洁灌肠法
保留灌肠法
27
1.大量不保留灌肠
(三) 简易通便法 目的
通过简便经济有效的措施,帮助病人解除便秘。
适用范围
适用于老人,体弱和久病卧床便秘者。
50
(三) 简易通便法 开塞露法 甘油栓法 肥皂栓法
51
52
(四)肛管排气法
定义
将肛管从肛 门插入直肠,以 排除肠腔内积气 的方法。
目的
排出肠腔积气,减轻腹胀。
53
(四)肛管排气法
准备
2.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 的】
(1)软化粪便,解除便秘。 (2)排除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
42
小量不保留灌术
3.保留灌肠
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 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用范围
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
44
几种灌肠法比较表
大量不保留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
目的
溶液
溶液温度 溶液量 卧位 插管深度 压力
(三) 腹泻病人的护理
1. 去除病因 2. 膳食调理 3. 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腹部保暖。 4. 注意补充水电解质,防治水和电解质的紊乱。
22
三、排便异常的护理
(三) 腹泻病人的护理
5. 维持皮肤完整性 6. 密切观察病情 7. 心理支持 8. 健康教育
23
三、排便异常的护理
(四)排便失禁病人的护理
6.选择适宜的排便姿势 7.腹部环形按摩 8.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物 9.使用简易通便剂 10.以上方法均无效时,遵医嘱给予灌肠。
20
三、排便异常的护理
(二)粪便嵌塞病人的护理
1.早期可使用栓剂,口服缓泻剂来润肠通便。 2.必要时先行油类保留灌肠,2~3小时后再做
清洁灌肠。 3.进行人工甘露醇500ml+5%葡萄糖1000ml
48
半流质 饮食
流质饮 食
术前3天 术前1天
15-30min 后 反复排便
23h
每晚口服
2:00~4:00pm口服
50%MgSO410~30ml
25%MgSO4200ml后再服 温开水1000ml
50%MgSO4100ml+5%葡萄糖盐水100ml
49
35
1.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步骤 (5)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住橡胶管,用 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入弯盘内,嘱病员 平卧,尽可能保留5~10分钟后再排便,不 能下床病员给予便盆。
36
1.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步骤
(6)大便毕,取出便盆、 橡胶单和治疗巾,整理 床单位及环境,清理用 物,开窗通风。 (7)在当天体温单的 “大便”栏内记录结果。
血;白色“米泔水样
12
二、排便活动的评估
(二) 排便状态
5.内容物:正常;血液、脓液、粘液;寄生虫 6.气味
13
二、排便活动的评估
(三) 常见的异常排便 1. 便秘(constipation)
指正常的排便习惯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
排除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1)原因:精神紧张;排便习惯改变;饮食(水 膳食纤维);长期卧床;滥用泻药;直肠肛门 手术以及器质性病变等
【目 的】
(1)解除便秘,肠胀气。 (2)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 准备。 (3)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 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人降温。
28
1.大量不保留灌肠
【评 估】
(1)病人的病情、临床诊断、灌肠的目的 (2)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心理状况 和排便情况 (3)病人肛周皮肤、粘膜情况 (4)病人对灌肠的理解程度、配合能力
1. 心理护理 2. 保护皮肤 3. 帮助病人重建排便的能力 4. 如无禁忌,保证病人每天摄入足量的液体。 5. 保持床褥、衣服清洁,定时开窗通风。
24
三、排便异常的护理
(五)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1.指导病人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饮食习惯。 2.去除引起肠胀气的原因。 3.鼓励病人适当活动。 4.轻微胀气时,可行腹部热敷或腹部按摩,
——《论衡》·王充
“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 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
—— 朱丹溪
6
一、大肠的结构和功能
解剖
大肠全长1.5米, 起自回肠末端,止 于肛门,分盲肠、 结肠、直肠和肛管 四个部分。
7
一、大肠的结构和功能
生理功能
1. 吸收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 2. 形成粪便并排除体外。 3. 利用肠内细菌制造维生素。
58
4.在灌肠时,若液体未流光,患者已 有便意应( )。 A.立即停止灌入,拔出肛管 B.尽快灌入,缩短时间 C.继续灌入直到灌完为止 D.减低压力,嘱患者深呼吸 E.按摩患者腹部
59
5. 保留灌肠时,液面距肛门的距离应 不超过( )。 A.30cm B.35cm C.40cm D.45cm E.60cm
38℃
成人500~1000ml,小 100~180ml 儿约200~500ml
<200ml,
左侧 7~10cm 40~60cm
左侧 7~10cm < 30cm
据病情取左或右侧 10~15cm < 30cm
保留时间 5~10min 降温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