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选线设计自编习题库2013.06.15第一章铁路能力1、客货运量的重要意义(P12)答:(1)客货运量是设计铁路能力的依据(2)客货运量是评价铁路经济效益的基础(3)客货运量是影响线路方案取舍的重要因素2、铁路选线设计所需要的运量参数(P14)答: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货运密度货流比货物波动系数零担、摘挂、快运货车和旅客列车。
3、根据阻力的性质,将列车阻力分为哪几类?(P20)答:(1)基本阻力(2)附加阻力(3)启动阻力4、分析列车运动状态(P27)答:(1)牵引运行(2)惰力运行(3)制动运行5、牵引质量检算的限制条件(P31)答:(1)启动条件的限制(2)车站到发线有效长的限制(3)车钩强度限制6、列车运行速度(P42)答:(1)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走行速度(3)技术速度(4)旅行(区段)速度7、铁路等级的划分(P46)答:一级铁路二级铁路三级铁路8、各级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P46)答: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机车交路;闭塞类型9、影响牵引吨数的主要技术标准(P47)答:(1)牵引种类:电力牵引;内燃牵引;蒸汽牵引(2)机车类型(3)限制坡度(4)到发线有效长度10、影响通过能力的主要技术标准(P49)答:(1)正线数目(2)车站分布(3)闭塞方式:电气路签;半自动闭塞;自动闭塞11、影响行车速度的主要技术标准(P50)答:(1)最小曲线半径(2)机车交路(3)其他主要技术标准第二章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1、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什么要求?(P54)答:(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2)应力争节约资金(3)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2、夹直线长度的的确定(P58)答:(1)线路养护要求(2)行车平稳要求3、曲线半径对工程的影响(P63)4、曲线半径对运营的影响(65)答:(1)增加线路长度答:(1)增加轮轨磨耗(2)降低粘着系数(2)维修工作量增大(3)轨道需要加强(3)行车费用增高(4)增加接触导线的支柱数量5、最小曲线半径的计算(P66)答:(1)旅客舒适条件(2)轮轨磨耗均等条件6、最小曲线半径选定的影响因素(P67)答:(1)路段设计速度(2)货物列车的通过速度(3)地形条件7、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P68)答:(1)曲线半径取值原则(2)因地制宜由大到小合理选用(3)结合线路纵断面特点合理选用8、缓和曲线长度的设计条件(P70)答:(1)超高顺坡不致使车轮脱轨(2)超高时变率不致使旅客不适(3)欠超高时变率不致影响旅客舒适9、缓和曲线长度的选用(P73)答:(1)各级铁路中地形简易地段、自由坡地段、旅客列车比例较大路段和将来有较大幅度提高客货列车速度要求的路段应优先选用“推荐”栏数值。
(2)各级铁路中地形困难、紧坡地段或停车站两端、凸形纵断面坡顶等行车速度不高的地段以及二、三级铁路中客车对数较少且货车速度较低的路段和对行车速度要求不高的地段,可选用“最小”栏数值,或“最小”栏与“推荐”栏间的10m整数倍的缓和曲线长度。
(3)条件允许时,宜采用较表中规定数值长的缓和曲线。
10、限制坡度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P74)答:(1)对输送能力的影响(2)对工程数量的影响(3)对运营费用的影响11、影响限制坡度选择的因素(P76)答:(1)铁路等级(2)运输需求和机车类型(3)地形条件(4)邻线的牵引定数(5)符合“线规”规定12、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的条件(P77)答:(1)轻重车方向货流显著不平衡且预计将来也不致发生巨大变化(2)轻车方向上升的平均自然纵坡较陡,而重车方向上升的平均自然纵坡较缓,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可以节省大量工程。
(3)技术经济比较证明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是合理的13、采用加力坡度的注意事项(P78)答:(1)加力牵引坡度应集中使用,使补机能在较长的路段上行驶,提高其利用率。
(2)补机要进行必要的整备作业,需要相应的机务设备。
(3)补机要在加力坡度的起讫站摘挂,增加列车的停站时分。
(4)加力牵引采用重联牵引或补机推送中的何种方式,与牵引质量、车钩强度有关。
14、竖曲线半径的拟定条件(P82)答:(1)旅客舒适条件(2)运行安全条件(3)设置竖曲线可减少列车通过变坡点时的附加纵向力。
15、设置竖曲线的限制条件(P85)答:(1)需要设置竖曲线的坡度代数差(2)竖曲线不应与缓和曲线重叠(3)竖曲线不应设在明桥面上(4)竖曲线不应与道岔重叠第三章铁路定线1、设计线走向选择的影响因素(P103)答:(1)设计线的意义及与行经地区其他建设的配合(2)设计线的经济效益和运量要求(3)自然条件(4)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2、影响接轨点选择的主要因素(P103)答:(1)路网规划(2)线路走向(3)主要客货流方向(4)既有区段站的分布及当地的接轨条件3、接轨点的选定考虑哪些因素?(P104)答:(1)主要客货流方向,应力求减少客货流的折角运输(2)城市规划与新线引入的条件。
一般城市居民密集,应力求减少拆迁工程量。
4、影响区段站分布的因素(P106)答:(1)区段站设置应和接轨站选择结合考虑(2)尽量靠近较大城镇和工矿企业所在地,以满足客货流集散的需要,并可改善铁路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站址位置应和城镇发展规划相配合。
(3)区段站应设在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较好、少占农田、便于“三废”的处理和水源、电源较为方便的地点。
(4)为减少列车改编设备和补机整备设备的投资,宜在列车换重点、补机摘挂点设置区段站。
5、定线时需要分哪两种情况区别对待(P107)答:(1)采用的最大设计坡度大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2)采用的最大坡度小于或等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6、展线的三种形式(P108)答:(1)套线(2)灯泡线(3)螺旋线7、绘制导向线时,需要注意什么?(P109)答:(1)导向线应绕避不良地质地段,并使导向线趋向前方的控制点(或车站)(2)如果两脚规开度小于等高线平距,表示定线坡度大于局部地面自然坡度,线路不受高程控制,即可根据线路短直方向引线。
(3)线路跨越沟谷需要设置桥涵,故导向线不必降至沟底,可直接向对岸引线。
线路穿过山咀,要开挖路堑或设置隧道,导向线也不必升至山脊,可直接跳过山咀。
(4)导向线是一条折线,仅能表示线路的概略走向。
8、缓坡定线需要注意什么(P110)答:(1)为了绕避障碍而使线路偏离短直方向时,必须尽早绕避前方障碍,力求减小偏角。
(2)线路绕避山咀、跨越沟谷或其他障碍时,必须使曲线交点正对主要障碍物,使障碍物在曲线的内侧并使其偏角最小。
(3)设置曲线必须是确有障碍存在,曲线半径应结合地形尽量采用大半径。
(4)坡段长度最好不小于列车长度,应尽量采用无害坡度。
(5)力争减少总的拔起高度,但绕避高程障碍而导致线路延长时,则应认真比选。
(6)车站的设置应不偏离线路的短直方向,并争取把车站设在凸形地段。
地形应平坦开阔,以减少工程量。
9、横断面定线的步骤(P111)答:(1)首先找出控制线路位置的横断面。
(2)根据各控制断面原设计的路肩标高,确定线路中心在横断面上可以左右移动的合理范围。
(3)将各横断面图上线路可能左右移动的边缘点,按相应的距离和比例尺移到平面图上,连接各边缘点,即可得到在平面图上线路可能移到的合理范围。
(4)在平面图上线路可能移动的范围内,重新设计平面,并在两端和原定线路妥善连接,即得平、纵、横三个面上均较合理的新的线路中线位置。
10、沿河谷定线的优点(P114)答:(1)河谷纵坡为单向坡,可避免线路出现逆坡,且可利用支流侧谷展线。
(2)多数城镇位于河谷阶地,在阶地设站,可更好地为地方服务。
(3)多数河谷具有开阔阶地,铁路通过阶地,可更好地为地方服务;既可提高铁路的效益,又方便了铁路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11、沿河谷定线需要解决哪些问题?(P114)答:(1)河谷选择(2)岸侧选择(3)线路位置选择12、影响岸侧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14)答:(1)地质条件(2)地形条件(3)农田及城镇分布条件13、线路合理位置的选择,分为几种情况研究?(P115)答:(1)河谷较开阔,横坡较缓且地质良好时,理想的线路位置为不受洪水冲刷的阶地。
(2)河谷狭窄,横坡较陡,且地质不良时,线路应由避开山坡与外移建桥(顺河桥)的方案进行比选。
(3)河谷十分弯曲时,可根据山咀或河湾的实际情况,采取沿河绕行或取直方案。
线路遇到山咀时有两种定线方案:沿山咀绕行;以隧道取直通过。
线路遇到河湾时,有沿河绕行、建桥跨河及改移河道三种方案。
14、越岭垭口作为线路控制点的特征(P116)答:(1)高程较低、靠近线路短直方向(2)山体较薄(3)地质条件较好(4)引线条件较好15、越岭引线定线时需要注意什么?(P117)答:(1)结合地形条件选择合理的最大坡度(限制坡度或加力坡度)。
(2)为了能控制合理的展线长度,应从垭口往两侧(从高处往低处)定线,以避免展线不足或过长。
(3)垭口附近,地形尤为困难,在有充分依据时,引线可合理选用符合全线标准的最小曲线半径。
16、如何正确处理铁路与行经地区的关系?(P118)答:(1)平原、丘陵地区城镇密布,工、农业发达,城镇内外的道路、沟渠、电力线路等纵横交错,选定线路时,应尽量减少拆迁和占地;在地形有利时铁路宜靠近山坡;并应尽可能减少现有道路、沟渠、电力及通讯线路和管道系统的改移。
(2)车站分布应结合城镇规划,既要方便地方客货运输,也要充分发挥铁路运营效率,设站不应过密,也不宜为靠近城镇而过分迂回线路。
(3)为方便沿线交通并确保铁路行车安全,要认真布置好沿线的道口和立交桥涵,并以交通量为依据确定其修建标准。
17、不良地质地区的选线应作好哪些工作?(P118)答:(1)掌握区域地质情况(2)合理绕避不良地质地段(3)采用工程措施彻底整治18、采取绕避措施应注意什么?(P119)答:(1)在河谷地区沿山坡定线,因严重不良地质难以用路基通过时,可局部移动线路位置,或外移建桥、或内移修隧道。
(2)当局部移动不能彻底绕避不良地质而可能留有后患时可与较长线路的绕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9、隧道位置的选择(P123)答:(1)埋藏较浅时,线路宜向内移,以免隧道偏压过大。
(2)应避开岩堆、滑坡等不良地质以及河岸冲刷、水库坍塌范围。
(3)可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和工程大小,进行截弯取直的长隧道方案和沿河绕行方案的比较。
(4)地形曲折、地质复杂时,河谷线常出现隧道群,在决定线路平面位置与高程时,要充分注意隧道施工期间的弃渣、排水和便道运输之间的相互干扰,并尽量减少对现有水利、道路等设施的影响。
20、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P123)答:(1)选择洞口位置宜贯彻“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避免片面追求缩短隧道长度,忽视洞口边坡稳定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