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小说第一节“17年”的小说创作第一阶段:(1949.10—1952)开创时期第二阶段:(1953—1956)初步发展时期第二阶段:(1957—1962)大丰收阶段第四阶段:(1963—1966.10)欠收阶段一、开创阶段(1949.10—1952年)(一)从题材上看:(1)描写民主革命战争和描写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刘白羽:《火光生前》马加:《开不败的花朵》陈登科:《活人塘》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孙犁:《风云初记》柳青:《铜墙铁壁》(石得富)巴金:《黄文元同志》、《团圆》谷岩:《枫》路翎:《初雪》《洼地上的“战役”》《战士的心》陆柱国:《上甘岭》杨朔:《三千里江山》(2)反映农民题材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强扭的瓜不甜》马烽:《结婚》(田春生、杨小青)、《一架弹花机》(宋师傅,张宝宝)(二)创作特点A、题材比较狭窄,题材主要是农业题材和民主革命。
B、普遍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有图解当时的政策运动,反映生活比较肤浅。
C、文学评论简单粗暴:萧(肖)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对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李克(我、夫),张同志(妻子)陈涌:《肖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人民日报》的《人民文艺》副刊(51.6.10)李定中(冯雪峰):《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丁玲:《作为一种倾向来者——给肖也牧的一封信》陈涌:《肖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是“依据小资产阶级观点、趣味来体现现实生活、表现生活的,夸张地描写了女主角的日常生活作风,把一个农民出身的女干部写成一个粗恶丑陋的形象。
”他认为这是作者进入城市以后,旧观点、旧趣味的故我复萌。
它所以带有严重的性质,因为不是本人的问题,它反映了根据地文艺工作者,进城后在文艺思想或文艺创作方面产生的一种不健康倾向的苗头,虽然这种倾向在现在还不是普遍存在着,但说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文艺工作者,尽管是“经过了较长的革命生活的锻炼”,在入城以后的环境中,特别容易引起旧思想感情的抬头,也特别容易接受各种外来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应当引起警惕。
李定中(冯雪峰):《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作者对女主人公——女工农干部张同志,从头到尾都玩弄她。
“对于我们的人民是没有丝毫真诚的爱和热情的”,“因此,我觉得如果照作者的这种态度来评定作者的阶级,那么简直能够把他评定为敌对的阶级了,就是说,这种态度在客观效果上是我们的阶级敌人对我们劳动人民的态度。
”丁玲:《作为一种倾向来看——给肖也牧的一封信》她认为作品把张同志——一个工农干部写了母老虎似的泼妇。
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同情是“虚伪”的。
把男主人公李克——一个经过长期锻炼的革命知识分子写成假装改造过却又原形毕露的洋场少年,作者对他的所谓“批评”,其实是“欣赏”,甚至把他做为今天知识青年的榜样。
她的结论是,是一篇穿着工农兵衣服,而实际是嘲笑了工农兵的小说。
她说,她之所以提出如此尖锐严厉的批评,是因为他的作品已经被当作旗帜,来拥护一些东西,和反对一些东西了。
关于这种文艺思想倾向,她具体分析说:“他们反对什么呢?那就是前一阵子,说解放区的文艺太枯燥,没有感情,没有趣味,没有技术等的呼声中所反对的那些东西。
至于拥护什么呢?就是属于你的小说中所表现的和还不能完全包括在你的这篇小说之内的,一切属于你的作品的趣味。
这些东西在前年文代会时曾被坚持毛泽东的工农兵方向的口号压下去了,这两年来,他们已想复活,正在嚷叫,你的作品给了他们以空隙,他们就对你的作品大发讨论,大作文章。
因此这种创作问题,使人在文艺界嗅出一种坏味来,也被看成一种文艺倾向问题了。
”1951年10月,肖也牧《我一定要切实地改正错误》他检查说他进城后在创作上曾感到困惑,恰在这时候有一个小议论投合了他当时的口味,议论城市读者不大喜欢老解放区的小说,因为读起来枯燥,没有“趣味”和“人情味”,最好的小说要写日常生活,要以侧面写,这才显得深刻。
对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的批判王应洪、金圣姬、王顺批判的内容:(1)作者的描写是违背国际主义的精神实质的。
(2)作家如此描写是错误的,是对正义战争的歪曲,是对战士的歪曲。
不是爱情妨碍了纪律,也不是纪律破坏了爱情,而是具有更加深广的爱和崇高的理想准则的人,超越于狭隘的亲人爱与对纪律的理解之上,一方面小心翼翼地保持和珍惜萌生在心底的爱情,另一方面又严格地服从部队的纪律和战争胜利的需要,自觉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爱情直至生命。
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无私、无瑕的纯化世界中,使普通战士和活泼少女在斗争激流中产生的战地爱情达到了崇高人格和革命理想主义,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篇章。
二、初步发展繁荣阶段(53—57)的小说创作(一)从题材上看:(1)反映农村题材的小说:李准:《不能走那条路》峻青:《老水牛爷爷》柳青:《狠透铁》秦兆阳: 《农村散记》刘绍棠: 《青枝绿叶》《大青骡子》王汶石: 《风雪之夜》吉学霈:《一面小白旗的风波》骆宾基:《夜走黄泥岗》康濯:《春种秋收》(周昌林、刘玉翠)赵树理:《三里湾》刘澍德:《桥》(合作化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桥);李准:《冰化雪消》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李准:《不能走那条路》(1)这是最早反映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短篇小说。
宋老定:在旧社会,他是一个贫苦农民,如今翻了身,有点资产、想发家的老农形象。
他有着受压迫、受剥削的长工、受穷的经历,他有走向合作化的阶级基础,有着阶级同情心。
有着乌托邦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产业,做“置业手”。
一旦手中有钱,他便想买地。
他对集体经济有着不理解的愚昧。
(2)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三张纸条》《后代》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老交通》《最后的报告》邓洪:《潘虎》杜鹏程:《保卫延安》高云览:《小城春秋》知侠:《铁道游击队》(3)工业题材:艾芜:《新的家》《夜归》费礼文:《检验工叶英》唐克新:《种子》万国儒:《风雪之夜》周立波:《铁水奔流》草明:《火车头》白朗:《为了幸福的明天》雷加:《春天到了鸭绿江》(4)少数民族的生活玛拉沁夫:《科尔沁草原的人》明斯克:《金色的兴安岭》李乔:《欢笑的金沙江》(5)儿童题材张天翼:《罗文应的故事》(二)本期的创作特点:1、数量猛增,题材广泛,思想水平较高,艺术性强。
题材多样化,而且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作品出现。
峻青、王愿坚、杜鹏程,以他们独特的风格引人注目。
李准、茹志鹃、王汶石等也相当活跃,初步展露头角。
2、在本期小说创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工人生活的作品较少,并且质量不高。
峻青、王愿坚创作比较A、从题材上和立题上看,他们都着重描写革命战争题材,揭示出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同时也描写了当代生活,而这些生活的根总延伸到过去。
峻青:解放前的作品内容大多是胶东地区1942年和1947年这两个时期的生活,而当代生活创作多为工业和农业。
王愿坚:反映解放前生活的作品,多数作品是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特别是红军主力长征以后江南苏区人民的斗争事迹。
有一些写红军长征路上的生活片断;反映现实生活,仍是军事题材,反映革命前辈在当代的生活风貌。
峻青:《马石山上》《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老水牛爷爷》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B、他们的小说主题单纯,鲜明,但在具体表现中,二人又有不同的特点:峻青:注重情节曲折的故事描述,大力描写斗争的极端严酷性,对生活作色彩浓郁的描绘和渲染,从而表现根据地军民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坚贞,以及他们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
大河、大山、黑夜、大雪、杀人的场面等。
大力渲染,情节比较完整,生活气息比较浓郁,充满诗意和浪漫的情节。
王愿坚:在对生活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努力准确把握人物在特定过程中特定的心理活动、感情状态,并加以简洁的表现。
他的作品描写的也大多不是生活琐事,而是生死攸关的考验、强烈尖锐的冲突。
但他不是单纯地追求情节的曲折,斗争的热烈,而只是把他的人物放在一定条件下,去把握和挖掘人物的特点。
侧面描写战争,注重细节,不注重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渲染,采取白描、铺叙,捕捉人物的心灵闪光。
C、二人风格:峻青:金戈铁马,令人热血沸腾;王愿坚:静夜的箫声,令人压抑沉思。
三、丰收阶段(57—62)的小说创作(一)丰收原因(二)丰收表现1、从短篇小说创作看李准:《李双双小传》《耕云记》(萧淑英) (新的性格)茹志鹃:《静静的产院》《里程》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张腊月、吴淑兰)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老田)高缨: 《达吉和她的父亲》2、长篇小说创作:57年:梁斌:《红旗谱》(朱老忠、严志和、江涛、运涛、张嘉庆)吴强:《红日》(沈振新、梁波、石东根、张灵甫、涟水、莱芜、孟良崮)曲波:《林海雪原》(少剑波、杨子荣、座山雕、威虎山夹皮沟)58年:赵树理:《灵泉洞》(上)周立波:《山乡巨变》(刘雨生、李月辉、陈先晋、亭面糊)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江华)艾芜:《百炼成钢》冯德英:《苦菜花》(母亲仁义嫂、娟子、姜永泉、王柬芝)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徐义德)59年:柳青:《创业史》(梁生宝、梁三、改霞、郭振山、姚士杰、郭世富、蛤蟆滩三大能人王二直杠)李劼人:《大波》欧阳山:《三家巷》(周炳、陈文婷、何守仁、区桃)61年: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李六如:《六十年变迁》(3)从题材方面看(1)农业题材周立波:《山那边人家》欧阳山:《乡下奇人》(赵奇)赵树理:《“锻炼锻炼”》《实干家潘永福》《套不住的手》胡正:《汾水长流》于逢:《金沙洲》(2)工业题材张天民:《路考》草明:《姑娘的心事》胡万春:《特种性格的人》、《步步高师傅所想到的》费礼文:《黄浦江上的浪涛》《竞赛没有结束》(3)部队生活:张勤:《民兵营长》《军营中》齐平:《沉船礁》王愿坚:《普通劳动者》(4)革命历史题材:茹志鹃:《百合花》刘真:《英雄的乐章》《长长的流水》(5)历史题材小说姚雪垠:《李自成》(6)少数民族题材陆地:《美丽的南方》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4)从创作特点来看1、深刻而广泛地表现了人民的生活2、在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里,增添了一大批光彩多目的艺术形象英雄人物:朱老忠、林道静、江姐、华子良、许云峰、沈振新周炳、李双双、萧淑英、张腊月、吴淑兰中间人物:石东根、王晓燕、梁三老汉、盛佑亭、陈先晋孙喜旺反面人物:张灵甫、余永泽、徐鹏飞、陈文雄、徐义德甫志高3、许多的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出现四、欠收阶段(1963-1966)•浩然:艳阳天•陈登科: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