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汕头市友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阶段质量检测试题(1)

广东省汕头市友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阶段质量检测试题(1)

广东省汕头市友联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阶段质量检测试题一、基础。

(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杜牧《赤壁》)(2分)(2)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分)(3)中秋节,你给朋友写信表示良好祝愿,可引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2分)(4)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分)(5)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

(4分)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guǎn shù过我。

(2)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fán yǎn,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3)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guǎn g mào wú yín的宇宙。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3分)A.他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经媒体曝光..后,更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赏。

B.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在南海侵犯我国领土、妄图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C.此次旅游曲终幕落,我们虽已身在回程,但对喀纳斯湖那不可名...状.的美仍然神驰心往。

D.近年来,浙江水军名扬天下,孙杨、吴鹏等泳坛名将在国内外赛场上叱咤风云....,屡创佳绩。

5、仿写句子。

(4分)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

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二、阅读(4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8题(一)与朱元思书(10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叫无绝.绝:停,断B、与朱元思书.书:书信C、互相轩.邈轩:远D、从.流飘荡从:顺、随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选文哪些句子从侧面描写山的雄奇幽美?表现作者怎样的志趣?(4分)(二)书谢御史(9分)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

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①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喜山水,乃遍游江浙。

所至,人士皆奉筇屐②迎。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释】①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②筇(qiónɡ):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命卒曳.下奴曳.(2)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假.10、“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B.这辆车怎么能够说是宰相乘坐的呢?C.这辆车难道宰相还会再乘坐吗?D.这辆车难道是宰相多次乘坐过的?11、这段文字主要叙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4分)(三)燕子翩翩入云端(10分)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

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

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

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

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

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喂给孩子们。

③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

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④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三次,每次三至七枚。

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

因为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

例如,美国的亚种仓燕,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在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断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⑤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

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

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

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⑥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

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

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⑦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燕子,但各地的燕子种类不尽相同。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75种之多的燕子。

在古老的传说里,燕子被称为幸福鸟,人们把它们看作吉祥的象征。

12、下列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燕子善飞,永不感到疲劳。

C、本文介绍了燕子善飞、繁殖力强、勤劳、聪明的特性。

D、第③段加点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介绍“燕子老是在飞的原因”转入说明“燕子具有高强飞行本领的原因”。

13、第④段“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这是因为()(3分)A.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

B.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

C.它们要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断飞行中。

D.在远距离的迁徙、不间断地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14、第①段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四)小巷深处(17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

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

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

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处,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

有人向母亲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的深深的落寞。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

当我看见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A)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

“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

”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与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

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母亲果然遵守诺言。

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

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

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殷的招呼声。

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 我点了点头。

“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

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

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

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

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B)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

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的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5、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概括“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过程(均用两个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