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P17)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P22)
A、射
B、御
C、诗
D、数
()3、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P41)
A、孝
B、礼
C、忠
D、仁
()4、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30)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二、判断题
()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P20)
()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的情况。
(P20)
()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P34)
( ) 4、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
“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行为习惯。
(P31)
( ) 5、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对贡献之一。
(P47)
六、论述题
1、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 C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 C )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 D )3、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P41)A、孝 B、礼 C、忠 D、仁
( B )4、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P30)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二、(╳)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
的情况。
(√)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 ╳ ) 4、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行为习惯。
(╳ ) 5、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对贡献之一。
六、论述题
1、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贵族统治力量衰落,无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弱。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强烈和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
(2)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
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其三,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最后,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4)总之,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
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