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湘教版必修1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 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聚落的概念和分类,知道影响聚落的突出 因素。
2.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及形态的影响。
3.知道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知道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
4.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和形态的影响。
什么是聚落?
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房 屋建筑、生产设施、生活设施的集合体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湘教版必修1
思考:
西部山地高原
四川省大致 东部四川盆地 可分为哪两
个地形区? 地形有何特 点?
东部四川盆地
思考: 盆地中部平原地 区交通线路形态 特点?
川西山地高原地区
思考: 多山地区交通线 路形态特点?
山区与平原的公路形态
平原公路
山区公路
分析说明山区和平原内交通线路的布局密度和形态特征。
地方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
1、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
么关系?
河流沿岸的地区多形成聚落
2、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那些?
耶路撒冷
克拉玛依城的夜景
日本科学城—— 筑波
地形
聚 落
自然因素 气 候
的
资源
影
响
生产方式
因 素
形条件? 气候适宜的地区多形成聚落
1、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 上,这些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 城镇、乡村多沿交通线分布,呈条带状。各城镇之间有交 通线路相连。 塔高2里 山、木环如盆绕地,自是气然我候国特因最别素大干中的旱内。的陆盆水盆地地中源,部、面有气积著达名候的53、塔万克河平拉方流玛千,干米沙。人漠盆文。地塔因地里形素木封中盆闭地,的的四交绿周 洲通呈、串矿珠状产分资布在源盆、地文的边化缘传,且统大、多社位于会山经前冲济积等扇。、洪积扇的中下部。这些
是区域的中心
地
产品联系 乡村为城市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和一些工业原料,城市为乡村提供日常
联
生活用品和其他工业用品
系
服务联系 城市第三产业发达,可为农村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成因联系 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城市与乡村有较大的差别,那么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中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
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 文化背景
形
展
布
布 路密度
第一阶 4000米 青藏高
梯
以上
原
高原 水平低、 稀疏 发展慢
第二阶 梯
第三阶 梯
青藏高
原至大
1000~2 兴安岭- 高原、 水平较 较密
000米 太行山- 盆地 低、发
巫山-雪
展较慢
峰山
500米以 下
大兴安
岭-太行
山-巫山- 平原、 水平高、
雪峰山
丘陵 发展快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湘教版必修1
小结: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平原交通线路
丽江古城远景
1、丽江纬度较低,冬季因山岭的重重阻挡,不受冬季风 的影响,故无严寒;夏季因地势较高和多阴雨天气,故无 酷暑。 2、地处丽江坝子(小盆地),且地势较高,北、西两面 依山,东南两面开阔,便于夏季风从东南方向惠顾,三股
干流也便读于P8居9民图用4-水5及。“丽江古城”材料,探究: 1.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
A
B
我国北方多平原,聚落 多团聚型、棋盘式聚落, 规模较大;南方地区多 丘陵,聚落分布分散, 规模较小。
• 我国南方与北 方的聚落有什 么差别?
地区
地形
规模
分布
人口
北方平原 地区
平坦广阔
一般较大
多呈团聚 型、棋盘 式格局
聚居的人口 较多
南方丘陵区
地形复杂
一般较小
空间分布 相对分散
聚居的人口 较少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 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丽江行政公署和丽江纳西族自治 县所在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 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称号。
汕头市一角
越南的SAPA
下图分属哪类城聚市落,两类聚落有乡什村么差异
景观差别 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交通 景观单一,建筑物密度小,道路系统
差
设施齐全
单一
别
人口差别 非农业人口为主,人口密度大, 以农业人口为主,人口稀疏,规模小
规模大,文化与职业构成复杂 文化背景比较一致
功能差别 功能多样,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功能单一,以农业为主,是城市的腹
以东
密集
稀疏 较密 密集
小 较大 最大
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 之,第一级阶梯最小,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的特点 2、我国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 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此地工业、农业、聚落和 人口集中,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 也最大;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 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 自然条件较差,工农业不发展,聚落较少;第一级 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 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生存条件 恶劣,有广阔的无人区。
聚2.落试相从对地密形集,角规度模分较析大两,种多聚呈团落聚形型成、的棋主盘要式原布局因。。
2、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受地形的限制较 小,且耕地广而集中,因而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也较 大;山区地形则较为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 小,且分散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等相对平坦的地区,因 而聚落的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
社
自
会 经
聚
然 环
济 因
落
境 因
素
素
类型 分布 规模 发展
地形 气候 资源
读下图(P89图4-3、4-4),探究:
1. 图A、B,哪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个是平原 的分1位布聚、于、图落山规3?间模是简盆、山地形区要或态聚说谷等落明地方,它,面图们相考4的对虑是主稀)平疏原要,聚差规落异模。。小山(;区平提的原示聚地:落区从多的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经济 因素风俗习惯 文化背景
聚
类型
落
分布
的
规模
特
发展
征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中国地势与交通密度 读下图(P91图4-8、4-9)探究: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1. 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2. 分析其原因?
海拔
范围
主要地 经济发 人口分 城市分 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