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摘要:美国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快速升级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的金融危机,成为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由于全球空前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全球经济正逐步实现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转变。

这场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和世界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掀起惊涛骇浪。

因此,它必将被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

面对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的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业在反思与吸取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与启示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当前的挑战与机遇,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本文阐述了经济危机的含义、特点和产生原因。

并将此次金融危机同之前的经济危机相比较,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全球各个国家在此次国际危机中如何应对,总结经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认识总结经验政策措施
一、经济危机的概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

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

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

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

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

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二、我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优势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而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本国的各个方面有利条件。

中国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具有五大有利条件。

第一,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较小。

由于中国金融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与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较少,这就决定了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有限。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不但不存在流动性短缺的问题,反而具有很强的资金调配和运用能力。

二是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相对较小。

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美国等西方经济国家正在演变为一场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

中国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国际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所形成的较大负面影响还不足以动摇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基。

第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基础较好。

一是中国财政状况较好。

财政收入连续多年高于同期GDP 增长率并且出现了较大盈余。

如此巨额存款,既为中国金融机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运用空间,又为企业经营或居民消费创造了有利的资金条件。

第三,具有投资拉动经济的巨大空间。

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几乎所有的基础建设都已完成,因此,目前其投资主要是升级型、技术改造型、功能恢复型投资,投资规模较小,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大。

而中国现有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存在着巨大的投资空间。

具体表现在: 交通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建设、能源建设石油、煤炭、电站、电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因此,中国通过投资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仍有广阔的空间。

第四,以消费拉动经济的潜力巨大。

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与经济增长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在投资需求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国家经济是一种消费主导型经济,消费能力下降对经济衰退的影响极为明显;二是其居民的消费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即使消费能力不下降,新增消费需求的空间不大。

第五,具有较强的政府调控能力。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政府具有较强的宏观或区域性经济调控能力。

一是中国国有经济成分相对较高,政府可以调控国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承担更多的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二是中国政府在集中和分配全国性财力、协调区域性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和优势;三是中国巨大的投资需求有赖政府发挥规划、引导、协调的作用。

因此,一旦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GDP 增速下降较多时,中国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投资的力度,采取西方发达国家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以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

三、金融危机为我国银行业带来的经验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的金融风暴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打击。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活动开始出现鲜明的发展方向:其一,经济活动市场化;其二,经济活动国际化及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其三,经济活动信息化。

世界经济的这三个发展方向一起构成了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和形成因素,同时也是这次金融危机为世人留下的重要的经验教训。

能否迅速遏制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冲击,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处理好各种危机后遗症,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

二、现阶段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的严重的冲击与危害,但是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部分机遇。

我们需要综合分析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探究金融危机的应对方式与策略。

四、中国党和政府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认识和判断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出现以后,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世所罕见。

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形势险象环生,增长明显减速,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深陷衰退;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美欧金融体系陷入融资功能严重失效和流动性短缺的困境;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金大量外流,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全球范围保护主义抬头,在贸易、资金、技术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和摩擦加剧。

经过各国一年来的共同努力,目前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

但总体上看,这场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

五、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和措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党和政府确定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思路,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着力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强调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前提,信心比黄金、比货币还重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以增强信心为主线的宣传教育,着力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振奋精神,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克时艰。

总结:世界经济仍然处在衰退之中,未来的走势还不明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在短期内还难以有大的改观,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下滑的态势实质上没有发生变化,要走出衰退实现复苏,还有待时日。

在我国对外依存度比较高、金融日益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很难独善其身。

工作中要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全球金融危机稳定报告》
2.《华尔街日报》
3.《新华日报》
4.《中国日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