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张梦辰(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一时间,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危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瞬间传导至各国实体经济,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而在经济已经实现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作为WTO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又受到了什么影响?它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影响,启示一、引言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一时间,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危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瞬间传导至各国实体经济,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而在经济已经实现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作为WTO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又受到了什么影响?它又给我们哪些启示?二、产生原因要了解金融危机的原因,必须先了解下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其一,信用扩张。
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的次级房贷,即为谋求更高的利息,增加银行的收入,对信用较低、还款能力差的人群的住房抵押贷款——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美国政府曾提出让一些收入不稳定、信誉等级较次的美国家庭获得自己的住房,因此鼓励投资银行向这类人群发放无抵押和无首付的房屋贷款。
这种贷款风险极大,这些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便将这些债务以证券的形式向全球发售,同时为了提高这些证券的信誉,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也参与进来为其担保。
这种金融创新的方式被世界所效仿。
其二,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
为了缓解网络泡沫破灭、“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和2001年经济衰退,2001年美联邦储连续11次降息,又在随后两年个降息1次,将联邦基金利率最低降到1%,直到2004年才开始升息。
美国长达4年的低利率造成了市场流动性过剩,助长了经济泡沫。
低利率和流动性过剩,推动了住房需求和房价上涨,这又降低了房贷的风险,刺激了房贷需求。
从1995年至2006年,美国次级贷款占全部按揭贷款的比例从5%上升到21%,其中非优质贷款的占比已达到46%,2006年次贷购房者已占新增购房人数的40%。
次级贷款在美国飞速发展,其新增贷款额从2001年的120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6年的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38%,到2007年上半年,美国次贷余额已达到1.5万亿美元。
然而2004年6月起美国开始了连续17次的加息,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5.25%。
大幅攀升的利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购房需求尤其是投资性购房需求下降,房地产价格上升势头忽然终止,2006年房地产开工指数同比下降40%,2007年二季度整体房价创下20年来的最大跌幅,房地产泡沫破裂。
房价下降、利率上升导致次贷者无力支付房款利息,或不愿支付,逾期90天不还款的用户超过15%。
当这些次贷出现了大量的违约后,美国楼市集体跳水,投资银行无法收回贷款的本息,只能回收大量的房产。
而这些房产又无人购买,只好降低房价出售,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银行大量坏账。
当债主逼债时投资银行支撑不住,出现资金断裂,这又牵涉到为其担保的保险公司。
又由于这种次贷所发行的证券在全球销售,其中欧洲银行分销的最多,因而欧元区很快就出现了金融震荡,这便加剧了民众的恐慌,于是纷纷涌向银行挤兑现金,使本来就资金匮乏的银行难以为继。
当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向美国政府申请救助时,美国政府错误地拒绝了,雷曼只好宣布破产,这更加使民众对银行的信誉产生了怀疑,从而形成了资金冻结现象。
至此,金融危机发展到高潮。
然而究其根本原因,还应归结为贫富差距过大、财富高度集中。
目前美国居民债务高达13多万亿美元,政府债务达10多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3亿人口平均每人负担着7万多美元的债务;同时,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政府有关机构已经将几万户断供的居民从所购房屋中驱赶出来,另有100多万户贷款购房的居民也面临着这一困境。
而世人共知的另一个事实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巨额财富。
两相比较,不仅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美国的财富到哪里去了?这只能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美国社会财富集中度极高,一边是大量金钱集中在少数富豪手中、住房压在开发商手中,一边是急于改善居住条件甚至无处栖身、无力消费的贫困家庭面临无房可住的困境。
有消费需求的人无钱购买产品,拥有大量产品的人却有无人购买产品,生产与消费的脱节使得经济停滞、倒退,为此才有了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世界需要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
因此,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中国的出口贸易大受打击,中小型出口企业破产。
当美国的经济泡沫破裂后,美国利用他国的钱购买他国的消费品的骗局宣告结束,美国的购买力瞬间化为乌有。
由于欧美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口贸易大受打击。
据统计,中国进口、出口增长速度分别从2008年9月份的21.3%和21.5%、十月份的15.6%和19.2%,转为11月份分别下降17.9%和2.2%。
而此时因为金融危机,银行风险意识高涨,银行不愿意将自己的资金贷给中小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的资金流通变得什么困难,再加之出口贸易的低增长率,一些企业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二,中国外汇缩水。
中国既是全球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美国政府的最大债权国。
截止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95万亿美元,中国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股份制银行持有美国政府、银行和一些企业的债券。
金融危机导致美元信用危机,引起美元持续贬值。
这样,中国储备的外汇大幅缩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三,中国就业受到巨大冲击。
由于金融危机,岗位流失情况严重,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到4.3%,登记失业人数首次突破900万。
同时,企业用人需求减少,2008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2009年又增加近600万,在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预计将产生上千万的大学生待就业。
此外,农民工更是深受危机影响,春节前提前、集中返乡农民工总数达7000万,为全部进城务工农民工的50%左右,其中有1000多万失去工作而返乡。
四、对中国的启示此次金融危机虽然来势凶猛,百年难遇,波及全球,破坏性极大。
我们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应当深刻反思其带给我们的启示,以避免将来中国经济出现类似情况,从而爆发危机。
第一,要重视金融机构的房贷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行业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经济的“顶梁柱”产业。
据统计,2009年1-8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城镇固定投资的21.7%,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同时,我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高达15.6%,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约1/3的信贷资产安全。
现在房地产整体处在上升时期,房贷对于银行是优质资产,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贷款利率上升同时出现,房贷潜在风险必然会暴露出来,国内银行所面临的危机肯定会比美国的次贷出现的危机要严重。
因此要重视金融机构的房贷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
第二,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纠正市场失灵现象的金融制度安排,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美国的监管体系中,从事金融业务的投资银行脱离了银行监管体系,推出了“零首付”的贷款方式,这成为了此次次贷危机的种子。
美国的经验教训警示中国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
在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对人的监管和制约,而法律手段是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手段之一。
所以在必要时,我国可以采取立法措施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以避免金融危机在中国发生。
第三,改革分配制度,消除贫富差距。
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在社会财富增长加速的同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据此,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而深究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贫富差距过大,对此我国不得不重视贫富差距,谨防金融危机。
五、结语总之,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获得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它对于我们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要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调整政策,积极应对挑战,我国一定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避免发生类似的危机。
参考文献:【1】樊重俊,熊红林.金融危机的积极作用与中国的机会.财经科学,2009(252):26-32【2】胡汝银.危机原因诊治和经济与金融健康发展之路.上海金融,2009(1):5-9【3】李国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0(5):264-265【4】陆文香,黄宏林.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当代论坛,2009(4):8-9【5】龙超.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若干反思.经济问题探索,2009(6):137-141【6】吕红娟,何炼成.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延安大学学报,2009.31(5):57-60【7】徐璟娜.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与中国的应对思路.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1):56-69【8】何国勇.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前景及启示.南方论丛,2009(2):54-58【9】张峰.金融危机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分析,2010(1):101-103【10】林雪毓.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现代商业,2010(17):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