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塔尔博特相机
f•塔尔博特的从负片产生正片的方法,是 1840年完善起来的,1841年取得英国的专 利权。方法如下: 负片: 1、用高质画图纸在暗房中涂以硝酸银 溶液和碘化钾溶液,进行碘处理,并晾至半 干。 2、用蒸溜水将纸上过多的碘化钾泡去, 并在黑暗中晾干。 3、在暗房中,将已晾干的经过碘处理 的白纸置于硝酸银醋酸和锫酸溶液中,处理 1-2分钟,使之光敏化。干后,装进防光盒, 以便拍摄。 4、将防光盒放进暗箱,曝光时间约5分 钟。 5、将已曝光的相纸放入稀释的硝酸银 和锫酸溶液中,进行显影。 6、显影毕,用海波溶液进行定影。 7、水洗及晾干。
上图达盖尔式相机(复制品)
三、塔尔博特和卡罗式摄影法(又称“塔尔
博特法”或碘化银纸法)
在达盖尔成功之前6年,1833年,英国学者威廉·亨利·福 克斯·塔尔博特已经在获得永久性影像 的方法上找到了突破口: 交替在白纸上涂 布氯化钠和硝酸银,实际上在白纸上形成了氯 化银,制得了感光物质。1835年;用一个小暗箱拍摄成功一张只 有大约25平方毫米的相纸负片,曝光时间约是30分钟。
1676年,阿道夫大学数学教 授休士伦(Srurm)在他的《实 验与好奇》一书中,主张在暗 箱中 加入一块45度角的反光镜, 在暗箱上方加一块透明玻璃, 玻璃上可以放上半透明的油纸, 可 以 用 来 绘 画 。 17世纪中叶,这种暗箱被 改进得小型化了。1657年彪尔 次堡大学的教学教授萧特 (Schott),在他的《光学魔术》 一书中,介绍了这种手提式暗 箱,用大小两个箱子套在一起 组 合而成,通过控制箱子的伸 缩来调节焦点。 (萧特式暗箱)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画 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大量使用。 这对画家直观地掌握透视、远 近关 系、大小比例等起到了巨 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摄影术的 发明创造了条件。到19世纪初 暗箱的发展已成潮流,正象现 代的照相机一样,各种各样的 暗 箱遍及欧洲及世界各地。
1、先准备一块镀有薄银的铜板,规格是165×216毫 米。 2、将铜板的镀银面彻底洗刷干净,并加以抛光,使 其光滑如镜。 3、将铜板置于一个装有碘溶液或碘晶体的小箱内, 镀银面朝下,使碘蒸气与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感 光作用的碘化银,在一般室温下,时间约是30分钟,这 时镀银的表面变为金黄色(可在红光下观察)。 4、将已光敏化的铜板装入防光盒内(这必须在暗室 中进行,防止跑光) 5、将装有铜板的防光盒放人暗箱中进行拍摄,曝光 时间是15-30分钟。这时,在光线的作用下,碘化银依光 线的强弱还原为不同密度的金属银, 即“潜影”。
用这张负片可以印成同样大小的正片。但由于 负片的纸基粗糙。印制出来的正像质量也不高, 所以英国著名科学家J•赫谢尔爵士,在检验L• 达盖尔的研究成果时说: 与达盖尔这些杰出作 品相比,塔尔博特先生制作的不过是些模糊不 清的东西而已。它们之间的差别,正如月亮与 太阳之间的差别一样。” 于是,D•F•阿拉戈决定 请内政部长提出资助达盖尔和尼埃普斯的法案, 以便正式宣布L•达盖尔的研究成果。
再将铜板浸人海波溶液中,未经曝光显影的感 光物质碘化银被除去,已经显出的影像便被‘定’住, 从而获得永久性影像。达盖尔方法的缺陷是要求 曝光时间长。从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中期,经 过许多人的工作:改进镜头增加透光量;增加氯 化物和澳化物作为涂布物中的感光物质,提高感 光材料的光敏程度。结果曝光时间从最早的40分 缩短到了3秒,使达盖尔人像摄影室在19世纪一 度遍及欧美各国。缺点:这个方法得到的影像只有 一张,不能复制,又是负像,支持体不透光,粗 糙笨重,不好保存,始终是个缺憾。 但是,到目 前为止银版法影像仍是世界上最精细的影像,其 影调和层次丰富优美是其它摄影工艺没法比拟的。
摄影的发明相机的诞生
人类最初对影像(Imaging)的 认识。 1、始于公元前四世纪。早在春 秋战国时代,我国的思想 家、墨家 学派的代表人墨翟就已经发现了小 孔成像现象。他把他的发现记载在 了《墨经》之 中:这是人类对于光 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最早的记 录。墨 子所发现的小孔成像现象,比欧洲 整整早了2000年。他注意到物体的 反射光线透过一个小孔投射到一个 黑暗表面上时,在这个黑暗表面上 得到物体的一个倒立的影像。 小孔 成像的发现把光和画,更准确地说 把光和影像联系起来了。 小孔成像成为相机机身的雏形, 牛眼是镜头的前身。
1822年,尼埃普斯把这种溶化了的白 沥青涂在金属板上放在暗箱中,对着阳光下明 亮的物体曝光数个小时,曝光的沥青硬化定型, 未 曝光的沥青不硬化。在暗箱中取出金属板侵 入熏衣草油溶剂中,太阳光未照到的沥青被油 溶剂溶化而洗去,留下太阳照过因而硬化了的 沥青,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示出沥青形成 的白色影物正影像。他用这个方法,将暗箱放 在他故乡法国小城夏隆·索思房间的窗户外面 对着院子经8小时曝光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张由光 线直接在铺放的材料上描绘成的影像,这是世 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作品.大小为16.5* 20.3cm。
四、摄影术在世界的传播和早期应用
摄影术在1839年8月正式公布,便以极快的速度 迅速发展并传到世界许多地区, 9 月传入美国,几 个月内遍及欧洲. 一年之后传入远东及亚洲。第 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便已在中国留下欧洲人的摄影 足迹。在摄影传播期间,最激动人心的状况当数欧 洲。摄影术仅公布数月,便在欧洲形成了学习和使 用的热潮,当时在伦敦和巴黎的光学商店和药店就 挤满了摄影爱好者,人们竟相购买自己的摄影器材 和感光材料。图17是当年描写摄影在英、法传播时 的一幅漫画、它形象地反映了摄影问世时所引起的 狂热景象。而达盖尔的摄影教科书.在 4 个月内便 发行了29版,被译成多国文字,包括英、德、意、 西 班 牙 、 瑞 典 、 匈 牙 利 和 波 兰 文 等 。
尼埃普斯1826年使 用的相机
整个18世纪,人们对包括硝酸银在内的许多化学物质 做了许多试验,到19世纪的前夕,第一次发现能够用光来 直接在某些物质上“画”出景物的影像。英国陶工儿子托 马斯·韦奇伍德将不透明的树叶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 然后放在太阳下曝晒来制作阳光照片。发现皮革上未被覆 盖部分在变黑,树叶遮盖部分没有变化,取下树叶便在皮 革上留下树叶的白色影子,第一次看到了阳光作画的收获。
第一章
摄影术的诞生 发展
吕易飞
摄影的概念
1、摄影被称为:瞬间的艺术。摄影的瞬间是 要靠光学,物理,化学,机械,以及现在的电 子等科学手段来完成的.但是摄影最重要 的还是由光对感光材料作用而产生稳定 的影像.摄影的原词photography即用光描绘。
2 、 从 1839 年 8 月 19 日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公布达盖 尔的银版摄影术,被公认为摄影术诞生的这一天算起,到现 在只不过170年. 3、摄影是一项绝妙的发明,没有摄影我们的影像就依然 凭借绘画记录,留存和传递.甚至不会有电影电视录像的问世. 4、摄影浸染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从原子和细胞的微 观到宇宙太空的宏观 ; 从一个生命开始到结束 . 摄影颂扬人类 的美善,也鞭挞了世界的丑恶.如图1 5、摄影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真实记录. 6、摄影能在百万分之一秒的瞬间,精确的捕捉刹那间的 影像。
建设中的应该特 拉法特广场
火棉胶“湿板”摄影法
这个方法是在F•塔尔博特的“卡罗式” 摄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卡罗式摄影法 的主要缺点是由于用白纸作为片基而造成影 像质量不佳。所以人们都在想用透明的玻璃 来代替粗糙的白纸。但是,玻璃板光滑,化 学药品很难附着于它的表面上。J•N•尼埃普 斯的侄子A•尼埃普斯曾在1847年用蛋白作 为胶合剂,把感光药品附着于玻璃板上,名 为“蛋白玻璃”,但感光度很低、而且,日 子稍久,蛋白会变黄,干裂,甚至脱落。所 以,没有得到推广。
摄影史上三位 最重要的创始人: 1、尼埃普斯: 世界上第一幅照片 的成功拍摄者。 尼埃普斯肖像
达盖尔:世界 上第一个实用摄影 术的发明人。
达盖尔肖像。 塔尔博特肖像
一、尼埃普斯和“日光蚀刻法”
约瑟夫.尼塞费尔.尼埃普斯(1765-1 833)法国人,他自1973年起就开始研究用感 光材料做,久性的保留影像实验。 在阿拉伯出产的一 种白色沥青,可在油性溶剂溶中溶化成一种漆状物料, 在日光的曝晒下会逐渐硬化。
6、将已曝光的镀银铜板放在一个装有75度水 银的防光箱的上部,镀银面朝下,使已还原的 金属银与水银蒸气发生化学作用,形成汞合金 影像即“显影”。 7、将已“显影”的镀银铜板放在浓而热的食盐溶 液中。通过食盐中的氯化纳的作用,使未曝光 的碘化银失去感光作用,即“定影”。 8、将已“定影”的镀银铜板进行水洗及晾干。
正片: 1、将一张洁白的纸放在食盐溶液中浸片刻, 然后取出,滴去水份。 2、在浸过食盐溶液的白张上,涂上一层氯 化银溶液,并晾干。这道工序必须在暗室的 红灯下进行. 3、将负片与氯化银白纸面对面地压在玻璃 框中,负片在上,置于阳光下曝晒约20分钟, 至白纸上出现影像为止。 4、将相纸放在海波溶液中进行定影。 5、水洗及晾干。 F•塔尔博特把他这个方法名为“卡罗式摄影 法”(ca1otype)后来又称为“塔尔博特式摄 影法”(talbotype)。
到了1837年,L•达盖尔成功地拍摄出了一幅照片。那是一幅 在自然光下拍摄的静物片,影纹非常清晰,明暗之间的层次也很 丰富。这幅作品至今尚存,为“法国摄影学会”所收藏、作品上 写有拍摄日期,还有L•达盖尔的亲笔签名。
巴黎寺院街
上图 静物 路易.雅克. 芒代.达盖尔 1837年
达盖尔这项新发明所用的方法大致如下
1851年,英国雕塑家F•S•阿彻尔(Frederick Sc
ott Archer)发现火棉胶是很好的胶合剂,可以将感光化学药 品附着于玻璃板上,而不致象蛋白那样会变黄或干裂。人们 称这个方法为“火棉胶摄法”,由于用火棉胶制成的感光板 必须在未干燥前使用,所以,又名“湿板摄影法”,合称 “火棉胶湿板摄影法”(Collodion Wet-plate Process)。 火棉胶感光板所以必须在未干燥前使用,是因为火棉胶干燥 之后不透水,化学溶液无法与火棉胶中的感光化学药品发生 化学反应,不能进行显影和定影。火棉胶的干燥时间约是2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