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古镇整体提升策略方案四川耀昇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6月前言我国现在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远远超越了度假旅游人均GDP3000美元的门槛,度假旅游需求成熟旺盛,消费能力日益增强。
我国2013年有32.5亿人次外出旅游,实现旅游收入2.95万亿,旅游业消费日益增长,度假型消费需求以每年24%以上的速度增长。
中国休闲度假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大力发展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和都市休闲旅游。
同时建立“绿楔生态服务区”,以“一镇一区两廊”为重点规划布局,其中“一镇”即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古镇被誉为“中国天府第一名镇”、“四川最美古镇”、“成都新十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中国环境优美小城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每年黄龙溪接待游客约600万人,黄龙溪庞大的游客量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市场收益,“聚人不聚财”。
目前古镇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和低层次,古镇核心区旅游业辐射、带动效应微弱,黄龙溪现有的旅游功能已不再适应旅游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面临休闲度假旅游时代的冲击,黄龙溪只有通过从传统的乡村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才能实现华丽转身。
同时黄龙溪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定的知名度,为黄龙溪的旅游转型提供了基础。
第一章项目任务解读通过对黄龙溪进行长达几个月系统的调研,与黄龙溪旅游管理局相关领导多次有效沟通,为了实现黄龙溪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的目标,为了实现升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目标,为了实现黄龙溪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度假目的目标,本次黄龙溪古镇整体提升策略方案的要做到一下几点:1、以现有项目提升、新项目策划设计为核心的景区提升规划;2、以黄龙溪古镇、垂钓中心、河道旅游为根基的景区整合发展规划;3、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游乐、健康度假为突破口的旅游综合发展规划。
第二章项目SWOT分析一、项目开发两大优势优势一:区位带来的发展环境和市场优势黄龙溪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历来就是成都南面的军事重镇,镇区距成都市区42公里,双流国际机场约40公里,双流县城34公里,华阳镇28公里。
成都古镇旅游在方兴未艾,黄龙溪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量约600万人,成为成都周边古镇游的典范,良好的市场基础及口碑为黄龙溪景区的整体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优势二:深厚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带来的潜在品牌优势➢人文资源1)“古”文化黄龙溪的核心景区是以古镇为中心的5平方公里的地区,她以古街、古树、古庙、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崖墓和古衙门的“十古”著称。
古镇上还拥有的“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千年古树伴古镇”等都叹为全国奇观。
黄龙溪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公元前316年,末代蜀王曾在此作最后的决战。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龙现武阳赤水(即鹿溪河)九日”,黄龙溪由此得名。
诸葛亮等八百大臣以此征兆向刘备建言,刘遂登皇位,蜀汉政权诞生。
“禅”文化黄龙溪景区有著名的“大佛寺”和“观音寺”,两寺坐落在两山之上,遥遥相望。
北岸边即为“大佛寺”大佛寺原建于明代,凿刻在象册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称为“蜀中第二”的小乐山大佛。
观音寺,坐落观音山上,普渡人间。
“水”文化旧时水运交通发达,外来商客增多,经济文化繁荣,航运上达成都,下通重庆,是水路运输的重要码头,是成都出海第一站,孕育了独特的川西水乡文化。
“茶”文化黄龙溪的茶历史悠久,历史上即为茶叶之乡和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茶文化底蕴深厚。
“武阳买茶”之说说明了黄龙溪是川西最早的茶叶市场之一。
“民俗”文化“烧火龙”可谓是双流黄龙溪镇最驰名、最具民族民间韵味的传统民俗活动,黄龙溪古镇“烧火龙”源于东汉,盛于南宋,到元朝便广为流行开来,世代相传,“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遍地乐融融、一任火焰高百尺、龙腾人欢气势雄。
”这便是“烧火龙”的真实写照。
同时还有传承至今的打更以及狮灯、牛儿灯、幺妹灯、放生会、龙舟会等民俗活动。
➢自然资源1)山清水秀黄龙溪有着秀美的风光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锦江水东流而下与鹿溪河相汇,一青一赤,形成“黄龙渡青江,青龙内中藏”的美景。
俗话说“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山水在自然山水在自然构景中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古镇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里四面环绕着青山,高低起伏,郁郁苍苍,生机盎然,时而有鸟群穿梭,飞翔其间。
2)田园风光黄龙溪是一个农业型乡镇,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嘈杂,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镇附近的农家小院藏在深深的竹林里,竹林外面大多围绕着一条溪沟,由一条小板桥和院子相通,溪沟的流水映着竹叶的绿色,更显得清澈。
“麦苗青,菜花黄”,青青的麦苗,轻洒在绿意悠悠的田野上。
油菜花开时,那耀眼的金黄,柔和的花香,村庄、田野、农夫,天色,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田园感受。
➢其他资源1)陈家水碾:从鹿溪河口沿锦江上游二公里是陈家小岛,是“黄龙五岛”之一,小岛现存川西唯一一座不冲古磨水碾-“陈家水碾”,当车行近水碾岛时,远闻吱吱哑哑的古碾声,引起了人们几多农耕文化的甜蜜回忆。
2)美食: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红烧黄辣丁等是黄龙溪的特色食品,不可不尝。
3)特色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道诱人的风景。
二、项目开发四大挑战➢挑战一:黄龙溪古镇不具备震撼性的高品质旅游资源,如何进行深度挖掘和外延立体开发,形成综合性的立体收益能力是最大的挑战。
黄龙溪独特的资源在满足观光的前提下如何在休闲、游乐方面得到满足,在规划中我们将通过高度参与性的游乐项目设计、高度融合的景观设计从小尺度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以达到“从大到小,面面俱到”。
➢挑战二:黄龙溪古镇已经成型,如何利用现有项目快速提升价值。
规划需要将已有项目进行重新“解剖”,根据景区整体发展方向及时间节奏将游乐性、参与性项目融入其中,在不改变或极小改变已有项目、格局的前提下充实项目内涵提升项目价值。
➢挑战三:市场雄厚但需求差异较大,如何细分市场、定位市场,打造核心吸引点。
项目位于成都市双流县,紧邻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辐射重庆、云南等西部省市,年游客量突破600万人,可谓市场根基雄厚。
但雄厚的市场给项目的市场定位提出了挑战,丰富的市场组成给项目选择市场增添了难度,在规划中我们将根据成都基础市场与大环境市场进行叠加,通过市场细分确定客源组成,并根据市场细分设计针对性产品,“不求最全但求最精准”。
➢挑战四:如何快速形成核心产品;如何把握开发节奏,兼顾长短利益。
整体规划中我们将充分考虑项目自身特点以最少的工程量、最简单的设备设施、最特殊的产品组合形成景区产品系列,构建项目核心产品,“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回报”。
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开发时序,如何把握住长期及短期的开发项目及时序,将优势及可能的条件用到极致,在投资初期就能策划良好的发展路径,是本次规划的重要内容。
三、项目发展四大问题➢问题一:每年黄龙溪接待游客约600万人,黄龙溪庞大的游客量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市场收益,“聚人不聚财”。
政府不仅没有从庞大的旅游市场中分得红利,反而每年为黄龙溪景区的发展与运营拨款2000万元。
➢问题二:黄龙溪古镇是作为古时成都出海第一站(码头)而逐渐形成的,他的功能布局是不适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以前对黄龙溪的改造没有改变这种布局结构。
使得大量游客聚集在某一个点或某一条街上,其他地方则门可罗雀。
➢问题三:黄龙溪古镇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和低层次,古镇核心区旅游业辐射、带动效应微弱,黄龙溪现有的旅游业态布局已不再适应旅游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问题四:由于黄龙溪的旅游产品单一,造成黄龙溪游客消费层次低下,造成政府在景区的经营过程中几乎没有税收。
第三章景区发展对策一、公司化运营,增加旅游收入。
引入民间资本,与景区现有的国有企业进行重组,建立黄龙溪国际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由该公司对景区进行管理运营,自负盈亏,在公司正式运营两年后政府不再投入财政资金,同时政府能够从公司运营中分得红利,还可以获得相应税收。
二、改变古镇布局,重组旅游线路。
对黄龙溪古镇进行整体规划,统一打造,分期实施,改变古镇不利于旅游发展的结构布局,重新组织游客旅游线路。
实现处处有景,处处有人。
三、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旅游人气。
调整黄龙溪古镇现有产业结构,融入游乐、度假休闲、健康养生等高端产品,丰富现有旅游产品类型,使之达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要求。
通过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度假旅游硬件设施和服务的打造,实现黄龙溪游客组成由单一的观光型游客到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型游客的转变。
四、提升产业业态,改变旅游格局。
观光是黄龙溪景区不可丢弃的旅游内涵,但真正的着力点及收益点在“休闲”;最大的吸引点在“体验”,只有把握这两点才会使景区在古镇游甚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
然而通过特色项目的打造、贴近市场需求的设计会使黄龙溪在重重竞争中崭露头角,改变整个黄龙溪的旅游格局。
第四章项目定位一、主题定位:世界看成都,成都在这里。
以古时(唐宋)成都锦城为蓝本,打造与宽窄巷子(以少城为基础)相鼎立的古成都记忆。
二、功能定位:双流县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引进民间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将整个黄龙溪整体打包,采用公司化运营,打造集古镇观光、水上游乐、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国际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三、市场定位:基础市场:以“成、渝”为主体的西南休闲游乐市场核心市场:以国内主要城市群市场为主体的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市场目标市场:以欧美为主的国际观光休闲度假市场四、目标定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小镇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小镇五、打造手法1、“R”化引导观光向休闲转变“R”化即为游憩(recreation)化设计,游憩化设计为本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将通过“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疗、悟”十大要素的游憩化,使项目更好玩、更有趣。
如:在吃中观景、在吃中体会文化等让吃更有趣、让吃更难忘。
2、夜间亮化打造项目“夜生活”夜间亮化包含两种含义:一为通过声光电使景区夜间明亮起来。
二为通过特色夜间游乐、演艺及情景化等项目的设计使项目成为黄龙溪旅游的“夜间亮点”。
3、立体化休闲设计,从不同角度展示项目魅力从空间规划中使项目设计更丰富,通过空中—地面—水面立体化打造,实现项目设计丰富化。
➢空中在天气条件、航空管制允许的情况之下,通过氢气球、直升机等空中观景工具为载体,通过游乐业态植入形成富有特色、极具参与性的空中观景项目。
➢地面通过古镇街道、亲水栈道、田园小道形成近距离游古镇、看水景、观田园体验;在古镇、河道、观光农业园区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科学的设计手段实现移步一景,处处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