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的文化意义
1、有助于了解词的文化深意。 2、有助于把握语言的异文化底蕴。 3、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水平。
思考题——“绿”的文化意义
“绿色”在现代的含义是:
绿色是属于居中的颜色,既不是暖色也不 是冷色,绿色是木的一种象征,因此它又 寓意着生命和希望。
4出宗教文化义。
如:在西方,Friday(星期五)是耶稣受难的日子, 所以英语中常带有悲观和否定的色彩,像“Friday face”(愁眉苦脸);而Sanday(星期日)则是耶稣 复活日,所以,在英语中它常带有神圣、欢乐的文化 义,像“Sunday best”(最好)、“Sunday clothes”(最漂亮的衣服)。
在西方,养牛是为了喝奶吃肉,无须干重活,所以 人们对它的理解多为笨掘的隐喻,像cow(母牛)有 “肥胖难看”的意思,calf(小牛)有“呆头呆脑的年 轻人”的意思。 而在中国,牛是农耕生产中最常见的畜力,因而 人们对它解读多为“固执、骄傲、无私”,如“牛 劲”、“牛脾气”、“老黄牛”、“俯首甘为孺子 牛”等。
第二,让宗教文化义取代原来的理性义。
如:信士。在汉语中本指“诚实的人”,而当 佛教传入中国后,它特指亲近和皈依三室、接受 五戒的家男居士。 再如:寺。原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像“大理 寺”、“太常寺 ”、“鸿胪寺”;而佛教则用来 表示僧众供佛和聚居的处所,像“白马寺”、 “云林禅寺”
四、掌握词汇的文化义的作用
例:中国广州一带中年见不到冰雪,以至于把北 方的“冰”都说成了“雪”,像北京话的“冰棍儿、 冰淇淋、冰箱、旱冰鞋、冰场、冰镇”,到了广州 话中都成了“雪条、雪糕、雪柜、雪屐、雪厂、雪 藏”等等。
3、时代性
词义的文化义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例:龟的文化义的变迁
在中国文化的不同时代,“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左传》中“龟兆告吉”之语;“龟旗”在战国中为大 将之旗;唐代初品官戴的是龟,古代的府第、庙宇等建 筑物前常有石龟,甚至连人名中也有用“龟”字,在唐 代名人中有“陆龟蒙”(诗人)、“李龟年”(音乐 家),宋陆游晚年自号“龟堂”;成语有“龟年鹤寿”、 “龟龙麟凤”更是借“龟”表达美好长寿之意。 “龟”的名声变坏大约是明代以后的事,常用来 比喻“有外遇者的丈夫”,于是,骂人“乌龟”、 “王八”、或者“龟儿子”、“龟孙子”等便是极大 的侮辱。
4、隐含性
隐含性是指隐藏在文字表面义之中的更深一层 含义,即所谓弦外之音,话中之话。
使用本族语的人对此常常习焉不察,甚至 集体无意识,有时即便是被事实证明是错的, 文化义也照样执迷不悟。
如汉语中的“鸳鸯”,常用来描述夫妻间爱情 忠贞、白头偕老的隐喻义。但现在生态学研究表明, 生物经常对“配偶”不忠,他们四处“留情”。很 不幸“鸳鸯”也在此列。
三、产生文化义差异的原因:
1、自然环境的差异: 不同的环境往往要影响人的生活和他们对 世界的看法,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自然存在决定 什么样的文化联想。(东风——西风) 如:中国古代社会对牛有非常细致的分类
牝:
母牛
牡/特
公牛 小牛
牢/牺/牲:祭祀的牛
犊
2、不同的历史背景: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其差异性是 很大的,这也就决定了文化义在不同历史发展模 式中的不同个性。 如:我们还是举牛的例子
二、文化义具有差异性:
由于不同的文化语境,落实到某个词义,其内 涵与外延当然不可能完全等同,文化义之差别更是 大相径庭,这同样是顽固的和承传。 文化义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特征: 1、民族性 2、地域性 4、隐含性
3、时代性
1、民族性
可以这么说文化义是语言中最精密的一面镜子, 只有它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例:黄色和yellow。仅就色彩义平面,二者是对应的。 不过,在中国,“黄色”是尊贵之色,在封建时代 它是帝王的专用色,是其他阶层严禁使用的。像皇帝的 文告叫“黄榜”,皇帝的车乘的盖子叫“黄屋”,皇帝 的仪仗叫“黄钺”或“黄麾”,天子所穿的衣服叫做 “黄袍”,所谓“黄袍加身”也就是被部属拥立为帝的 意思。 而英语中的yellow则含有胆小、卑怯之意,像
汉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之
词汇的文化意义概说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高级中学 单翔飞
请讲出下面这些中英文词汇的准确意思
Red flag White lie A green hand 红榜 红运 绿帽子 绿色汽车
绿色通道
一、什么是词汇的文化意义
所谓词汇的文化意义(以下简称文化 义),一般理解指的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 下所获得的反映一个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背 景、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文化因素的 隐含义。 它是与词的概念义、语法义以及修辞义 等密切相关却又并不相同的新的词义种类。
例:琴。
其概念义:据《新华字典》古琴,一种弦乐器,用梧 桐等木料做成,有五根弦,后来增加为七根。 其语法义:名词,常在动词之前作主语,与动词构成 主谓结构,在动词后作宾语,发生动宾关系。 作为修辞义的感情色彩多呈中性,语体色彩则富有书 卷气。 然而,他产生于“隆礼盛乐而治”的上古时代,就 含有一定的政治文化意义。《白虎通》曰:“琴者, 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显然,这是借 “琴”和“禁”音近来揭示该乐器在古代政治作用 和命名意图下所产生的文化义。
3、不同的风俗习惯
传统习俗与风情对文化义的影响是直接而显著的。
如:红。 在汉语中,它是“成功”、“顺利”、“喜 庆”的颜色。如:“红榜“、”红火”、“红 利”、“开门红”、“满堂红”等等,大多是褒 义词。 而英语中的“红色”完全不同,一般多表示 “危险”、“愤怒”、“激进”、“极端”和 “犯罪”等贬义;“red alert”(紧急警报), “red flag”(危险的信号)
“yellow dog”指的是“可鄙之人”或“卑鄙小人”, “yellow livered”则是“胆小鬼”的意思。
2、地域性
人类首先是环境的产物,而生存环境最基本的层面 就是地理;那么,源于这片环境上的民族文化当然也 无法摆脱它的影响,这在科技不发达的前现代尤其如 此。因此,由不同地理环境诱发的文化义差同样也是 十分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