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新教材科学第二章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
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_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T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T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_而闻不出这
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T 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T味觉细胞(接受刺激)T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T大脑(形成味觉)。
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_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
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T外耳道T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T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T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T 听神经(传导信息)T 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_。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_ 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_20000赫兹之间。
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x 108m/s),空气
15
中次之。
光年是长度单位。
1光年=3X 108米/秒x 365x 24 x 3600秒=9. 4608x 10 米。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
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
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
成。
4、 看不见的光:①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②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
5、 物体颜色:
a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b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注意: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 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 原先的物质
中。
2、 光的反射定律:
① 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②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 =a )
【注意】入射角是指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垂直射入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三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路具有可逆性。
3、 在科学上往往用一个 带箭头的直线一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期中箭头的指向表示 光的传播方向。
「镜面反射:黑板的反光、后视镜、化装镜 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漫反射:电影屏幕、植物、墙壁、衣服等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反射现象)
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注意】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和 蜡烛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中,感觉 反射的光线 An
6、 凸面镜:对光线有 发散作用(如:汽车观后镜_)。
凹面镜:对光线有 会聚作用(如:太阳灶)。
7、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 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 发生改变。
(注意:当光 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 不
变).: 8、光的折射定律:
① 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Y < a )
④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Y > a )
入射銭 C
C
距巨离没有关系
好像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射一出来
N
a
I
3
二一—二—{
_j
3、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焦点F :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凸透镜有一对 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 虚焦点)
•物距u :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 :透镜到像的距离.
【注意】①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
垂直
射入界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法线三线重合,
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 0
③ 光发生折射时,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④ 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了反射。
8、从河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觉得 浅,从水中看河岸上 的树觉的高。
第六节眼和视觉
1
、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
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P30) 物体到透镜 的距离U
像的特点 像与透镜的
距离v
应用 倒立或正立
缩小或放大
虚或实
u >2f
倒立 缩小 实 f <v c2 f 照相机 f v u v2 f
倒立 放大 实 f A 2V 幻灯机 u = 2f
倒立
等大
实
v = 2 f
测焦距f u = f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u V f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5、 眼球与折光系统:
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 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_组成。
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的折射, 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6、 虹膜的作用: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睫状肌的作用: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看近处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焦距变小。
8、人的眼睛形成的像是倒立的
盲点: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
远点:无尽远
近点:25cm
10、不论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脑
原因 矫正
近视 晶体曲度过大, 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成像在视网膜前 佩戴凹透镜 远视
晶体曲度过小, 或眼球前
后径过短 成像在视网膜后
佩戴凸透镜
7、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图见 P33- 34) 9、视觉限制: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