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1、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1、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2、使用方法: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

3、原因: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五)、酒精灯1、主要用途:用于加热物质。

(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2、使用方法: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

3、原因: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六)、量筒1、主要用途:量取液体体积(无零刻度)2、使用方法:①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②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3、原因:①防止破裂;②以免增大误差。

(七)、胶头滴管1、主要用途:①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2、使用方法:①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②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③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3、原因: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头;④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八)、小结1、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与通风情况等)。

2、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酒精灯,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的是药匙,滴加少量液体的是滴管,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试管,常用来搅拌的是玻璃棒。

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和配制溶液是烧杯。

第3 节:科学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感官都可用来观察)3、有些时候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4、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间接(使用仪器)观察;5、对观察的结果要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

数据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6、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在溶解食盐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第4 节:科学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3、单位换算:1 千米=1000 米、1 米=100 厘米=1000 毫米1 米=106微米=109纳米一、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和量程。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

②使用中: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2、特殊长度的测量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没弹性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组合法(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零刻度线,适用于测硬币的直径。

3)累积法:适用于测一张纸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4)以轮代展—--替代以法:如:1.用刻度尺测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L;2.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数出车轮转过的圈数n;3.算出学校到家的距离:S=n L。

3、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为L,然后除以一百。

4、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20 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L,除以20。

5、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测叶子的面积。

二、物体体积的测量1、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2、单位换算:1 立方米=1000 升、1升=1立方分米 1 升=1000 毫升、1 毫升=1 立方厘米3、液体体积的测量:(1)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刻度都从下到上依次增大。

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上密下疏。

4、量筒的使用方法:①选择量程适当的量筒。

②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

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

】5、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

所用器材:小石块、量筒、细线等;步骤: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1;②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2;③计算:小石块的体积V2-V1。

4、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而又放不进量筒的物体(譬如鸡蛋)的体积呢?所用器材:鸡蛋、量筒、烧杯、彩色笔方法一:1 用量筒量出一满烧杯水的体积V12 将鸡蛋完全浸入盛满水的烧杯中,让水流出3 再将鸡蛋拿出,测出剩余在烧杯中水的体积V24 鸡蛋体积= V1-V2方法二:1 量取适量的水V1放入烧杯中.2 将鸡蛋完全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彩色笔记下水面位置.3 将鸡蛋取出,用量筒往烧杯内倒水至标记处,量出水的体积V24 鸡蛋体积= V2-V15、如何测量不规则而易溶于水的物体(譬如冰糖)的体积呢?(小石块体积中水换成沙或糖)三、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常用单位:摄氏度,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C,把0 和100 之间分为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摄氏度。

注: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部和内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零上温度如250C,读做二十五摄氏度。

零下温度如—800C,读做零下八十摄氏度或负八摄氏度。

注: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

5、体温计:(1)测量范围35—420C,最小刻度值0.10C;(2)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所以体温计比温度计的准确度高;(3)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细管,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体温计使用前要消毒,甩几下,体温计只升不降。

)★6、其他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等。

第5 节: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2、对比实验: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

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必须多次实验。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 节:生物与非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因为生物有许多基本特征,如生物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变异、能进化等。

★二、观察蜗牛:蜗牛有_视_觉、_触_觉、_嗅_觉、_味_觉,没有_听_觉。

第2 节:细胞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胡克发现了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_细胞壁__,细胞的大小一般是几微米~几十微米。

2、_显微镜__的发明让发现细胞成为可能。

3、德国科学家_施旺_和施莱登_在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_细胞_所构成;4、细胞学说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细胞_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_的单位;③细胞是由_细胞分裂_产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