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重型卡车合资发展状况A.合资+ 扩张一、上汽红岩与依维柯(IVECO)成立合资公司2007年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整车项目由上汽集团、意大利依维柯公司和重庆重汽集团三方合作。
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设地址在重庆市北部新区,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万辆重型汽车的生产能力。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整车项目将引进依维柯先进的重型汽车技术,建设内容包括驾驶室车间、车架车间、油漆车间等。
生产的产品具有高、中、低三个平台,除满足国内需求外,将逐步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5亿元,年利润达6亿元。
新一代红岩重卡——“杰狮”GENLYON于2009年3月12日上市,该款新车是上汽依维柯红岩成立以来全新开发的第一款高品质重卡,由意大利依维柯STRALIS重卡研发团队与中国本土工程师联合,该车注重人本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大部分技术与欧洲同步并进行了国内环境的适应性改进与提升,电子化水平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此次红岩杰狮上市,最先推出的车型将是基于物流市场的牵引车,从相对弱势的牵引车市场切入,也从侧面反映出新红岩上攻中高端市场的战略。
据悉包括载重车、工程车在内的杰狮全系列车型将于6月以后陆续上市。
据笔者的同事、好友、高级工程师与重卡市场分析专家()刘玮琪先生分析道:红岩杰狮GENLYON是在依维柯STRALIS平台上开发的一款车,市场定位中高端,通过该车的配置可以看出,该车是一款战术车型,与HOWO-A7、解放J6或华菱星凯马相比既没有空气悬挂也没有AMT变速箱或盘式制动器。
该车型主要是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的,其产品使命与东风天龙相似,是公司绝地反击的武器。
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红岩先后推出了低端产品红岩特霸与中高端产品杰狮GENLYON,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推出依维柯车型以占领高端市场。
经过3年的整合,红岩开始发力,这两款产品的推出,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场占有率方面会有个很大的提高。
上汽依维柯红岩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形成三个产品平台:其一、保持现有红岩、斯太尔系列的生产并不断进行适应性改进,形成红岩产品第一平台;其二、用引进技术和先进总成提升现有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占领国内中端产品市场并逐步向国际市场迈进,形成产品第二平台;其三、合资合作初期通过采取SKD、CKD的生产方式小批量生产引进系列产品,逐步实施本土化进程,占领国内高端产品市场,形成产品的第三平台。
从上面的三个产品平台可以分析,第一平台定位于低端市场,主要以工程车为主,包括之前上市的红岩特霸,第二平台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此次上市的杰狮就属于这个市场,而第三平台则是直接引进的依维柯重卡STRALIS,相信在未来几年会逐步上市。
二、中国重汽与德国曼(MAN)成立合资公司2009年7月16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与全球卡车巨头德国曼公司在香港签署了包括股东协议、技术许可协议、股份购买协议、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文件,双方宣布,在技术和资本层面进行长期战略合作。
全球卡车领先制造商德国MAN公司,将以5.6亿欧元(约合54亿人民币)的出资认购中国重汽香港公司25%的股份,双方近日宣布,已经签署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
除了引入国际技术,中国重汽此次合作还开启了外方在合资中占小股份的新局面。
其合资主要内容:1、MAN将其先进的卡车和发动机技术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在中国境内授权给中国重汽及相关下属公司,并与中国重汽合作生产和销售基于该技术的“技术提升型”卡车。
2、在保持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重汽集团”)对中国重汽51%的控股条件下,MAN将通过认购公司约5.99亿新股的可转股债券以及向重汽集团购买约0.91亿股公司已发行股份,获得中国重汽(香港)25%加一股的股权,涉资60.48亿港元。
3、交易完成后,双方将在“技术提升型”卡车和欧Ⅲ、欧Ⅳ、欧Ⅴ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
引进德国曼的技术和资金,是中国重汽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重要策略。
从目前中国重型车领域的竞争特点来看,发动机的排放、环保、节能和整车安全、高效,成为未来决定市场地位的最大砝码。
协议中将曼的欧Ⅲ、欧Ⅳ和欧Ⅴ发动机生产技术的使用权纳入了合作范围,将彻底解决中国重汽未来三代环保卡车生产技术的攻关问题,这将是双方合作的重中之重。
4、目前,国内重卡市场的整车平台本质上仍是20 年前引入的处于国际70 年代末水平的斯太尔平台,重卡企业各自的所谓“新平台”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的有限改进。
对于中国重汽来说,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引入曼的整车技术,包括驾驶室、底盘、车桥及分动器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这意味着将得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新整车平台,可以完全抛弃斯太尔即将淘汰的老平台,斯太尔平台无法解决排放升级的技术需要,将可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重汽在行业又一次占据了先机,这很可能在未来对重卡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这对重卡行业影响非常之大。
5、TGA卡车整车平台本次引进的TGA卡车是MAN公司在2004 年推出的全新的长途运输重型卡车,脱胎于2001年推出的TG 平台,该系列主要涵盖18 吨以上车辆。
重汽过去在长途运输车市场(即半挂牵引车)由于产品自重大等原因一直以来竞争力相对不足,本次引入TGA后重汽在该市场特别在高端运输车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6、D08 、D20及D26发动机本次引进的另一重点是MAN 的D08、D20、D26 发动机,这三款发动机起点均是欧Ⅲ,但技术指标均面向欧Ⅳ、欧Ⅴ。
本次引入的三款发动机均是高压共轨发动机,而之前曾经配套过TGA的电控直列泵发动机D28(MAN 已停产)并未引入,这意味着重汽在国Ⅳ将转向高压共轨。
包括以上三款发动机,MAN在欧Ⅳ阶段采用的EGR+DPF的方式,而欧Ⅴ阶段则采用的SCR技术,重汽也必将采取类似的途径。
7、中国重汽还与与曼订立一项七年期的技术许可协议,曼授予中国重汽一项有关完整TGA 卡车、符合欧III、欧IV及欧V排放标准的D08、D20及D26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的在中国的独家及不可转让权利使用许可技术和专门技术,以及相关的分销、售后维护及服务使用许可技术和专门技术的权利。
(D08系列发动机包括D0834与D0836两个系列,D0834系列为4缸发动机,排量为4.58L,发动机功率在150-206PS之间,D0836系列为6缸发动机,排量为 6.871L,功率在240-326PS之间,D08系列为中卡用发动机,国四排放为共轨+EGR+PMKA T@技术路线。
D20系列发动机为D2066型,6缸发动机,排量为10.52L,功率在320-440PS之间。
D26系列发动机为D2676型,6缸发动机,排量为12.412L,功率在460-480PS,欧五为540PS。
D20、D26系列发动机目前提供给重汽的是欧三发动机,并且可升级到欧四、欧五,欧三、欧四采取共轨+EGR+PM-KA T@技术路线,欧五采用共轨+SCR 技术路线。
德国曼收购中国重汽事件,这不仅改写了中国汽车企业与国外跨国巨头合资模式,曼收购重汽事件对各关联方以及中国重卡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势必将改写中国重卡行业的发展方向。
1、该事件对曼MAN的影响:(1)曼通过入股中国重汽,将以技术换中国重卡市场曼是全球第三大重卡企业,排在曼前面的分别是戴姆勒与沃尔沃。
今年以来,北美卡车市场下滑约50%左右,而欧洲市场下滑40%上下,面对欧美重卡市场急剧下滑,各重卡巨头纷纷受到重创,并且目前还没看到企稳回升的迹象,而中国市场两年内4万亿的投资的刺激(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是24个月的禁售期),必将直接拉动重卡需求。
曼通过收购中国最大重卡企业--重汽25%+1股股份,将分享中国重卡市场巨大蛋糕,并早日实现公司的止跌回升。
(2)抄底中国经济刘琪玮先生为此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全球经济低迷,唯独中国经济还比较乐观,股市、楼市短期内回暖,不排除国际热钱的推波助澜,因此也不能排除曼的5.6亿欧元不是热钱……”(3)为未来输出品牌做基础当年斯太尔虽然没有输出品牌,但是通过斯太尔技术的输出,大大提高了斯太尔产品的美誉度,曼此举先输出技术,得到中国市场的认同,以后输出品牌也就水到渠成。
2、对中国重汽的影响:刘琪玮先生为此指出,(1)引进曼TGA、D08、D20、D26等产品及技术,解决了重汽的技术瓶颈。
中国重汽付出总额不到9亿人民币,得到了曼D08、D20和D26全系列发动机技术;车桥、分动器和驾驶室等总成,并且重汽所支付的这9亿是分六年还清。
重汽EGR技术只能在国三忽悠,到了国四将黔驴技穷,通过引进MAN技术与产品化解目前国三及未来排放升级的危机,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未来国五的技术瓶颈。
(2)以市场换技术,抢占中国重卡技术制高点。
中国重卡技术主要是脱胎于70年代斯太尔技术,而斯太尔已经成为曼属下的一个产品,目前曼的主流产品都是高于斯太尔技术。
国内重卡技术这几年虽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也是在斯太尔技术的技术上修修补补。
重汽通过引进TGA,实现对斯太尔技术的突破与跨越,虽然TGA是10年前的成熟产品,但是这几年曼也在对TGA不断完善,其技术虽然在欧美不算先进,但是对国内来说已经足够。
引入TGA,为未来的高端市场竞争做技术储备,未来5年内重汽的产品将会在国内保持领先优势;(3)弥补重汽牵引车市场的劣势斯太尔平台主要是自重大、超载能力强,但是对于高速轻量化为主要需求的牵引车市场,这将是一个劣势,重汽通过引进TGA将会改善牵引车市场的劣势。
(4)通过与MAN的合资,不但可以引进曼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实现海外市场的开拓。
3、对重卡行业的影响日前,著名卡车专家刘腾述撰文写道:“重汽和MAN 的合作涉及资本、技术层面,引进了当今比较先进的整车平台和发动机,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之前的商用车企业合作。
重卡行业竞争格局在未来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本次合作势成为了中国重卡行业的里程碑式事件。
他又进一步指出:(1)引进新技术推进国内重卡技术的升级如今中国重卡行业脱胎于个世纪70年代的斯太尔技术,随着国内计重收费实施力度的加大,该技术已经不符合国内公路用车的需求。
国内迫切需要一种新重卡技术来适应国内当前重卡市场的需求,比如日产柴技术的引进、依维柯技术的引进,但是这些技术都是国外二、三流技术,曼TGA目前在国外比较先进,虽然不是一流产品,但是其车型配置与一流产品相差不大,并且也是斯太尔技术的升级,更符合国内技术的发展。
(2)为国内其他重卡企业与跨国巨头的合作提供新的思路之前重卡企业与国外巨头的合作主要是热衷于CKD模式,比如华沃。
而当前则是通过出售股权,引入资本的同时引入技术,如上汽依维柯红岩、重汽与曼、以及未来的欧曼与戴姆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