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节学习
学习议题
学习维 学习者条件 度
自我调节属性
自我调节的子过 程
为什么
怎么样
动机
方法
选择参与
选择方法
自我激励的
有计划的或自动化 的
自我效能和自我 目标
策略运用或习惯 化的操作
什么时候
是什么
时间
行为
选择时限
选择结果行为
及时而有效的
操作的自觉察
时间管理
自我观察、自我 判断和自我反应
什么地方 与什么人
物理环 选择环境 境 社会 选择伙伴、榜 样或教师
B、自我意象
• 1、自我意象也是一种很积极的使学习策略应用于任务之 中的方法。自我意象,实际上就是形成心理图片。 • 2、如对一种学习策略不知怎么用时,则可以观察一位能 较好应用这种策略的老师如何应用的,但不是单纯的模仿, 而是先在心中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老师应用的情景,再将 老师换成自己,想象自己熟练使用这种策略的形象。 • 3、通过形成心理图片过程,可大大增强在实际进行任务 时对策略的有效应用。 • 4、此种方法在体育中经常应用,教练让运动员在比赛前 想象自己如何成功地做完每个细节动作。 • 5、高自我调节者会在心中形成生动的、积极的图片,即 自己成功的细节,而低自我调节者则往往形成消极的不利 于自己的图像,实际是一种自设障碍的策略。
自我调节的循环阶段
• 1、先前准备阶段指在努力学习和选取策略 之前的影响过程和信念。 • 2、作业控制或意志控制指在努力学习时, 影响注意和作业的过程。 • 3、自我反思,是在努力学习之后,影响学 习者的对体验的反应。 • 4、自我反思,反过来会影响接下来的先前 准备,因此完成自我调节循环。
1、先前准备:1)目标设置
学习环 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有组织地地方 境管理
努力管 归因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不懈、自 理 我强化
其他人 寻求教师帮助、伙伴帮助、使用伙伴/小组学习,获 支持 得个别指导
认知策略
• 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 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 • 2、分为: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三种。 • (1)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 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 函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策略。 • (2)精细加工: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 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 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 理化。 • (3)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 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2)策略计划
• 1、策略计划指为获得既定目标选择学习策 略或方法。 • 2、包含了怎么做,和在什么条件下运用这 两方面。 • 3、低自我调节者则较少使用策略或向他人 执行性求助 • 4、受许多个人的信念影响,如学习者的自 我效能、目标取向和对任务内在兴趣或对 任务的价值判断。
3)自我效能
• 1、自我效能指对是否能成功完成某一任务能力的主观判 断。 • 2、高自我效能的学生与低自我效能的学生相比,会设置 更有挑战性的目标,选择更可能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样通 过努力达到目标可增强自我效能。而低自我效能者制定极 低的目标,虽不会增强他们的效能感,但也不会降低效能 感;或者,制定极高的目标,较少或不选用学习策略,即 使达不到目标,归因时也会认为是由于目标问题或策略问 题而不是能力问题,因此,也不会降低自我效能。而且高 自我效能者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监控,具有积极的自我反应 和较低的焦虑水平。 • 3、有效的自我调节依靠自我效能,但不需要过高,如果 过高则可能会恃自己的能力而降低努力程度及策略的有效 运用。
元认知策略
•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 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 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 • 元认知知识: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 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 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么样相互作用 的等问题的认识。 • 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调节
两种目标取向的差别
掌握目标 作业目标
注重阶段 目标 策略
注重过程
注重结果
挑战性的、明确 低或过高 的、具体的 保证高分或避免 低分的 低 高
焦虑水平
• 当然,两种目标取向在一个个体身上并不 是非此即彼的,它们往往同时存在。 • 而且新的研究发现,趋向作业目标也不会 有消极影响,它的较高水平预测了自我效 能、任务评价、认知和元认知的更高水平, 具有高掌握目标/高作业目标模式是最适应 模式。 •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自我调节学习的含义•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背景 • 二、自我调节学习的定义 • 三、自我调节学习涉及的心理学概念
三、自我调节学习涉及的心理学概念
• (一)认知因素 • (二)动机因素
一、研究背景
• • • • • • 社会中(学校以外) 1、工作的经常变化,需要不断地学习 2、知识更新快 3、学习在人一生中普遍存在 学校中 1、部分学生成绩差,从课程方面寻找原因, 效果不理想 • 2、发现学生个人因素很重要
学 认知 习 策略 策 略
复述 策略 精细 加工 组织
如重复、抄写、作记录、画线 如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 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地图
•
元认知 计划 策略 监控
调节 资源 管理 策略 时间 管理
设置目标、浏览、设疑
自我检查、集中注意、监控领会 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 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
3)自我监控
• 自我监控是对从事任务情况的检查。 • 自我监控和成人监控比无监控导致更高的 自我效能、坚持性和成绩。自我监控比成 人监控更有利于独立学习。自我监控帮助 学生长期不间断地使用自我调节策略。 • 低自我调节者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监 控。
3、自我反思阶段:1)自我评价
• 1、自我评价通常是这个阶段的最初的自我反思过 程之一。它包括将自我监控来的信息(如教师的反 馈)与一些目标或水平相比较。 • 2、高自我调节者寻找机会评价他们在学习上的努 力而低自我调节者则忽略或避免自我评价。 • 3、而良好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明确的目标和自我监 控。高自我调节者由于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进行了 良好的自我监控,因此倾向于同自己比,而低自我 调节者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自我监控又自设障碍, 所以很难跟自己比,只能跟他人比,因此,经常体 验自我受到他人的威胁。
对物理环境的敏感 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对社会环境的敏感 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环境的建构 选择性的求助
三、自我调节学习涉及的心理学 概念
• (一)认知因素 • 知识和策略 • 知识:是学习者具有的元认知知识,这些 知识既有关学习者自身学习特点的知识, 也包括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 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 策略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
• (一)齐默尔曼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模型 • (二)温内和哈德温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 模型 • (三)两个模型的比较
齐默尔曼的自我调节循环阶段 (图)
作业或意志控制 performance or volitional control
先 前 准 备
forethought
自我反思
第二节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与自我 调节能力的习得
• • • • • • • • • •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 (一)齐默尔曼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模型 (二)温内和哈德温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模型 (三)两个模型的比较 二、自我调节能力的习得 (一)自我调节能力的实质 (二)自我调节能力习得的过程 1、观察水平 2、模仿水平 3、自我控制水平 4、自我调节水平 (三)自我调节能力习得的环境
资源管理策略
•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习管理可用环境 和资源的策略。 • 时间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 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 学业求助策略: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时,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
三、自我调节学习涉及的心理学概念
• (二)动机因素 • 涉及自我效能、任务价值、目标定向以及 意志 • 自我效能: • 任务价值: • 目标定向: • 意志:区别于动机。 • 动机意味着投入,意志意味着坚持到底。
• 1、注意聚焦强调学习者应免于分心物的干扰,而将注意 力集中到任务上。 • 2、为达到这一点,学习者可建构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环境, 如选择没有电视的房间,一个人关上门,写上“请勿打 扰”,或拔掉电话线等来避免外界的干扰而破坏既定的计 划。 • 3、此外,低自我调节者在从事任务时,常会回头考虑先 前的决定或从事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如暂没完成计划,会因 此而分心,结果很可能是打破了以前的计划而重新制定学 习计划。不象高自我调节者那样全神贯注在所从事的任务 上,能很好地保护作业阶段过程,避免回到先前准备阶段 而重新设定目标。
二、定义
• 申克和齐默尔曼:学习者系统地引导自己 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而使它们指向目标实 现的一种过程。 • 平特里奇: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 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 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督、调节、控制由 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 和行为。
二种定义的共性:
• 1、自我调节学习是一种过程 • 2、都强调学习者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对学 习过程的引导作用 • 3、都强调要达成学习目标,学习者要对自 己的认知、情感、动机进行调节与控制
2)自我指导
• 1、自我指导指告诉学习者在学习任务中如何进行。 • 如阅读文章时通过言语提醒自己,:这一段主要 写了什么呢?我在笔记上该记下哪些呢?与上一 段有什么联系呢? • 2、途径:A、言语化;B、自我意象 • (1)言语化比较适合那些不经常使用组织、复述 或其它对成功很必要的策略的学生以及获得技能 和策略的学习早期阶段、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任 何时候。 • (2)、高自我调节者倾向于更多地积极地使用自 我言语,低自我调节者则很少用,即使用也常使 用消极的自我指导,如“这题真难,解不出来就 算了。” 口头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