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及办法试验室管理制度1、试验室是进行试验,检测和检定的工作场所,必须保证试验室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即清洁、安静、整齐、明亮和适当的温度。
2、试验室是工作场所,禁止随地吐痰、吃东西、抽烟和大声喧哗,禁止将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带入试验室。
3、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室(如天平室)必须换鞋或换衣服方可进入,任何人不得违反。
4、试验室内应建立仪器设备使用台帐,并注明使用日期、做何种试验和所有人签名。
5、室内设备常用工具应整齐,且使用过后要物归原处。
6、当使用设备时,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好各种记录,并将记录表格等放入表格专柜或表格架上。
7、试验室内消防设备,如灭火器等应经常检查,任何人不得擅自挪动位置,不得挪作他用。
8、试验室内的日常工作结束后要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关闭,防止发生意外。
检测工作管理制度1、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必须严格按照检测频率经过自检、平行试验、见证试验合格并经驻地监理站同意后方可使用。
2、对需要委外的检测产品或检测项目,建立委外试验检测台帐,按照检测频率,经驻地监理见证取样,送样至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真实。
3、严格施工计量工作,混凝土集中拌和,采用自动计量设备,砂浆用磅秤计量,杜绝使用体积比。
4、根据砂、石含水量认真换算施工配合比,严格操作规程,严禁弄虚作假。
5、对仪器设备要定期保养,按规定进行送检和自校 ,确保性能良好,精度可靠。
6、严格按试验规程控制工作间的温度、湿度;仪器设备摆放有序,保持工作间整洁。
7、定期和不定期对试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
8、工程开工前 ,参加砂、石料场选定,对砂、石料各项指标(尤其是碱骨料反应性能、坚固性、有机质含量、氯离子含量、硫酸盐含量)要进行认真、严格的试验,确保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9、及时收集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质量证明资料、出厂合格证以及厂家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作为向驻地监理机构报验的证明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
10、严格过程控制,不合格的材料不允许进场,不合格的工序、部位不予验收。
11、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 3 次,并做好记录;按规范制作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
12、认真填写各种试验检测记录;建立各种试验检测台帐;完成试验报告,由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签发,试验报告一式 3 份。
各种资料要妥善保管。
13、负责自检试验检测资料、见证试验检测资料、外委试验检测资料的归档整理,提供完整的竣工验收资料。
委外试验管理制度1、对需要委外的检测产品或检测项目,建立委外试验检测台帐。
2、按照检测频率,经驻地监理见证取样,取样要具有代表性,同时真实填写取样记录并留样备用。
3、送样至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真实,不弄虚作假并认真填写委托单。
4、试验检测报告要统一保管,并及时将检测结果书面上报监理和相关部门。
1、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购置试验仪器设备,首先编制购置计划,提出购置申请,购置仪器设备时要注意性能的先进性和质量的可靠性,以及量程、精度是否满足测试要求等;对于精密、贵重设备应检查厂家的 ISO 证书和仪器设备的出厂计量检定证书或测试报告。
2、仪器设备做到专人保管,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台帐及档案,写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产地、数量、性能状况、检定情况、购买时间、量程、精度等内容;仪器设备分为A、B、C三类,A类指送检设备,B类指自校设备,C类指一次性验收设备及工具,三类设备在总台帐中注明。
3、主要、常用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并配备“仪器设备使用、维修记录簿”,使用或维修保养后,认真填写。
4、做好试验仪器设备的计量标定和自检自校,确保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精度满足检测要求,保管好相关记录等资料。
5、属于送检仪器设备,应编制检定计划,按周期送检,取得检定合格证后才能使用,严禁不检或超过检定周期使用;在检定周期内,仪器设备如果经过修理、搬运、移动等影响力值系统,要重新送检。
6、属于自校设备,应编制自校计划,应按《铁路系统仪器设备自校规程》自校。
7、各种仪器设备须在试验室内放置整齐,并按要求分别粘贴合格(绿色)、准用(黄色)、停用红(色)标志。
8、试验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设备和人身安全 ,使用完毕应进 9、仪器设备的报废,应由设备管理员提出申请,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按规定手续办理。
2、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及保养制度1、所有仪器设备按计量器具类别编制计量号,按使用分类建立管理号,并制成号码牌,贴挂在仪器设备比较易于观察的部位。
2、仪器设备实行分室定人管理,定人使用保养维护的办法,统一建帐建档进行管理。
3、使用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岗位操作合格证方可上岗操作。
4、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检查,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检测,检测结束后必须重新检查仪器状况,并作好使用记录备查。
5、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机,保持现状,由使用操作人员详细填写故障或损坏原因记录,并报告专业组组长和室负责人。
6、仪器设备的修理应送维修部门,任何人不得私自拆卸,维修情况应记入维修记录并存档。
7、维修后的计量仪器设备,应由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8、仪器设备要按照使用说明书由保管人定期进行保养维护。
3、样品管理制度1、取样人员或外来委托人员将样品送至试验室时均应填写试验委托单,样品管理员在接收样品时,应查看样品状态,如样品的外观、包装、规格、型号等级等,并清点样品,认真检查样品及其附件资料的完整性,检查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是否适宜于所检项目,确认无误后,按规定编号作好标识。
2、抽取样品的数量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有关规定一次性抽够;抽取样品的频率严格按试验规范要求进行。
3、试验员接收样品时,应按照试验检测标准规定对样品封样状态、取样数量、规格型号等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准用于试验,同时要求取样人补充或重新取样。
4、试验前需要进行加工的样品应严格按标准方法进行加工和制样。
搬运试样时防止破坏或损毁,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5、样品室的环境及设施应符合样品的存放条件,如温度、湿度、防水、防盗要求等。
6、样品室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样品分类存放,标识清楚、帐物一致,样品丢失或混淆不清必须追查原因,按质量事故处理。
7、已检验过的样品,检测人员应在样品标识卡或其包装袋上写上“已检”字样和检测时间。
8、留取样品应按规定要求经技术负责人或试验室主任同意后处理;破坏性检测项目一般不保留试验后样品,若检验方法有规定或有其它特殊要求时例外。
非破坏性检测项目留存样品在该项目检测报告发出 7 天后,无异常时可以处理。
水泥、外掺料等试样经过试验检验后均需留样保存,保存期一般不少于一个月。
4、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制度1、试验人员在进行试验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相关试验记录,做到数据真实、准确,不得随意涂改和过后补填。
2、原始记录按要求的格式和内容填写,按统一的编号规则编号,记录填写内容完整齐全、字迹清晰,书写一律采用碳素钢笔或签字笔,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或红色笔。
3、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如有记错时,应对错误数据划“=”道横线,将正确的数据写在上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更改印章每张记录不应超过两处;原始记录空白地方应划上斜杠以示资料完整,原始记录的有效数字应严格按规程修约与保留。
4、应记录使用主要仪器的型号、编号、量程等,对有温、湿度要求的检测项目应记录测试过程的温度、湿度。
4、原始记录应注明试验检测时所采用的标准号,必须有试验、计算、复核人签署姓名,不得漏签或代签。
5、原始记录的必须复核,复核的主要内容有(1)采用的检测标准和评定标准是否正确,选用仪器精度或量程是否恰当;(2)记录数据是否准确,计算数据是否正确,保留有效位数和数字修约是否符合规范;(3)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是否正确;(4)用语是否准确、规范;(5)填写项目及签名、日期是否完整。
7、原始记录完成后应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并交资料员归档管理,不得影响试验检测的时效性。
8、试验过程中如果遇到停电、仪器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试验室负责人,检修后重新试验,并在试验记录中注明。
5、试验检测报告管理制度1、试验检测报告是工程质量评定的主要依据,也是工程竣工验收必备资料,试验检测报告要准确、清晰、明确、客观。
2、报告按规定表格填写,并统一编号。
3、评定依据要充分,结论做到文字简练,准确明晰;对于没有涉及的项目空白处要用斜线划掉,打印好的各类试验报告不得进行人工涂改。
4、报告要严格履行签字手续,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要分别签字,严禁一人代签。
报告须加盖试验检测专用章、计量认证章方能生效。
5、特种材料及工程实体检测报告,应加封面和必要的说明,并加盖骑缝章。
6、报告应及时提交,除对试验周期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一般项目各级试验室应于接受委托后的 48 小时内,出具报告。
6、建立报告发放登记台帐,写明报告名称、发放份数、发放人、领取人、领取日期,发放人、领取人要签字确认。
6、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任何试验检测报告都不得外借和复制。
6、试验检测环境管理制度1、试样制作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2、样品储存应做到防潮、防盗、防损坏,避免样品变质、损坏及丢失;3、依据GB/T50080-2002,混凝土室温度控制在20去C,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混凝土时,所用原材料的温度宜与施工现场保持一致;4、标准养护室温度控制在20翌C,湿度》95%5、依据GB/1346-2001,胶凝材料室温度控制在20i2C,湿度为0%, 湿气养护箱20±TC,湿度为0%;6、依据GB232-2010,力学室温度一般控制在10〜35C ,对于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温度控制在23±5C;7、化学室温度控制在20i2C;7、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1 、各级试验检验机构应制定“安全操作守则”,建立防火、防毒、防盗、安全用电制度,加强对人员的安全教育,经常检查安全操作情况,及时消除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2、工作间要设置消防器材,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剧毒、放射性有害物品等应有隔离防护措施,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3、对试验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对操作、保管、维护放射性仪器和有毒等环境下工作人员,各级试验机构要按规定给予补偿。
4、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使用完毕要立即切断电源、水源。
5、高温加热试验严格按规程要求升温和降温,不得违规操作,在试验期间操作人员不得离开操作室。
6、与试验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试验室。
易发生试件崩溅的试验项目,机械旁边严禁站人。
7、试验过程中仪器设备如有异常情况,应马上停机检查处理后方能重新开始工作,并在《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中注明。
8、各级试验机构要做好防盗工作,加强办公电脑、文件、资料的保管工作,下班后关闭所有门窗,防止仪器设备和重要试验资料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