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山区孩子的礼物

给山区孩子的礼物

给山区孩子的礼物领雁工程办公室李协良2012年秋,因年龄原因,院长“下野”。

得评估院领导对我多年的了解和信任,接任领雁工程办公室主任,与山区的校长、教师和孩子们打交道。

这项工程,是评估院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他融入了评估院的第一个五年。

上任伊始,我参与了一个会——市教委主持的领雁工程开县会议,召开了一个会——领雁工程中后期工作会议,在江北区渔嘴中学召开。

此后开始了这学期长达两个多月的项目调研、工作协调和矫正督促。

最先去到的是距离最偏远、条件最艰苦、交通最不方便的渝东北、渝东南两个最大山区。

走完这两个山区,顿感肩上的担子沉重,脑海里时常浮现的是儿时所受教育的场景和现实的比较,心中常常涌现出某种酸感。

现时最大的不同,是政府给了一顿午餐,孩子们能吃饱,不挨饿,除此之外,其余变化不大,教师的理念、教学的方式、教室的条件,重复着当年的故事,超额大班还有91名学生的。

对我这位在山区长大在山区接受基础教育而在城里工作了近三十年的专家,对党和政府强力推进教育公平,要求城乡统筹,逐步缩小教育差距,是最大的刺激,也是最深的理解。

这次调研,陡增了我对山区教育的情感和敬重,内心里平添了几分对山区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领雁工程引进以上海、北京等沿海教育发达地区为主的优秀校长和教育专家团队,以城区优秀学校校长为主的示范帮扶团队,以评估院专家为主的监测评估团队,在项目工程的协调下,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求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从不同侧面整合力量,力求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现状。

这是一件得天理、得民心、益后代的好事和实事。

受市教委的委托,评估院对领雁工程倾注了全力,包括工程实施的整体设计,工程理念的提出,实施路线图,阶段目标,评估框架等。

为了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能及时达成共识并有效推进,评估院提出并坚持了领雁工程“月研究”工作机制。

在工程实施可能出现偏差时,是评估院领导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在工程推进出现疲软时,是评估院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措施;在工程需要总结提炼时,是评估院调整力量,研究总结,及时进行了宣传推广。

记得2012年秋,我刚接手领雁工程任务时,为了开好开县会议,为全市工程推进总结经验,在半个月时间内,评估院的领导和专家两次进驻开县,在四所山区学校调查研究,和校长教师座谈,总结典型经验和寻找突破方向;在正式会议前的一天,为修改会议文件和协调有关事宜,办公室的同志们忙了整整一个通宵。

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我们收集了领雁工程22所学校分别在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建设、养成教育、校园文化等四个方面的经验素材,是评估院的专家及时进行了修改提炼,并将这些经验通过中国教育报推向了全国。

为了掌握项目学校发展的动态情况,评估院在全市39个区县坚持了每年一次大范围的质量监测评估工作,三年中撰写了三本领雁工程项目学校质量监测评估报告,大量的数据、图表、变化曲线,生动展现了全市项目学校的发展变化情况,为领雁工程的思路调整和工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项目结束时,重庆出版集团出版了领雁工程成果丛书(10本),他基本概括了领雁工程的理念、推进策略、主要成果和实施情况,该丛书从设计、调整、修改到审读,评估院主要领导自始至终坚持了全过程。

可以说,这套丛书是领雁工程一路风景的掠影,他是评估院领导和专家们心血的结晶,他写满了领雁工程的辛苦和快乐,他为后来者提供了研究和参考的依据。

在这一工程推进的时间里,40多位专家,为了山区的孩子,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岗位,聚首重庆,下到不同学校,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从沿海到重庆,由于天气,因于雷电,多位专家在天上打转,一次次空中转场;从主城到项目学校,山区道路险峻蜿蜒,或因雨雪阻隔,或因道路塌方,多位专家一次次改道;在指导过程中,多位专家或因水土不服,或因温差过大,或因山路晕车,一次次病倒在工作途中,……。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一位女士,来自上海的谭淑云校长。

我在奉节指导学校工作后想去万州机场接她,顺便也想了解一下她工作的近况,结果因为重庆地区大雨加雷电,飞机转场去了昆明;又有一次,我在云阳,想和她去路阳九年制学校了解工作情况,结果因山路塌方,被挡了回来;还有一次,我打电话想和她商谈工作,接电话的却是一位男士,经打听是她的先生,因她病在了工作途中,在开县住院了。

在指导过程中,其他专家也常遇这种情况。

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李代文院长,一次在城口的明通中学指导工作后,准备第二天启程去开县白泉乡平安希望小学,等来的却是一夜大雪,山路结冰,接下来的行程只有取消。

为了尽量给专家们以工作上的方便,项目办的同志们除了自身肩负的任务要深入到各区县进行工作指导之外,还作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尽到了最大的努力,这其中最好的例证是驾驶员的行车里程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跑了8万多公里的山路,足可绕地球两圈。

项目工作的成效,也源于专家们在工作思路上的启发和对学校办学思想的不懈探索。

2012年的初冬,我在结束秀山县项目学校的巡查指导后路过酉阳县,见识了巴蜀小学马宏校长率领的20余人的优秀教师指导团队的工作,也聆听了马宏校长“1+1+N”的精彩报告:第一个“1”,是巴蜀小学80多年来自身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示范;第二个“1”,是项目学校需要生长的内生机制,是造血的功能;“N”是项目学校对周边学区的带动,是相应的场景或期待的变化。

马宏校长的深情演讲:无论你在哪里,让我们“1+1”,期待“N”!给我印象很深,感慨良多。

这种带动的思路,不正是我们“以城带乡、共同发展”所希望的方式吗?不正是领雁工程所期待的结果吗?李森教授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接受了领雁工程的任务之后,晏阳初中学的工作成了他研究和实践的一部分,他的一个博士生工作团队也随即深入学校。

在晏阳初先生平民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学校融入了领雁工程的四项任务:改造课堂,开发课程,探索养成教育路径,打造以晏阳初文化为根基的校园特色。

在李教授的指导和学校师生的努力下,以“自主互助四环节”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以“泥塑精品课程”为龙头的校本课程,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路径,以“崇德励志、平民天下”的办学理念,充分展现了“晏色”和“晏味”,为项目学校的办学作出了示范,同时以《后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献给了领雁工程。

因为人而有教育,学校应是“因为人,为了人,成长人,发展人”而存在,一所负责任的学校,一群有良知的老师,他们的首要目标不是为了得到分数,而是为了得到人,这是重庆市长征学校推进领雁工程后的重大思想转变。

他们在校长李宗林的带领下,探索出了“4R”办学理念:“培养健全人格,塑造美好人性,拥有聪明睿智,奠基幸福人生”,把人放在第一位,对学生进行人性关怀,人文关爱,人本关照,让教育成为温暖人心的灵魂工程。

《领雁筑梦,“4R”教育启航》一书,就是长征学校干部教师在这一理念下积极探索的结果。

刘耀明、汪延茂、田志刚、谷长新……,一大批专家对项目推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所优秀的学校应该体现自己的办学追求,应该具有一套完善的文化解释系统,要有卓越的内在品质,应具备独具影响力的特色项目;要激励师生恪尽职守,不断进取,务实向上;学校办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自我扬弃,自我成长的过程。

因于领雁工程,专家们为重庆的山区带来了中国教育最前沿的先进理念,他们用开放的眼光,热情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多年的办学经验,赢得了校长教师的认同,赢得了家长社会的肯定和欢迎,在山区学校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工程推进的近三年中,专家们听课、指导、培训达1200余人次,组织校长、教师赴发达地区访学培训达600余人次,组织课堂教学交流、片区联合教研、专题培训、论坛、论文等展示评选活动达50余场次,覆盖了39个区县的上万名校长和教师,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

通过专家们的不懈努力,工程覆盖的100所项目学校获得了大的进步,监测和评估数据表明:一大批校长、教师成长了,学生获得了发展,96﹪以上的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100﹪的学校有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学校面貌大为改观,特色有了发展,基本具备了学校发展的文化生态。

结题评审专家组的调查还表明,领雁工程的实施,不仅促进了项目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还普遍带来了农村学校发展观念和行动的迅速转变,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使重庆农村整体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

项目学校的校长们深有感触地说,是领雁工程给了他们机遇,是专家们给了他们办学的眼光和思路,为他们增添了办教育的智慧和勇气,专家们带来的不仅是教育家办学的思想和情怀,更重要的是专家们带来了奉献的精神和扎实工作的榜样,这是山区教育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项目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项目除本身具有的意义,实施得到了山区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过程中强化了评估和协调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专家们的认同和付出。

理由有三:首先,所以是专家,年龄必然不小,其身体状况必有较大差距,从沿海到主城,从主城到县城,已够人难受,而县城到项目学校还有那么远的山路,来回奔波,数年坚持,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一个外地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要打开工作局面,在短时间内要撬动校长教师的心灵,要取得他们的内心认同并付诸实践,需要一番真功夫,非有他们的真心、真情和真干,是不能成事的!第三,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值得称道,他们对山区的孩子充满厚爱,对山区教育的未来寄予厚望,他们对老区(注:重庆的山区,大部分是革命老区)人民的过去和现在有一种景仰之情怀有回馈之心。

领雁工程是一件值得记忆的事情。

因为工程,我们走进了山区,为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如何改变落后地区教育面貌,作出了实践探索,取得了可供操作的实践经验;因为工程,一批校长教师和我们成了朋友,我们理解了他们的难处,理解了他们的需求,我们为山区的百姓和孩子做了一件实事;因为工程,我们结识了一批专家,在他们的工作中,我们理解了什么叫做开放?什么叫做面向未来?什么叫做奉献和认真?因为工程,领导、专家和我们组成了共同体,当我们感到困难无助时,他们伸出了援手,当我们为成功感到高兴时,他们分享着我们的快乐,大家付出的是辛劳,收获的是经验,结下的是友谊,我们成了一家人。

时间最容易淡忘一切。

所以写这篇短文,是想通过评估院五周年的院庆,让历史记住那些为领雁工程付出艰辛努力的领导、专家和同志们。

这项工程,是给山区孩子的礼物,是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代命题所作出的重要探索。

第一步是最艰难的,具有历史的意义,值得记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