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心电图讲解 ECG
V5
V6
右心室肥大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5)某些右室流出道肥厚,右心室收缩期 负荷过重,可引起严重右心室肥大, V1导联不出现R波,而表现为: ① V5(V6)S/R≥1 ②I导联低电压(< 0.5mV ),伴 S / R >0.5
双侧心室肥大 biventricular hypertrophy
Ⅱ R.A. L.A. R.A. L.A.
V1
P 波尖锐高耸,在 Ⅱ 、 Ⅲ 、 aVF 导联表 现 最 为 突 出 , 其 电 压 ≥ 0.25mV , 其 时 间 ≥ 0.11sec , V1P 波可呈双向, P 波宽度也增 宽,其电压≥0.15mV。
2. 心室肥大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V2
V5
V3
V6
右心室肥大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Ⅰ
V1
V4
Ⅱ
V2
V5
Ⅲ
V3
V6
右心室肥大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1)右心室高电压表现: ① V1(或V3R)导 V1 联R/S≥1 ② RV1+SV5> 1.05mV(重症可 >1.2mV) ③ aVR导联R/S或 V2 R/Q≥1(或R >0.5mV) (2)心电轴右偏,常见 顺钟向转位 (3)QRS总时间正常, V 3 VATV1>0.03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2. PR段(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 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正常为0.12~0.20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V1
V4
V2 V5
V3
V6
左右心室均发生肥大 时,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 向量互相抵消而呈现正常 的心电图,或仅表现为左 心室肥大的图形而掩盖右 室肥大的存在。 如果左、右心室的除 极过程存在时相的差别。 则仍有可能将左室肥大与 右室肥大,按时序先后分 别显示出来。
(四)心律失常 cardiac arrthythmias
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
Ⅱ
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min。 2.多见于颅内高压 、甲状腺功能低下或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时。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Ⅰ
Ⅱ
Ⅲ
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的频率成人超过100次/min。 2.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均相应缩 短,有时尚可继发ST段轻度压低和T波低平。 3.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 血和拟交感类药物的作用时。
(6)扑动与颤动 flutter and fibrillation
(1)窦性心律 sinus rhythmia
Ⅱ
心电图特征 1. 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P波形态表明冲动来自窦房结 (即Ⅱ、Ⅲ、aVF、V5 P波直立,aVR P波倒臵); 2. P-R 间期在0.12-0.20sec; 3. 频率40-150次/min;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 100次/min;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0.16sec。
心率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the heart rate
心 率 100 次/min
R-R间距为0.6sec,心率=60÷0.6=100次/min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1.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宽度不超过0.11sec;振幅 在胸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0mV
1 ( 1) (2) 2
R.A. L.A.
左心房肥大 left atrial hypertrophy
Ⅱ L.A. R.A.
V1
1
2
R.A. L.A.
P 波增宽,时间 ≥ 0.11sec ;常伴有显著的切 迹,两峰间距> 0.04sec: P 波在I、 Ⅱ 、 aVL 导 联表现最突出, V1P 波多呈双向,( 2) >( 1 )。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称为“二尖瓣型P波”。
心电轴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axis deviation
通常可根据肢体Ⅰ、 Ⅲ导 联 QRS 波 群 的 主 波 方 向 , 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
判断方法
Ⅰ导联
Ⅱ导联
Ⅲ导联
正常心电轴
心电轴右偏 心电轴左偏
若Ⅰ、Ⅲ导联QRS波的主波 均为正向波,则可推断为 正常心电轴(0~90); 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 波,则属心电轴右偏;
P-R interval
3. P-R间期(P-R interval):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 期,正常为0.12~0.20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4. QRS波群(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化,正 常为0.06~0.10sec,最宽不超过0.11sec
QRS波群
正常人 V1 、 V2 导联多呈 rS 型, RV1<1.0mV 。 V5 、 V6 导 联 可 呈 qR 、 qRs 、 Rs 或 R 型 , R 波 不 超 过 2.5mV 。在 V3 、 V4 导联, R 波和 S 波的振幅大体相 似, V1 ~ V6R 波逐渐增高, S 波逐渐变小, V1 的 R/S<1,V5的R/S>1。aVR导联的QRS主波向下,可 呈 QS、 rS、 rSr ’或 Qr, RaVR<0.5mV。 aVL与 aVF的 QRS 波 群 可 呈 qR 、 Rs 或 R 型 , 也 可 呈 rS 型 。 RaVL<1.2mv、RaVF<2.0mV。标准肢体导联的QRS 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均为向上, RⅠ<1.5mV。
右心房肥大 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Ⅱ R.A.
L.A. V1
R.A.
L.A. P波尖锐高耸,在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 突出,其电压≥0.25mV,V1 P波可呈双向,P波宽 度并不增加,但电压≥0.15mV,称为肺型P波。常 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某些先心病。
双侧心房肥大 biatrial hypertrophy
V1
V4
Ⅰ
② RI>1.5mV,RaVL>1.2mV, RaVF>2.0mV或 RI+RⅢ>2.5mV
Ⅲ
V2
V5
Ⅱ
V3
V6
左心室肥大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2)心电轴左偏,但<-30°, 常呈逆钟向转位
V1
V4
(3)QRS总时间>0.10sec (<0.11S) VAT V5、V6>0.05sec (4)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低 平、双向或倒臵,伴有 ST 段 缺血型压低达 0.05mV 以上; 在以 S 波为主的导联中,反见 T 波直立者,表示左室肥大伴 心肌劳损。
窦性心律不齐 sinus arrhythmia
Ⅱ
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的起源不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 P-P间期差异大于0.16sec。 2.多见于青少年或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者,常与呼吸 周期有关,多无临床意义。
窦性静止 sinus arrest
心电图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可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 或窦房结自身的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冲动。在 规则的P-P间隔中P波突然消失,而且所失去的P波在 时间上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
(三)心房与心室肥大 atrial and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1. 心房肥大 atrial hypertrophy
正常窦性心律时, V 1 每个 QRS波前均有一个 P波, P波在 Ⅰ 、 Ⅱ 、 V6 P波向上。aVR P波向下。 V1 P 波可以双向 ,但 Ⅱ (1)>(2)。 正常P波宽度<0.12sec, 高度<3mm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心电图特征 1. 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 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3.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 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VAT
5. 心室肌兴奋时间(ventricular activation time, VAT) 心电活动从心内膜通过心室肌至心外膜所需时间, 正常时在V1~V2<0.03sec,在V5~V6<0 .05sec
V4
V5
V6
右心室肥大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4 )在以 R 波为主的 V 1 导联中, T 波低 平、双向或倒 臵 , 伴 有 ST 段 缺血型压低达 0.05mV ;以 S 波 V2 为主的导联中, 反见 T 波直立, 表示右心室肥 大伴心肌劳损
V3
V4
Q-T interval
7. Q-T间期(Q-T interval):从Q波起点至T波终了,代表心室 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正常为0.32~0.44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