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二)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 ,愁云惨谈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4)? 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5)人生漫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的困境,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两句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写出了思念家乡和渴望建立功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
”(7)《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9 分)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历经cāng桑仍绵延不绝。
阅读经典,我们要心无旁骛,孜孜不倦。
当你因忙禄而憔悴时,能静下来,品清茗的芬芳,听微风的轻吟,疲惫的心神就会有所慰藉:当你感到思想干瘪、言辞匮乏的时候,能坐下来,读古人的智慧,阅今人的风流,深邃思想的胚芽就会在心中茁壮成长。
阅读经典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濡养,让我们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3分)cāng( )桑慰藉( ) 匮( )乏(2)第二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 分)(3)“心无旁骛”的意思是。
(2分)(4)将面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不得改变原意)(2分)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5分)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
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1)请结合选文情节,将(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补充完整。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客,。
(2)下列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鲁达谦逊深沉,是《水浒传》中难以捉摸的人物。
B林冲足智多谋,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智者。
C李逵性情急躁,是《水许传》中有勇无谋的典型。
D吴用桀骜不驯,是《水浒传》中鲁莽刚烈的代表。
4.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育才中学将举行“我和我的祖国”等活动,请你参与。
(11分)(1)活动前夕,育才中学租用了天鹅湖大剧院举行庆祝活动,学生会派蒋新带着现金2800元人民币去交租金。
剧院会计伍爱国要写一张收据,请拟写正文部分。
(3分)收据收款单位:天鹅湖大剧院收款人:伍爱国2019年9月26日(3)活动内容分成三个板块,请你根据板块②将活动内容补充完整,(4分)①"读起来”,;②"讲起来”,砥砺强国志向;③“”,汇聚报国行动。
(3)活动后陈洁同学写了读后感,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部分内容。
(4 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首歌以快闪的形式迅速唱响校园。
歌由旋律优美、歌词质朴动人,唱出了你我心中那份拳拳的爱国情,[A]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如潮,[B]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①[A]处画线句有语病,应修改为: (2分)②[B]处画线句有句子残缺的语病,应在””一词后添加“”。
(2分)二、阅读(5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2分)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
”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
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
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儿个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
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
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真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甲】。
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
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
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11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
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
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
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12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
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13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
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
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
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
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
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
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
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14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15我再也忍不住了,【乙】。
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
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
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
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16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
”他拼命地点头。
17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
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
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5.“我”对父亲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请依据原文,完成填空。
(4 分)待在家里的那几天,“我”想送父亲去养老院,父亲答应了,“我”却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
几天后,。
6.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短语分别填入文章第7、15段横线处,[甲]处应是( );[乙]处应是()。
(填选项即可)(4分)A.潜然泪下B.泪如泉涌7.请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6分)(1)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8.第13段画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5分)9.说说你对最后段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3 分)[二](18分)材料一: 精读、略读、快读三种读法可以交错地用于纸本书、电子书“无字书”这三种书。
[甲]并不是纸本阅读都是“深阅读”,没有浅阅读;也不是网上阅读都是“浅阅读”,没有深阅读;更不是说“无字书”皆为游山玩水,浮光掠影,没有学问,[乙]老子和孔子观水就读出了许多名堂。
[丙]老子的“上善若水”论,从水的七种善性悟出了人的七种德性。
[丁 ]孔子的“水的德性”论,从水的品性悟出了人的十种德性。
材料二: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
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宇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
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
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句式的式祥、描写表现的方法等,都得加以研究。
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作国文功课学习过。
(节选自夏丏尊《怎样阅读》)材料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
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需一“飞”字,就全部解决。
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
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
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节选自梁衡《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材料四: 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
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读法。
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捉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
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节选自《读书方法指导》)10. 以上四则材料主要是围绕读书的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或说明的? (6分)11.下面的句子放入材料一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3分)可以肯定地说,读“无字书”比读纸本书、电子书更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