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治分析。
方法:选取本
院7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
研究。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结论:甲亢与
糖尿病相互影响,相互叠加,甲亢合并糖尿病一旦明确诊断,应同时治疗。
关键词:甲亢;糖尿病;临床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与糖尿病均为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两
者并存的情况并不少见,有学者认为甲亢能诱发糖尿病,然而现在并无定论。
本
文就本院收治的7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诊疗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
其中,男35例,女35例。
患者年龄23~70岁,平均52.7岁。
其中,患糖尿病在先者34例;患甲亢在先者34例,同时确诊糖尿病和甲亢者2例。
70例患者中,17例有糖尿病家族史,6例有甲亢家族史。
发病间隔时间:甲亢先于糖尿病6月以上,糖尿病先于甲亢1年以上。
均有不同程度的怕热、多汗、紧张、心悸等甲亢
高代谢及交感神经兴奋症候群。
患者均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
突眼16例,其中严重突眼3例。
本组患者中,42例以糖尿病症状
为主,28例以甲亢症状为主。
1.2诊断标准
甲亢与糖尿病并存时,症状互相叠加,病情相互加重,高水平TH使血糖难
以控制,甚至发展为酮症酸中毒(DKA),而DKA时造成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
如脱水、酸中毒等,是甲状腺危象的一个促发因素。
判断是否甲亢合并糖尿病时,采用实验室检验,空腹血糖6.9~17.9mmol/L,餐后2h血糖11.7~25.1mmol/L,FT37.31~21.30ng/L(正常值1.21~4.18ng/L),FT423.20~75.82ng/L(正常值
7.2~17.2ng/L),TSH0.01~0.03IU/ml(正常值0.6~4.5IU/ml),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速17例,心房纤颤13例,频发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7例。
甲状腺球蛋白
抗体(TGAb)14例为阳性,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9例阳性。
1.3治疗方法
首先控制甲亢,用药与一般甲亢治疗相同。
甲亢缓解后,糖代谢功能将得以
恢复正常。
若仍然紊乱,则可适当服用降糖药。
两者皆为高代谢、高消耗性疾病,因此在治疗中当注意饮食,2~3个月要补充高蛋白和各种维生素,适量运动,避免消耗过多能量,加重甲亢。
本组患者在治疗时两病兼顾,39例采用胰岛
素治疗,胰岛素皮下注射40~60U/d,31例服用格列美脲2~4mg/d。
两者均加服
他巴唑,用量30mg/d。
2结果
7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甲亢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糖
代谢功能得到改善,并控制良好。
后用药量逐渐减少,疗程较长,持续1~2年。
所有患者病情均得以控制。
3讨论
3.1发病机制
甲亢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甲亢患者胰岛
B细胞功能受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肠道葡萄糖吸收加快以及外周组织葡萄
糖利用减少,以致血糖升高。
多数学者认为甲亢及糖尿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由于遗传上的某些缺陷和易感性以及免疫平衡的破坏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重叠现象。
有报道指出,在甲亢患者的近亲中,糖尿病发生率高达
33%~36%;糖尿病患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
3.2临床表现
两者并存时,易因一种疾病的诊断而忽略另一种疾病的存在,造成误诊或漏诊。
糖尿病患者若是出现体重明显减轻、三多一少加重、糖尿病控制不理想、高代谢等症状者,应当考虑到甲亢,并做甲状腺检查以及血糖检查。
而甲亢患者若出现明显烦渴、多饮、多尿,病情控制后仍明显消瘦或经对症治疗未能得到控制者,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3.3治疗方法
甲亢和糖尿病,两者互相影响,甲亢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
因此治疗时应当两病兼顾。
其中,有效控制甲亢更能保持血糖稳定。
饮食上,对两病并存体形肥胖者,总热量可按照糖尿病饮食原则给予;体形消瘦者或饥饿感明显者,可适当增加10%~20%的总热量。
药物上,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两者并存剂量可加大。
另外还可采用放射碘治疗甲亢,但应注意该治疗方法可能引起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使用应谨慎,甲亢与糖尿病,两者临床有许多相似之处。
甲亢未控制好将导致血糖不稳定,使糖尿病症状加重,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可能会诱发甲亢危象。
两病互相影响,相互叠加。
因此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一经诊断即应同时治疗,因两病均为消耗性疾病,故在甲亢未控制时,饮食不宜控制过严格,对明显消瘦的患者即使血糖用口服药可得到控制,也建议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
降糖药物在甲亢控制后,由于其胰岛素敏感性增强,亦应及时调整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但是在治疗上应该首先控制甲亢,改善患者的高代谢症状及糖代谢紊乱,在控制甲亢后,要适当调整降糖药,密切监测血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较单纯甲亢者要长1~2倍。
因此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通过系统、合理的治疗方法来减少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解决疾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穆亚东. 甲亢继发合并糖尿病甲状腺激素、血糖水平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09,21:14-15+17.
[2]刘亚玲. 甲亢合并糖尿病32例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1,22:120-121.
[3]王庆,卞永娟,姜成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对策[J]. 吉林医学,2011,33:7115-7116.
[4]王奇. 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探讨[J]. 糖尿病新世
界,2016,12:69-70.
[5]兰翠萍.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治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53-1355.
[6]魏宪丰.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
育,2015,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