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史记》选读综合检测习题

苏教版《史记》选读综合检测习题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综合检测题一、基础选择题(14题,每题3分,共4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屏人间语(bìng)作揖(yī)狎侮(yā)佯装(yánɡ)B.摄敝衣冠(bì)虚诞(xián)骁勇(xiāo)瞋目(chēn)C.变徵之声(zhǐ)麾下(huī)逃遁(dùn)自刭(jǐnɡ)D.冠盖相属(shǔ)拜谒(yè)愠怒(yùn)深堑(qi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沉湎歃血决别井径之战 B.深堑讽谏屈辱日暮酒阑C.滑稽怏然睥倪天崩地坼 D.杀戮匮败嗔目霸王别姬3. 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3分)()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②⑤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②直上载公子上坐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C.①致食客三千人②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D.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太子逢迎,却行为导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C.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②均之二策D.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6.下面对划横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公子从车骑,虚左②汉欲西归③项王乃复引兵向东④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⑥左右欲刃相如⑦宁许以负秦曲⑧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A.①⑦⑧/②⑤/③⑥/④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7.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C.怀其璧,从径道亡北救赵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D.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8.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一组是(3分)()A.公子与侯生决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B.于是信孰视之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C.侯生果北乡自刭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D.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骓不逝兮可奈何9.下面句子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3分)( )A.必为二子所禽矣/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此五霸之伐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人之不我信也10.下列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都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3分)()A.必为二子所禽矣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我何渡为D.何功之有哉荆轲者,卫人也11.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史”是指清代乾隆年间编定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

“前四史”是其中的前四部史书,即《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B.古代不同朋友之间称谓不同。

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贫贱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而廉颇与蔺相如的“刎颈之交”则是共患难朋友之间的称谓。

C.中国古代座次有别。

官场以右为尊,“以相如功大,位在廉颇之右”即是明证;信陵君“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则说明左边的位子非为尊位。

D.“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

12.下面《史记》中司马迁人物评论的对象对应有误的一项是(3分)()A.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B.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李广C.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蔺相如D.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13.下面句中划横线词语指代对象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李广B.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C.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蔺相如D.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萧何14.下面出自《史记》中的名言与说话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屈原B.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信陵君C.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丘D.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管仲二、阅读训练题(共28分)(一)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桓楚报于怀王。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二)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

怀王曰:“如约。

”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後天下约。

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

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三分关中,立秦三将。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

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①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注:①趣,通“促”——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5.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枝梧:抗拒,抵触B.诸侯皆属焉属:通“嘱”,嘱咐,托付C.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功伐:功劳,功绩D.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佯装,假意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B.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而乃以手共搏之C.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使六国各爱其人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项羽军壁垓下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羽以宋义与齐共同谋划反楚王,楚王密令为借口杀了宋义,众人拥立项羽作了代理将军。

B项羽军破釜沉舟,抱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各诸侯无不臣服。

C项羽攻破函谷关后烧毁咸阳秦宫室,所过之处无不残破。

项羽的所作所为令秦人大失所望。

D项羽想凭借“刚”的手段进行征服,但民心是不能用武力征服的,所以百姓并不服从项羽。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9分)(1)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桓楚报于怀王。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4分)译文:(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4分)译文:(3)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4分)译文:(4)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3分)译文:(5)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

(4分)译文:19.默写下列句子(15分)(1),下自成蹊。

(《李将军列传》)(2)兵法不曰“,置之亡地而后存”?(《淮阴侯列传》)(3)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4)蓬生麻中,;,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5),。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本纪》)(6),。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7)其身正,;其身不正,。

(《李将军列传》)(8),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屈原列传》(9),,吾不如子房。

《高祖本纪》(10)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20.课内重要语句翻译:(15分,每题3分)(1)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译文:(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译文:(4)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译文:(5)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译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