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哲学》形考作业答案

《管理哲学》形考作业答案

《管理哲学》形考作业答案P B0 K4 u& y1 R* r7 e0 W/ J0 v: `2 W1 }4 M5 T(附答案所在页码)/ a. V2 Z d2 B f2 v+ A+ ?一、填空题/ t! i+ b8 c: F(一)作业一:9 t# _|# N% p: I% ~! a4 m1.新兴交叉(P1)2.世界观(P1)3.19世纪(P5)4.礼(P6)) |: D# b5 J7 ^7 S G5.法(P6)6.个不到一样、一样到个不(P14)7.权威(P54)8.人、财、物(P70)9.人(P7 9)10.需要(P80)3 }9 s$ J% g- Z(二)作业二:8 @, l* H) z1 {3 D+ X11.战略决策、治理决策、业务决策(P130)7 B i6 y5 N2 I/ w( Y6 i& W: L' H12.打算、组织、操纵(P154); d& i. K}- G6 Z# J P13.社会属性(P177)1 4.人际关系(P178)15.矛盾的同一性(P179); P# f, F) A. h: y' p16.真、善、美(P234) 1 \# X6 M o J( v4 y! x + y(三)作业三:& v W4 I: N1 l0 i* o- o17.治理者必须成为哲学家(P246)18.七分治理(P 248), j- Z) ~i/ _1 `19.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P251)2 0.对立统一(P260)" `2 I$ E; T5 j4 z21.道德原则、物质利益(P272)22.热岛(P352): i' @9 @; O8 l23.跨度思维、顿悟思维,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P276)! t6 M! c! v% Z* u. w( ~二、选择题0 I, F& T. Y- M! m;L7 v+ r3 H; F(一)作业一0 u; a. g7 k1 J6 o1.(A、B、C、D、E)(P5—11)2.(A、B、C、D)(P61—66): X' {* X$ t# i" y5 P: j6 h0 [7 N5 P3.(A、B、C、D、E)(P83)4.(A、B、C、D)(P85—89)' `& E- e* l, Q) C. [* E5.(A、B、C、D)(P99—111)' u0 F3 W5 x: x: \! K[& [7 e+ Y(二)作业二:" C$ m 7 z$ j( N- \# j6.(A、B、C、D)(P132)7.(A、B、C、D、E)(P132—134): V) K. u# W6 e8.(A、B、C、D、E)(P160—171)9.(A、B、C)(P1 82)! \' W% Q9 E/ s3 g10.(A、B、C、D、E)(P215)) V, I1 I8 K4 |7 }. {' q5 w: j0 U(三)作业三:! [- V8 x' w3 S0 s5 H6 o! b* Z) |11.(A、B、C)(P244)12.(A、B、C、D)(P258)4 N q/ r2 F1 ?+ y13.(A、B、C、E)(P269)* t) Q' c. X4 S7 V H) X14.(A、B、C、D、E)(P337)4 y3 A y# c0 f6 k9 Z15.(A、B、C、D、E)(P349—352)( f1 `5 O" S( }2 |4 m p9 ZT" i7 i4 O3 B+ x三、名词讲明% h- H4 E# e; G5 x) M2 n- i4 v作业一:6 R' v" W! M( k1.治理哲学是研究治理领域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方法的学咨询。

(P1)' d# i, ]% I8 j* d2.治理主体是指在治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治理素养,有一定权威,担负治理工作的人。

(P52)3 ~1 Z% Q; a: Y% K( R, P G3.治理客体即治理对象,是指进入治理主体治理实践活动领域,同意治理主体和谐和组织、指挥、使用的客观对象。

要紧由人、财、物三种差不多要素组成。

(P70)( I4 n- B4 s# [( e5 ~! t4.定性思维方法是按照事物的性质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P 123)& ^9 X; d5 k% }. U' q5.决策一样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遇到的情形和咨询题,从两个以上方案中选择一个有效方案(或手段)的过程。

(P128)/ G" ?9 {! Z/ q' t; o4 ?6.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符合客观事物的进展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决策过程,使决策符合实际。

(P146)1 V- @. P" J# o0 Y7 u! d. Y7.决策民主化指决策要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全然利益,在决策的全过程中贯彻群众路线。

(P146~1 47)% j+ V& t" ]. w# ?( O0 f+ `8.治理价值是客观对象或人们的行为关于提升或改善治理活动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P220)) W+ C( e2 G* n8 e. u' [(三)作业三:$ @' J R* C3C- e+ X9.伦理道德是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能自觉引导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

(P265)/ J( u & I9 e6 o, W- s; r' L10.“热岛”效应指都市气温比郊区的高(P352)7 n: t4 j/ N,A( X s9 @11.生态平稳指生态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可较长时刻地保持稳固。

(P353)! P; k! ?2 U S3 Q" M& \12.都市化指一种变农业人口为都市人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

(P 305)五、论述题8 P7 E$ f# C! r9 Q s" P(一)作业一:. m" m+ X: [6 v& ~2 Z: I3 D1.简述“儒”、“墨”、“道”、“法”、“兵”的治理哲学思想要点(P36~51)9 W1 d# D& ?4 C6 H& n( w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以“仁”为本、“正名”、“知天命”,提倡先富后教,以礼乐为教,修己治人等。

在行政治理上主张施行仁政;在教育治理上主张以学“礼”(社会道德、社会制度)为差不多内容,并倡导“不耻下咨询”、“举一反三”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经济治理上主张“节用”、“薄敛”、“使命以时”。

$ H r# `( \/ l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从物质利益是一切争斗的缘故这一思想动身,主张“兼恩爱”、“交相利”,“尚贤”,“节用”、“尚俭”“节葬”,“天志”、“明鬼”等。

& ]8 k6 C D$ K9 `, B- S. J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从“道”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哲学思想动身,反对人为地制造出一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则,主张“自然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提倡“损有余而补不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提出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 \+ m) S8 {, ]$ x, P2 p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从趋利避害的人性观动身,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术,提出“抱法处势”的治理思想。

3 A* n( q/ z/ w g; l) J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强调全局的重要性,强调对知识的把握,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争取主动权;提出“奇正相生”的观点,着重“奇正形胜”的治理思想。

& c4 f. e- g6 w7 n6 J1 m$ d+ H2.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的关系(P93~94)/ Z. b, j. ^4 H5 c(1)治理主体与治理客体相互区不与对立- u+ y0 ^9 e' k4 ]k# Y A、二者所处地位不同:治理主体处于指挥地位,治理客体处于服从地位,形成指挥与服从的关系。

治理主体与治理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治理与被治理的关系,也是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 t9 l3 m$ m7 ?2 t' FB、二者存在着自控和受控的矛盾。

(按:教材对治理主体的自控和治理客体的受控所作的讲明值得商榷。

). ?* \4 K( o, W1 f. Z (2)治理主体与治理客体相互依靠、相互统一: w. D0 {: L: W( `2 ?- G5 z A.二者互为前提,离开一方,另一方不复存在+ c$ M) X8 M& m9 F6 _1 p1 d1 [B.二者的区分具有相对性:7 |- U+ X0 m) E/ U" x(a)在治理活动中,人既能够作为治理主体,也能够作为治理客体。

9 d6 D8 f! t; p: v(b)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治理主体,在另一时空条件下则可能成为治理客体。

: A5 v A+ w R(c)每一个人既能够把自己当作治理主体,也能够把自己当作治理客体。

, Q* J& n2 C! g$ q4 z+ GC.二者的相互作用使治理客体持续凝聚为物质形状和精神形状的东西,持续转变为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从而实现治理目标。

) R/ D& O8 ^W( f& ~9 {/ M/ ^3.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P95~99): R) n0 v5 f# }! e; ~, P答案要点:9 ^& `, J/ z* K% V4 _. M. Y(1)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专门性的认识)" A* t; U# b|A: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进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无时不有)1 S0 X6 z( S% D4 \$ G1 a: l+ b B:矛盾的专门性:每一事物的矛盾在存在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个性。

7 @# B, ?0 K5 _2 m. l+ N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专门性之中。

6 e. u- Y) C5 ^3 T! i5 s(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关于矛盾的不平稳性的认识)2 w4 A% K8 q' [, O4 W A.两点论" ^. {( p2 ?; L(a)存在于同一事物的诸矛盾中,有要紧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2 p, h$ c' ~5 }' [1 U" Z(b)在同一矛盾的两方面中,有矛盾的要紧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1 U& V4 z1 M" w" J6 g B.重点论:在要紧矛盾与次要矛盾中要着重抓要紧矛盾的解决,在同一矛盾中要着重抓矛盾的要紧方面的解决) r0 a. @! p* i7 b# ]$ qC.两点论和重点论要相结合、相统一:在抓好要紧矛盾解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注意要紧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矛盾的要紧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转化& i; [- S4 L, ~% x(3)联系的、全面的分析咨询题的思维方法; F$ N: r4 R" q0 `& m1 R(关于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认识)! C4 m3 A5 b1 K` 1 B2 L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