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服装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服装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作为衣食住行之首,毫无疑问,服装行业是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因为人类对服饰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

如今,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服装服饰类产品已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服装不仅仅是要求能蔽体保温。

谁都会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漂亮、健康、个性化的衣裳,而且由于服装类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又比较快,所以服装市场的蛋糕将会越来越大。

到生产力足够发达的时代,人均拥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服装产品将不再是梦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

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波司登、雪中飞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

而女装、童装、睡衣等市场则相对发展还不成熟,强势领导品牌还很缺乏。

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困惑:
1、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

有人说:如果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中国人不用担心没有衣穿。

现在各企业所有的库存加起来还都够在市面上卖个两年的。


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

企业的销售翻了好
几倍,帐上的现金却没见增长多少。

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辛苦一年赚
来的,都跑仓库里去了。

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
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

不处理吧,积
压只会导致更加库存品的更加贬值甚至一文不值。

进行低价抛售处理吧,一来那些过季的产品不见得有人要,二来低价抛出去对辛苦建立起来的
品牌形象又是个很大的打击,很容易让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体系产生怀
疑。

另外,库存数与企业缺货数量又往往是成反比的,因为服装产品从
采购面料到生产都有一定的周期,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旺季时候有
足够的数量可供销售,往往不得不储备大量的货品,这就为库存埋下了
隐患。

而有些较保守的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往往限制货品的生产数量,
但一旦该货品畅销起来,却又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缺货而错失销售良
机。

2、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

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

众多企业还是
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

国内的服装企业一来
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于自己创
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
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
国设计师的身影。

3、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的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非常贫乏。

无论是从生产管理还是设计、营销、广告等。

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

很多企业根本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

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4、产业链的不健全。

谁都清楚,面料是服装产品的关键,但目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国内面料供应商较国外的面料商还有比较大的距离,面料研发能力不足,高品质的面料大多还依靠进口,这也直接制约着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

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经销商队伍则整体经营水平不高。

由于服装经营门槛低,很多有点资本的人都愿意选择服装来投资经营,服装经销商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很多经销商还不具备品牌经营意识,根本不能和企业一同成长。

而我们最终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欠成熟,对服装的文化了解不深,很多消费者一味崇洋媚外,导致一些服装企业无法坚持自己的品牌风格,而只能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做一些媚俗的产品。

5、品牌含金量还不够。

服装品牌含金量普遍还不高,还无法与国际品牌正面竞争,很多企业对品牌的理解有限,品牌意识还不强,太注重目前利益,对品牌缺乏长远的规划。

市场上总是充斥着一些急功近利的品牌运作手法,比如泛滥成灾的打擦边球的假洋鬼子品牌,堂而皇之的占据着中高档商场的位置,倒是形成了中国特色服装产业的发展之路,虽然一系列问题在制约着中国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毕竟,这是一个很有前途和生命力的行业。

如果地方政府和企业能意识到这些并引起重视,困难并非不可克服的。

1、政府、协会引导,形成产业群,创建地域品牌。

中国服装产业如今已经形成众多的地方产业群,这是一种很好的趋势。

比如宁波的男装、福建的休闲服、深圳的女装、南海的内衣、增城的牛仔等等。

产业群的出现有利于通过地域整体的影响,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同时促进技术、人才、面料等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以实现共同发展。

而且,形成地方产业群更有利于品牌联合起来集中优势向国外推广,比如温州服装行业协会就经常组织服装企业集体赴国外参展,扩大温州服装在国际上的影响。

这就需要有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牵头作为纽带,来指导并带动各个地方产业群体的发展。

2、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这需要服装院校和企业通力合作,来培养服装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毕竟,人才才是最大的生产力。

现在,一些实力企业已经开始向高等院校“订制”人才,要求高等院校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而企业则支付一定的培养费用。

这也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

同时,企业内部也应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给人才成长发挥的空间。

3、向产业链的上游渗透。

面料在服装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最新潮的面料就相当于拥有了潮流,服装企业应该加强与面料厂商的合作,甚至主动参与到面
料的开发、设计中去,以占据竞争的主动权。

4、强化品牌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不被淘汰,做品牌永远是正确的选择。

众多的服装企业应该尽快从家庭作坊式生产中解脱出来,重视品牌的建
设,树立长远的品牌目标。

4、让品牌走向国际。

有条件的企业,则应该把眼光放眼国际,学习国外的先进生产、设计、管理经验,同时大胆走出去,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把外汇赚回来。

中国服装有丰富的国际品牌加工经验,说明我们的生产工艺质量已经不
具备问题,缺的只是战略,缺的只是眼光和实际操作能力。

商机无限,如何掘金?整体说来,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准入门槛不高,经营风险亦不是很大,通常只要手上有一定资金就可以介入这个行业。

巨大的市场衍生着无数商机,行业竞争虽然已经比较激烈,但还远没到白热化的程度。

而且,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形成垄断的行业,所以,只要你想脱颖而出,就永远有机会。

在进入这个行业以后,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发现商机呢?
1、细分市场,抓住自己的专长切入。

在服装行业,要追求产品线的大而全几乎是不可能的,服装产业是可以进行深度细化的产业。

产品线可以分为男装、女装、童装、休闲服、内衣、职业装等等多个分支。

而这些分支又可以进一步细化,抓住了任一细分市场都将是一片巨大的市场。

比如男装内裤、睡衣等分支市场都远没有成熟,机会还很多。

福建的九牧王的成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自己的优势产品西裤打造出品牌,并将西裤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也被业内评为第一个裤子的“中国驰名商标”,如今的九牧王,已凭借强的品牌优势,向休闲服等领域蔓延。

2、提高附加值,做高档品牌。

在中低档品牌领域,众多的品牌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和竞争力,但在高端领域,国产品牌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很多世界顶级品牌加工基地就在中国,但为什么我们就只能依靠帮别人加工挣点小钱,而人家却赚取着品牌背后高额的利润呢?一些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应该抓住机遇,逐步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做出中国人自己的阿玛尼,中国人自己的范思哲来。

不求其多,但求其精。

3、实现多元化产业扩张。

在国外,著名的服装品牌从来就是与化妆品、箱包等产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构筑成一个时尚帝国。

服装企业在打造出一定的品牌以后,有效利用品牌资源进行多元化延伸,也是一种迅速做大的方法。

4获取国际化品牌授权国际品牌渴望进入国内,但又不了解国情,所以大多是通过品牌授权寻找合作伙伴来运作的。

梦特娇、花花公子、皮尔卡丹等品牌在国内经营的成功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少借鉴。

做品牌经营毕竟是要一定的周期的,是要付出时间为代价的,通过授权获取一个国际品牌的使用权,能让你享受到一个成熟品牌带来的效益,也能更快地让你的产品走向市场,为消费者所接受。

这也不失为一条成长捷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