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馈评价的观察报告【摘要】教学中的反馈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通过较好地评价能有效判断学生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其发展优势,不足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更好地体验,本文就课堂中的反馈评价进行了观察,仔细分析了评价的手段和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评价;课堂观察
一、教学评价解读
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课堂中进行反馈评价的参与对象,主要有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和学生个体之间的评价。
主要用到的评价手段,一般有测验、竞
赛、言语、课堂表现评定(语言,肢体,态度)和其他评价方法等。
评价的一般功能有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激励功能和鉴定功能。
诊断功能能有效判断学生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其发展优势,不足及存在的问题
导向功能依据标准调整发展状态;发展功能通过实施评价的工程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强调学生评价的形成性作用;激励功能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被评价的快乐,激发他们更好地去完成规定的任务;鉴定功能,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和水平、优点、缺点、矛盾和问题,能对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上的程度作出区分。
二、课堂观察表的制定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笔者根据评价的手段与所产生的功能,以一个评价事件作为一张观察表,从评价发起时间、参与对象与主体、导向性、评价手段与方法、达成效果等几个主要维度设置了观察表,其中对达成效果笔者又设置了详细的记录,分别设置了学生参与度、功能达成、被评价个体、总体成效几个维度,如下图评价事件观察表:
三、观察过程与分析
2012年8月—9月,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90学时的集中培训,在培训的实践阶段,笔者在二人的公开课《共享网络资源》进
行了观摩,重点对二位教师的课堂反馈评价进行了观察记录,通过其他六位老师的共同观察,对所有的评价事件总体分析如下:两位老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进行了及时的评价,但各有不同特色。
a老师主要用了一个小组竞赛的评价手段,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主要在师生之间进行,基本能够紧扣教学目标。
诊断功能中有效判断学生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其发展优势,不足及存在的问题;导向功能中依据标准调整学生的发展状态,发展功能中能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些方面都基本表现良好;在被评价个体的体验和能够及时调整发展状态,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些方面表现一般;知识点基本落实。
b老师评价参与对象分别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学生个体之间进行,评价目的明确,紧扣教学目标,言语简结明了,语速恰当,有效地判断了学生地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发展中的优势,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学生的参与度较好,总的被评价个体体验和评价效果属一般。
知识点得以落实,学生的基本技能得以提升。
四、观察诊断
通过两堂的观察,笔者发现两位老师的反馈评价基本采用了形成性评价,是在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在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
自我,又属于绝对评价。
通过这些评价,评价的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和发展功能都得到较好的体现,可以认为,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评价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
但是,进行评价过程中,各功能的发挥程度都需要更好地研究和使用更好的评价手段和方法,a老师在评价中能恰当使用肢体语言,用笑容鼓励学生。
但评价对象比较单一,以师生评价为主;言语用词较一般,语量较大,语速过快,声音较轻,评价不能激起学生强留的心理体验,评价参与度一般,评价效果一般。
其中有一句用语是:“还好,每组都有(笑脸)”,这句评语本身是为了鼓励后进,但得到的结果却是让小组竞赛的评价失去了激励作用,如果能事先充分肯定先进,再用这句话为补充,效果就完全不同。
b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手段较多,其中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事件占了55%,并且有与学生近距离,面对面的的眼神交流,学生答错时没有直接否定其结论,能以“你再试试”,“那你告诉我正确的操作方法”来鼓励学生,学生心理体验强烈,效果较好。
但二位老师在发起评价时没有充分引起学生的主意,评价参与度一般,这也是值得笔者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