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_1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信息经济学、代理理论、博弈论、 契约理论等。
金融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 及其发展(APT、OPT)等;MM定理及其发展;非对称信 息下的金融中介理论等。
结果:使得《货币银行学》的研究转向更加关注金融 市场上的各种资产定价问题和公司财务等问题,而且, 在研究方法上,更倾向于运用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来分析各种货币现象、金融市场上资产定价、金融中介 的功能以及金融监管问题。其分析对象日益微观化。
3.研究对象之三:金融中介与银行
(1)为什么要研究金融中介与银行 金融中介是金融市场资金配置中主要交易媒介,在金
融交易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克服交易 中的信息不对称所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转 移风险。
银行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银行为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提供了联系渠道;银行 具有货币创造功能,在决定货币供应和传导货币政策效 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是金融创新的源泉之一, 而金融创新则拓宽了将储蓄转变为投资的渠道,提高了 资源配置的效率。
货币金融学--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 中出现的 种种货币 现象,以 及与货币 相关的机 构、市场 和制度问 题。
货币、信用等一些基本 概念
货币 金融学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
货币理论与政策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货币金融学----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金融监管的变化等。 原因之二:微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极大地 拓展了传统的《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内涵和外延,改变 了其研究方法。
4.研究对象之四:金融监管 (1)为什么要研究金融监管问题 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金融交 易中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
银行业风险具有较大的负的外 部效应:支付和结算系统
2.研究对象之二:金融市场 (1)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重要的、 不可替代的作用:
资金资源的配置功能;
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增加经济主体的财富。
Hale Waihona Puke (2)金融市场的研究范畴 有效金融市场的界定:法玛(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 金融市场的种类:货币市场及其构成; 资本市场及其构成(股票、债券 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金融市场工具:短期金融市场工具、中长期金融市场 工具、衍生金融市场工具 各类金融市场工具的特征等。
货币需求理论: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外生的货币供给理论 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政策问题: 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实施
工具、货币政 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效果。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 成因、表现形式、治理对策
货币名目论:货币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是计算商品 价值的比例名称。代表观点:巴本的货币国定论、贝克 莱的货币计算比价论、斯图亚特的劳动价值论和克拉普 的货币支付手段论。 货币职能论:货币是交易媒介、计量标准、价值储藏手 段、延期支付工具。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 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表现形式是货币是特殊商品。
(2)研究内容
A.金融中介的构成:存款性金融机构(商 业银行、信用合作机构等);契约性储蓄机 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政府退休基金 等);投资金融机构(投资银行、金融公
司、各种基金等)。
B.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区别;
C.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与管理等
(2)研究内容 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是否应进行监管;监管是否有
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问题
1.货币的本质 (1)关于货币的定义 日常经济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理解:
观点一:货币就是通货(现钞) 观点二:货币是财富 观点三:货币代表收入
经济学家对货币本质的认识 货币是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时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 受的任何东西,它与财富和收入存在着区别。(米什金) (2)关于货币的本质 古典学派的观点:货币金属论。货币是一种商品,其 自身必须有价值,其实际价值是由货币金属的价值所决 定的,只有金银才是货币。代表人物:威廉·配第、大卫· 李嘉图、亚当·斯密。
效;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金融监管体制问题 金融监管的内容:市场准入与退出;日常监管;存款
保险制度;金融危机处理机制。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问题:《巴塞尔协议》、《有效
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和《新巴塞尔协议》等。
二、为什么改为《货币金融学》而不继续沿用 《货币银行学》?
原因之一:全球金融实践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导致 传统的《货币银行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变化。
学生应该特别注意对自己进行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
3
导论 关于《货币银行学》的 几个问题
一、研究对象问题
1.研究对象之一:货币 (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
货币与实体经济的运行及物价水平之间存在 着紧密的联系:
货币是导致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经济 社会总产出的波动)变化的原因之一;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导致物价水平变动的 主要原因;
通货膨胀(インフレ)和通货紧缩(デフレ) 问题均是一种货币现象。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变动会产生直 接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节的两大重要政策 之一;
商业周期、物价水平、利率与货币政策等 直接与市场经济主体的财富、收入和生活 水平等相关联。
货币层次的划分 货币理论问题:
2
Financial Markets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一方面,了解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 对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 有较深刻的认识,掌握金融活动和金融宏观调控的内在规律。 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金 融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金融问题、进而解决现实矛盾 的能力。
2.货币的职能
职能之一:价值尺度(Standard of Value)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质的方面)和衡量商品价值 量的大小(量)方面,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价值 尺度职能的表现为商品的价格。 职能之二:交易媒介(流通手段)(Medium of Exchange) 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 的效率,并鼓励和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条件:价值相对稳定;普遍接受 性;供给富有弹性;易于标准化,使人们能简单的确认 其价值;能够被分割,便于找零;必须便于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