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三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遏.制(è)戍.守(shù) 忤.视(wǔ) 百舸.(gě)B、河畔.(bàn) 瓦菲.(fēi) 叱.骂(chì) 团箕.(jī)C、氾.南(fán) 青荇.(xìng) 载.体(zǎi) 火钵.(bō)D、青苔.(tāi) 谒.之(yè) 匕.首(bì) 荡漾.(yàng)2、下列词语中,全对的一组是()A、盟约廖阔彷徨青荇B、朔风檐头班驳保姆C、长蒿自刎骨髓碧透D、笙萧颓圮凄清惆怅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B.在朋友的帮助下,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仍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C.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前几年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不多的几家平分秋色....。
D.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韬光养晦....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B.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C.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个有效应对粮食危机的战略性改变就是:____。
____,____,,____,____。
垂直农场可以说是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养活将不断增加的人口的一场革命。
①在大都市许多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上的温室里种植农作物②可以全年进行食品生产③作物感染疾病的风险也更小④而且不需要化石燃料驱动的机械把农产品从遥远的农场运送过来⑤减少数量可观的淡水使用⑥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室内的垂直农场中种植农作物A.①⑥②④⑤③ B.⑥①②③④⑤ C.⑥①②⑤③④ D.①⑥②③④⑤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6-12两个问题。
(21分,每小题3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C.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使……缺,损害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吾其.还也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失其.所与,不知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辞”“许”两个动词,刻画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烛之武:既有对曾经未得到重用的牢骚抱怨,也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B.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C.烛之武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从文中可看出,晋文公虽贪婪,但不失理智,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9、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鲰生:浅陋无知的人B.寡人:古代他人对国君的称呼C.跽: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D.变徵: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
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10-12题。
王述字怀祖,安贫守约,不求闻达。
性沉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
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
尝见导每发言,一坐莫不赞美,述正色曰:“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导改容谢之,谓庾亮日:“怀祖清贞.简贵,不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
”太尉、司空频辟,又除尚书吏部郎,并不行.。
历庾冰征虏长史。
时庾翼镇武昌,以累有妖怪,又猛兽入府,欲移镇避之。
述与冰笺曰:“方今强胡陆梁,当畜力养锐,而无故迁动,自取非算。
历观古今,鉴其遗事,妖异速祸败者,盖不少矣。
且当择人事之胜理,思社稷之长计,斯则天下幸甚,令名可保矣。
”述出补临海太守,莅政清肃,终日无事。
母忧去职。
服阕,代殷浩为扬州刺史。
初至,主簿请讳。
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门,余无所讳。
”述每受职,不为虚让,其有所辞,必不受。
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
述曰:“汝谓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
但克让自美事耳。
”述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及也。
”坦之为桓温长史。
温欲为子求婚于坦之。
及还家省父,因言温意。
述大怒,日:“汝竟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
”坦之乃辞以他故。
温曰:“此尊君不肯耳。
”遂止。
简文帝每言述才既不长,直以真率便敌人耳。
谢安亦叹美之。
但性急为累。
尝食鸡子。
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掷地。
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又不得。
瞋甚,掇内口中,啮破而吐之。
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
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
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
人以此称之。
(选自《晋书一·王述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每坐客驰.辨驰:纵横B.而述处之恬如..也恬如:安然,无动于中C.怀祖清贞.简责贞:坚贞D.并不行.行:施行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述真率的一组是 ( )(3分)①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②历观古今,鉴其遗事③莅政清肃,终日无事④内讳不出门,余无所讳⑤既云堪,何为复让⑥掇内口中,啮破而吐之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述性情沉稳恬静。
王导根据门第征召他为中兵的属官,他看到王导每次说话时,在座的都赞美,便严肃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使王导为之改容。
B.王述在大事的处理上有见识。
庾翼因镇所多次出现妖怪之事,又有猛兽进入官府,于是想要迁移镇所C.王述不讲究那些虚假谦让。
儿子坦之曾劝父亲在接受官职时按惯例应谦让,王述认为既然胜任就不必谦让,并对儿子作出了不如自己的评价。
D.王述性子急躁但能够克制。
在一次吃鸡蛋时发生的趣事足以说明他性情急躁,但他担当重任后,却每每克制自己,有人骂他便躲开而不回应。
三.(32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1)且当择人事之胜理,思社稷之长计,斯则天下幸甚,令名可保矣。
(5分)(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5分)(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14.默写(6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携来百侣曾游,。
(3),是夕阳中的新娘;(4)满载一船星辉,。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发尽上指冠。
15.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11分)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
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
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5分)(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22分)傅斯年的人文品格张光茫①傅斯年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
他家世显赫,出身“开代文章第一家”。
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
傅斯年固执、守节,对夷狄之防特别重视。
他也最佩服有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人物,以先贤节操自励,诸葛亮、文天祥、顾炎武、王夫之,都是他敬佩的历史人物。
②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
他被称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两千年来又一位“傅圣人”。
虽然如此,但傅读书却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
夏天一出汗,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③傅斯年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买书。
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三驾马车”。
有人说,凡事以胡为领袖,傅、叶则是哼哈二将。
胡适对傅斯年极为赏识,他夸赞傅说:“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
”那廉君回忆,傅每到一地,不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
到台湾后,一家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④傅斯年生活中几乎无娱乐可言,除了看几场卓别林的电影外,每天除了读书便是工作。
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学会了下象棋,偶尔晚上闲来无事,便与司机或工友下象棋,但更多的时间便是读书。
早年对医学有所涉猎,一位“中央医院”的医生和傅初次晤面后,惊讶地对人说:“傅先生的医学知识比我丰富得多。
”⑤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
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个贪污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
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他说:“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要做,一定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
⑥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藤菜,有时只喝一碗稀饭,偶尔招待来访的客人,甚至要向邻居借钱,实在接济不上了就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