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四中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共100 分, 考试时间70 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6 分)A.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 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 大破秦军/ 走秦将桓齮/ 封李牧为武安君B.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 于宜安大破秦军/ 走秦将桓齮/ 封李牧为武安君C.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 秦将桓齮/ 封李牧为武安君D.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 走秦将桓齮/ 封李牧为武安君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6 分)A. 赵,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七雄分别是: 秦、楚、齐、燕、赵、魏、韩。
B. 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
C.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全称为“撑犁孤涂单于”。
D. 襄王,年号。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 分)A. 李牧驻守边境。
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时,规定匈奴来犯,立即收拢人马退人营垒固守,过了几年,也没有什么损失。
B. 李牧坚持己见。
李牧退守不战,匈奴人与守边官兵都认为他不肯出战是胆怯,李牧我行我素,赵王一怒之下把他召回。
C. 李牧战绩斐然。
李牧复出后,立刻精选兵马、积极备战,后采取诱敌策略,灭了檐褴,打败东胡,收降林胡,单于逃跑。
D. 李牧抗命被杀。
秦将王翦进攻赵国受到抵御,秦国使用反间计,赵王中计,撤换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就杀了他。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5 分)(2)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读山海经?其十二陶渊明鸱鴸①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②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③有奇鸟,自言独见尔;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 注] ①鸱鴸(chizhu): 鸟名。
《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xian)则其县多放士。
”②怀王:楚怀王,战囯末期楚国君主。
屈原是在怀王时被放逐的。
③青丘: 传说中的山名。
《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 分)A. 鸱鴸出现在城邑里的时候,那个国家便会有被放逐的士人。
B. 诗人认为楚怀王流放屈原时, 鸱鴸肯定是经常飞到楚国。
C. 青丘之山上有一种鸟,名叫灌灌,诗人说曾经独自见过它。
D、灌灌鸟本来就是为迷惑者而生的,不必用来晓喻明达之人。
(三)名篇名句默写(12 分)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 分每空2 分)(1)曹操短歌行》中“ ,”两句借《管子?形解》中的句子, 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员才的壮志和胸襟。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两句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唱词描绘用浆划船,在铺满月光的江面逆流而行,极富诗情画意。
二、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 分)A.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B.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C.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 分)A.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 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 许.之(答应)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 分))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A.春风不度.玉门关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0. 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6 分)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11. 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各项不相同的一项是(6 分)A. 大王来何操B. 籍何以至此C.而今安在哉D. 凌万顷之茫然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 题)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社会的变动往往引起语言与社会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名与实的矛盾。
名与实的矛盾是新词新语得以产生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不长不短的时间里,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 的变化,涌现了大量的新观念、新发明和新事物。
社会发展的标志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得最为敏感,它要不断创造新词语去反缺▲ 的新事物,也要不断▲ 旧词旧义或变更词义的使用范围、褒贬色彩等来适应新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上日渐繁荣,为了迎合国' 际交往的需要,外来词语不断地渗入到我们的社会语言之中,给本民族语言▲ 了新鲜血液,同时借助现代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的高速传播,尤其有原创的新词新得网终语中占有成分最多的新语言。
1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6 分)A.巨大层出不穷淘汰注入层出不穷扬弃注入B.宏大C.巨大屡见不鲜扬弃增加D.宏大屡见不鲜淘汰增力13.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社会发展的标志一语言??????”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6 分)A. 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B. 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C. “唉,天可真凉了——”D.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1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6 分)A. 同时也有原创的新词新语不少出现,尤其是观代网络的代及以及网络的高速传播,使得网络语言成为社会中占有成分最多的新语言。
B. 同时也有不少原创的新焖新奶出现,尤凡是现代网络的作及以及M络的灯速代播,使得网络语言成为社会中占有成分最多的新语言。
C. 同时也有不少原创的新词新汧出现,尤其是借助现代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的高速传播,使得网络语言成为社会中占有成分最多的新语言。
D.同时也有原创的新词新语不少出现,尤其是借助现代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的高速传播,使得网络语言成为社会中占有成分最多的新语言。
四.15.阅读下面这昼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 个字。
(6分)日前,由武汉市教育局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清华同方三方举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武汉外国语学校举行。
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
活动当天,武汉外国语学校师生制作了1600 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
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
据了解,此次“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将途经22站,历时4 个月,武汉外国语学校是该活动的第10 站。
语文答题卡4.(1)(5 分)2)(5 分)6.(1),。
(4 分)(2),。
(4 分)(3),。
(4 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