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重点笔记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

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L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Q + aQ ≤ L WLWLCC(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奶酪的机会成本k= - a /a = (a – /a )Q ,Q = L/a LWCLCLWLCWLW相对价格与供给而劳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等工资率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a。

,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aP于一个工人在1LWWCLC < /P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 > a/aP当P /P WLC CLWWC/a = aP /P/aa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LWCLC LC WLW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

该国价格与生产之间关系的关键命题:当一个国家的奶酪的相对价格高于它的机会成本时,就专门生产奶酪;当奶酪的相对价格低于它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就专门生产葡萄酒。

a = /P如: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它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P LC CW /a LW 4.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我们就说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绝对优势**aaaa < < 和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如:LWLCLCLW****/a/ aaaa/aa/a本国在生产奶酪上具有比较优势:或 < < LW LCLW LCLCLCLW LW**/a/aaa,外国奶酪的相对价格为。

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本国奶酪的相对价格为LW LWLCLC将奶酪从本国运到外国或将葡萄酒一旦进行国际贸易,因为外国奶酪的相对价格比本国高,外国将出口足够的葡本国将出口足够的奶酪,从外国运到本国就是有利可图的生意。

最终,萄酒,从而使得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相等。

(使用一般均衡分析而非局部均衡分析)?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的确定一种贸易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停留在贸易前两国的一般来说,国际贸易的结果是,相对价格趋于聚敛的效应是各国都只专业化生产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相对较低相对价格之间。

的产品。

贸易所得本国可以用加仑葡萄酒;另一方面,1小时劳动生产1/a验证方法1:一方面,本国可以用LW/PP交换条件是1磅奶酪交换1小时劳动生产1/a磅奶酪,并出口这些奶酪来换取葡萄酒,P/P小时劳动就可以生产(1/a)/(1加仑葡萄酒,这样,WCLC成立,则出口奶WLCC)加仑葡萄酒。

酪间接生产的葡萄酒 >a P/P/a))1/a/(P/P>1/a 或只要条件:(LWLWCCLCWWLC小时劳动直接生产的葡萄酒要多。

就比1 。

>a而在世界市场均衡时,如果没有一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就一定有P/P/a LWWCLC同样,外国也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葡萄酒来换取奶酪的方式更高效地“生产”奶酪。

故两国均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贸易前,消费可能性边界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致的。

而一旦国际贸易发生,2验证方法因此也贸易都扩大了消费选择的范围,各国便可以消费与其产出不同的产品组合。

在两国,必将提高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相对工资一国工人的相对工资是指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正因为相对工资率位于相对生产率工资率位于两国的两个工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

之间,两国才各自在一种产品上具有成本优势。

高工资可以被高生产率抵消,低生产率可以被低工资所抵消。

.5.对比较优势的误解(1)生产率和竞争力: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一个产业的绝对生产率优势既不是产生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该部门相对于别国同一部门的生产率,也取决于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工资率。

(2)贫民劳动论: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

×外国的低工资率与本国是否从贸易中获利的问题并无关系。

对本国来说,关键的事实只是:用本国自己的劳动力来衡量,本国生产奶酪换取葡萄酒比直接生产葡萄酒更便宜。

这样的贸易对本国来说是有益的。

(3)剥削: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低很多,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并使其福利恶化。

×除非有更好的选择方案,否则就不能说低工资下的贸易意味着剥削。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收入分配1.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有着巨大的影响,其原因有两个:①作为贸易的短期结果,资源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的转移不可能立即实现,也不可能毫无成本地进行;②各产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一国所生产的产品结构的转换将自然而然地减少对某些生产要素的需求,同时增加对另外一些生产要素的需求,即贸易的长期影响。

2.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模型由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

它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

与李嘉图模型不同的是,特定要素模型允许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的存在。

劳动可以在部门之间进行流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其他要素则是特定的,即只能被用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

3.模型的假设一个国家能生产两种商品:棉布和粮食。

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和土地(T)。

生产棉布需要投入K和L,生产粮食需要投入T和L。

QQKL)= , 棉布的生产函数:(CCC(Qc表示棉布的产出;K表示资本存量;Lc表示棉布生产中所雇用的劳动力)QQTL)粮食的生产函数:, = (FF F(Q表示粮食的产出,T表示土地的供给量;L表示粮食生产中所雇用的劳动力)FF对于国家整体来说,各部门投入的劳动之和一定等于总的劳动供给量L,即L+L=L 生产可能性FC4.棉布的生产函数劳动的边际产量(即生产函数的斜率)生产函数的形状反应了边际收益递减效应,即如果只增加劳动投入而不增加资本投入,增加一个工人就意味着减少每个工人所操作的资本量,因此每一单位相继增加的劳动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都比前一单位要少。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第二象限:粮食的生产函数;第三象限:一国的PP)第一象限: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第四象限:棉布的生产函数。

劳动资源分配(AA 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

PP曲线PP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其他生产要素的加入使得生产可能性边界变成了一条曲线。

的弯曲反映了在各部门中都存在着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特定要素模型和李嘉图模型的关键区别。

单位棉布的产量所必须1曲线PP的斜率即用粮食衡量的棉布的机会成本,也就是为了增加棉布部粮食部门劳动的边际产量//MPL牺牲的粮食产量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MPL=-CF门劳动的边际产量价格、工资与劳动配置5. 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雇主会雇佣劳动,直至满足:wPMPL = 在棉布部门 x CC wMPLP = 在粮食部门xFF.直至两个部门的工资率相由于劳动是流动要素,它将从低工资率部门向高工资率部门流动,)相等为止。

劳动在棉布和粮食两个部门的配置使得两个部门劳动的边际产量价值(P*MPL 等。

实现均衡时,工资率应与劳动的边际产量价值相等。

=w*PMPL*P=MPL FCFC PMPLMPLP/ = --/或改写为 CFFC左边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真实生产点上的斜率,右边是负的棉布相对方程。

在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边界一定与一条斜率为负的棉布价格与粮食价格之商的直线相切。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该点的斜率等于负的某一点上进行生产,一国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PP)的棉布相对价格。

粮食与棉布相对价格的变动,对劳动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影响6. )价格同比例变化1(.同比例变化时,模型中的其他因素并不发生实际的变化。

工资率与价格以相同的PP当和FC由于各部门所雇用的所以实际工资率即工资率与产品价格之比并不受任何影响。

比例上升,总之,因此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也没有变化。

劳动量不变,实际工资率不变,各方所处的情形都与价格变化之前一样。

2()相对价格的变化这一移至点2.P的上升使棉布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以相同的比例上移,并使均衡点从点1C(因为移动产生了两个重要结果:①工资率上升,但上升幅度比棉布价格上升的幅度要小。

劳动会从单独上升时,该部门劳动的边际产量会下降)②P随着棉布部门就业人数的增加,C粮食部门向棉布部门转移,因而棉布的产出会增加,粮食的产出会减少。

棉布价格的上升相对价格的确定棉布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产出变动.一国的生产点总是位于它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上的某一点,在该点处PP的斜率等于负的棉布相对价格。

因此,P/P的增加会使得生产点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下方移动,即棉布FC的产出更多了,粮食的产出更少了。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会导致棉布对粮食的相对产出增加,因此,相对供给曲线RS上向上倾斜的。

曲线RS与相对需求曲线RD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相对产出和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的变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以概况如下:①对相对价格上升的部门来说,特定的要素一定会收益。

②对相对价格下降的部门来说,特定的要素一定会受损。

③流动要素的福利变化不能一概而论。

7.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贸易和相对价格因为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或资源不特定要素经济的相对供给曲线和世界相对供给曲线不同,1增加至)同。

而各国的相对需求曲线不存在差别。

参与贸易使得棉布的相对价格从(P/P FC2该国消费者对由于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这使该国生产相对更多的棉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