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简答题:一、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 1. 民主政治及学术自 2. 殖民运动与东方文化的影响A.铁器和农耕技术B.货币和商品经济(地中海沿岸的人很早就开始从事商业贸易,后来吕底亚人发明了金属铸币,并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传入希腊,同时商品经济也传入,希腊成为一个典型的商业民族) 3. 各种思想材料,包括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建筑学、医学、天文历法,尤其是腓尼基的字母文字等。
二、古典史学的特1. 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立意求真,竭诚探索,试图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这也许是西方古典史学传统的核心。
2. 人文主义观念;西方文明的出发点是人,史学亦然。
3. 宽宏的历史眼光;在有代表性的西方古典史家那里,这种宽宏的历史眼光有着充分的反映,尤其在那些撰述“世界史”或“通史体例”的史学家中表现更为突出。
4. 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 注重史学的文字表达和史家的自身修养。
名词解释:一、希罗多德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年生于小亚细亚南部哈利卡那索斯一个富有的奴隶主家庭,从小受过良好教育,酷爱史诗,成年后随叔父参与推翻僭主政治的斗争,失败被流放。
公元前447年来到雅典,与文化名流交往密切。
公元前444年来到意大利南部的一个新城邦图里奥伊,并获得公民权,长居于此。
其代表作是《希腊波斯战争历史》。
主要论述波希战争前地中海世界各地的民族及波希战争。
在史学思想上,《希腊波斯战争历史》视野广阔,有通史的规模,材料丰富,有较强的客观主义态度和求实主义批判精神,歌颂民主自和道德,文笔华美,是世界上第一部文化史著作。
希罗多德是西方文化史学的奠基者,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对后世西方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修昔底德 1 约公元前455年出生于雅典一个显贵家庭,父亲是富有的农民。
修昔底德在希腊先进文化中长大,学习过哲学、修辞学。
公元前424年被选为十将军委员会成员,后因通敌嫌疑被放逐在外达20年,战争结束后归国。
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共8卷。
分别记录了战争进行的各个年头,一直写到雅典海军远征西西里岛全军覆没以及后来的战况。
修昔底德秉持理智科学的态度,歌颂民主制度和法治精神,较为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文笔简洁,叙述生动,并附有大量演说词,开创了西方传统史学——政治军事史的先河。
他求真的精神和记载政治史为主要内容的编写体例,成为西方史学家长期效法的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色诺芬公元前430年出生于雅典富豪家庭,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的同学。
在政治上反对雅典的民主制度,推崇斯巴达的贵族体制。
后来投向斯巴达与雅典为敌,公元前394年被公民大会审判终身放逐,后被解除。
色诺芬是一位多产作家,作品有《希腊史》,共7卷,记载了公元前411年到363年的希腊历史;《远征记》介绍了远征军路途上的风土人情,是早年军事冒险回忆录。
《居鲁士的教育》是为居鲁士歌功颂德的作品,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正直、聪明,应该培养哲人王者;《斯巴达政体论》极力颂扬斯巴达的寡头政治;还有《回忆苏格拉底》、《经济论》、《论税收》等。
色诺芬与修昔底德、希罗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史家”,他富有文采,对史实的叙述简洁典雅,描写人物逼真动人,颇具感染力,不失为著名的历史学家。
四、蒂特·李维公元前59年生于意大利北部帕多瓦一个贵族家庭,系统学习过哲学、文学等。
公元前29年,他来到罗马,通过阅读前人的历史著作来获得历史知识。
公元8年,担任奥古斯都大尉孙子克劳狄的家庭教师,代表作《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共142卷,保留至今的有35卷,记载了从罗马诞生后的王政时代一直写到罗马共和国中后期的历史。
《罗马史》首创了通史体例,较公允的评价了历史人物,宣扬爱国主义,重视历史垂训的作用,文辞华美,描写逼真。
但李维迷信宗教,是民族沙文主义者,且过分注重文学描写,最后因辞害人,丧失历史的真实性。
李维被称为最伟大的罗马帝国史学家,并获得了罗马三大史家之一的桂冠,其著作史料价值很高,对罗马早期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塔西佗塔西佗生于公元55年,其家族世代为官,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学过法学、哲学,修辞学和演说术。
因为婚姻关系,在政治上步步高升,官至执政官和外省总督。
代表作是《关于演说家的对话论》,讨论了罗马文风的演变,二是《历史》共12卷,叙述了公元68年到98年的罗马史,其三是《编年史》叙述了公元14年到68年的罗马史,共16卷;其四是为其岳父写成了《阿古利可拉传》,其五是《日耳曼尼亚志》,介绍了日耳曼人的起源及相关情况。
其作品文笔简洁,逻辑性强,思想反对暴政而歌颂共和,并痛恨暴君。
塔西佗在罗马史上的地位十分崇高,其著作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为史学家的声誉和在史学上的成就都是不可动摇的。
六、波里比阿波里比阿,希腊中部麦加罗城人,生活在罗马军队东征西讨的年代。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时出任希腊联军骑兵长官,在公元前168年比特纳战争失利后被送往罗马当人质。
公元前151年获赦,重返罗马。
代表作是《通史》共40卷, 2 保存至今的只有前十五卷。
介绍了以布涅战争为线索的地中海各地区历史。
波里比阿具有世界通史的眼光,一丝不苟的精神,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前人。
提出史学家应具备拥有政治、外交、军事经验的人来写,因此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其合理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七、普鲁塔克古希腊历史学家,希腊中部查罗尼亚人。
生平著述宏富,相传有277种之多。
作品保存下来的有两部,即《传记集》和《道德论集》。
有名的是《传记集》共收集50篇希腊罗马名人传记,其中46篇二人合传,根据人物性质相同,一个希腊与一个罗马人物搭配,描写人物生动,擅长刻画历史人物,具有极高文学、史料价值,对后世欧洲文学艺术影响极大,比如莎士比亚等,普鲁塔克开创了传记历史先河和比较史学的先河。
第二章简答题:一、简述中世纪西欧史学的特征: 1. 中世纪的史学家主要教士和僧侣组成。
基督教史学的真正奠基人是攸西比乌斯,一位多产的历史学家,凯撒里亚城的主教,最博学的基督主教之一。
而中世纪著名史学家奥古斯丁也于公元389年皈依基督教,还担任希波城的主教;还有格雷戈里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2. 神话、神迹和传说充斥于史学著作中。
基督史学的初创者之一阿非加纳斯的代表作《编年史》主要叙述的是关于上帝的神话,耶稣的传说和教会的发展,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也是从上帝创世开始写起的。
3. 历史著作的主要形式是“年代记”和“编年史”。
从史学类型看,中世纪史学数量最大的无疑是年代记和编年史,对于历史事件按照年代顺序进行编排,而对于大事件没有详细的叙述,显得比较枯燥。
比如阿非加纳斯的《编年史》。
4. 世俗史学虽然存在,但被笼罩上厚厚的神学色彩。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一切自然和社会科学成为神学的婢女,神学、教会、教学拥有至高地位,史家写作的唯一目的是为宗教服务,此时的史学只是“半历史”。
名词解释:一、奥古斯丁基督教史学的最高权威,同时是基督教史学的集大成者,是西方历史哲学的开创者之一。
生于北非,接受过罗马式的教育,先后学习过拉丁文,算术,文法,演说等,公元375年结束学业担任修辞学教师,389年正式皈依基督教,396年担任希波城的主教,直至逝世。
他用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思想改造基督教,开创了基督教神学的“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是基督教神学的早期表现形式。
他被称为“伟大的教父”、“上帝的圣者”。
代表作是《忏悔录》和《上帝之城》,《上帝之城》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哲学类书籍。
他的史学思想是:人类的一切存在形式都来自上帝,上帝主宰人类一切;善恶二元斗争论;采用两种人类历史分期法,即按照时间分和年龄分。
奥古斯丁对中世纪宗教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中蕴含的史料价值和历史哲学思想对整个中世纪的史学都有很大作用。
3 二、都尔主教格雷戈里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史学家之一。
生于一个富裕的罗马贵族家庭,曾任都尔城主教,学识渊博。
格雷戈里遵循奥古斯丁的善恶二元论,将历史著作当做对恶势力的斗争,显示了他对基督的虔诚。
著作《法兰克人史》,是中世纪最著名的史著,从上帝创世纪开始写起,历经法兰克人入侵高卢,到最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
第一卷有一半内容转述圣经中的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基督教前期的故事。
第二卷后记载法兰克人的历史,三至十卷全面记载法兰克人的政、经、军、宗、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历史,其中第五到十卷因为作者亲身经历,所以最可靠。
该作品材料丰富,内容详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因此可以对法兰克国家早期历史有更多地了解,为后世研究法兰克历史提供了条件。
三、马可波罗出生于威尼斯的商人家庭,1271年,21岁时随父亲来到中国,并且受到忽必烈宠爱,供职元朝,在中国停留17年后回到威尼斯。
后来从军被俘,在狱中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讲给罗思蔕谦,罗思蔕谦因此而写成《马可波罗·游记》,游记基本上以马可波罗的历程为顺序。
该书的问世大体奠定了西方“游记汉学”的基础,除此之外,对民间风俗的记载也使他具有文化史的价值,尤其是人们较少注意和了解的中亚国家,其史学价值也更为重要。
这本书也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开拓了欧洲人的眼界,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人的贪欲,因此,这部作品影响巨大,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四、普罗柯比出生巴勒斯坦的凯撒里亚的贵族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中世纪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尤其熟悉古典历史学。
查士丁尼时期,来到君士坦丁堡,受到贝利撒器重,在以后15年一直担任其记室,跟随其亲身经历了许多战争。
其主要作品有《查士丁尼战争史》、《论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秘史》。
在《查士丁尼战争史》中,作者详细记述了查士丁尼的武力征讨、用兵经过,以异乎寻常的描绘才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直录,为后人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史料。
但作者也颂扬查士丁尼和贝利撒,对一切起义和蛮族充满歧视。
除此之外,作品中的很多事件都是真实可靠的。
《论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主要记述了查士丁尼时期各种建筑的修建,如神庙,会议室等,对查士丁尼充满了奉承。
《秘史》则与前两部不同,是查士丁尼的丑闻史,揭露其宫廷生活,对下层民众充满同情。
普罗柯比是拜占庭史学的卓越代表,其史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查士丁尼时代的生动历史画卷,并且继承了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第三章一、简述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和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文艺复兴时代背景:1. 社会条件:第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文艺复兴的先决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反教会政治运动在社会领域的体现,意大利位于地中海,自古工商业发达,新兴资产阶级为自发展和封建阶级产生矛盾,要求打破封建束缚。
第二、在阶级问题上,意大利最早具有产生人文主义的条件,当时的意大利有很 4 多先进城市共和国,比如威尼斯、米兰等,十字军东征后,意大利商人完全排挤了拜占庭和阿拉伯商人在东方贸易中的作用,这就使这些共和国更具资产阶级专政性质,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开始反封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