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刑法的效力范围
• 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是
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
间内具有效力。
• 我国《刑法》第6条至第12条对此作了明确 的规定。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6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 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 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第7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 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 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第8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 ⑷ 普遍原则。即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凡 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不 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人在本国领域
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 缺点:普遍原则,是针对某些国际犯罪而由国际条约加以 规定,要求各有关国家实行普遍管辖权,这本身就是有条 件限制的。由于各国的阶级利益和政治法律观点不同,不 可能对所有犯罪都实行普遍管辖权。
之地,均为犯罪地。
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 ⒋ 属地原则的运用中的例外: • ⑴《刑法》第11条关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 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规定。享有外交特权 和外交豁免权的人主要有:①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高级官 员;②外交代表、外交职员、参加国际会议、治学特点外 交任务或者参加典礼活动的外国代表;③与外交官员一起 居住的外交官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 • ⑵ 《刑法》第90条关于”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 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生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 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批准施行“的规定。 • ⑶ 修订的《刑法》施行后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特别刑 法的特别规定。 • ⑷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出的 例外规定。
刑法时间效力的适用
• 可见,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原则上“追溯至”其所解释的 具体法律所实施的期间。即使是对司法解释出台之前的行 为,只要所解释的对象——具体法律规定或条文有法律效
力,该司法解释也同样具有参照效力。但对该司法解释出
台之前,行为当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的,此时对新旧司法 解释,可以参照“从旧兼从轻”原则。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时间效力的概念及溯及力
• 刑法时间效力主要解决的是刑法在何时生效、在何时失效 以及对其生效前的行为有无溯及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刑法 的溯及力问题。
• 从本质上说,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定罪量刑应以行为时有
法律的明文规定为限,行为人只能根据行为之际的有效法 律预见其行为后果,对行为之后实施的法律,原则上不能 对该行为有效,但如果法律发生变更时,考虑到有利于被 告人的原则,故产生刑法时间效力的“从旧兼从轻”规则。
• 《刑法》第9条规定了普遍管辖原则,其针对的对象是国 际犯罪,如毒品罪、劫持民用航空器罪、酷刑(如刑讯逼 供)、恐怖主义犯罪、战争罪——发动侵略或违反战争规
则、灭绝种族罪等。而且这些犯罪只有在前面三个管辖原
则都不能适用的情况下才有普遍原则适用的余地,对于国 际犯罪应根据国际法知识来确认;解决的方式是或起诉或 引渡。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 ⑶ 保护原则。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 家或者公民利益的,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
不论犯罪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 缺点:保护原则,就保护本国利益而言,可谓周密,但如 犯罪人是外国人,犯罪地又在国外,这就涉及国与国之间 的关系和刑事法律的冲突,因此,彻底实行这个原则是很 困难的。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力,就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
的效力,也就是要解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
问题。
• 各国在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概括起来, 有以下几种: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 ⑴ 属地原则。即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 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 国领域内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
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 ⒊ 属地原则的“地”,既包括行为地,也包括结果地,
而且采取“择一主义”,即二者只要具备其一即可,且
“行为地”不仅包括犯罪行为实行地,也包括犯罪行为预 备地;共同犯罪(尤其是犯罪集团)部分行为人的犯罪行 为在国内,对该共同犯罪都可适用我国刑法;在未遂犯的 场合,行为地与行为人希望结果发生之地、可能发生结果
• ⒌ 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但行为继续或者连续 到新法生效以后,且新法认为该行为是犯罪的,则对新法 生效以后的该部分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时间效力的概念及溯及力
• 根据上述刑法时间效力的基本特征,应该理解这样的一个 问题:从刑法适用的时间效力的角度来看,我国刑法中的
罪刑法定主义是相对还是绝对的罪行法定?回答应当是相
与刑法时间效力有关的若干问题的法律适用
• ⑴ 对于行为人1997年9月30日以前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人
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察或者在人民 法院受理案件以后,行为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超过追诉 期限或者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 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超过追诉期限的, 是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适用修订前的《刑法》第77 条的规定。 • 79年《刑法》第77条 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
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 《刑法》第6条规定了属地管辖原则,对属地管辖原则要 掌握以下特点: • ⒈ 此原则针对的对象是国内犯(无论国籍为何,只要是 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注意其他三个原则都是针对国外犯 罪的。在刑法的空间效力体系中,属地原则是出于基础性
地位的,《刑法》第7~9条所规定的三个普遍原则是对其
对意义上的罪刑法定主义,因为绝对意义的罪刑法定是否 定刑法溯及既往效力的,而我国刑法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 效力呢?原则上没有,但当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刑罚处 罚轻于旧法时,新法就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其实这个问
题也是罪刑法定主义历史发展的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
刑法时间效力的适用
• 《刑法》第12条关于刑法时间效力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刑法 修正案、补充规定等单行刑法。但对于刑事司法解释原则 上不适用该条规定的“从旧兼从轻”规则。最高人民法院、
刑法时间效力的概念及溯及力
• 具体而言: • ⒈ 首先,要考虑的是适用旧法即行为时的法律规定(从 旧)。 • ⒉ 其次,当新旧法规定不同时,适用新法的基本条件是 其处罚较轻或不认为是犯罪,这表明“从旧兼从轻”规则 实际上体现了“有利于被告人”的准则,所以,如果新旧 两法对某行为的定性处罚不一致,就看何者对被告人有利。 处刑轻重的比较应当以法定刑轻重为依据。 • ⒊ 刑法溯及力适用的对象只能是未决犯,即未决的案件, 包括对一审裁判的上诉和抗诉案件。对于已决犯(已决案 件)则不适用(即《刑法》第12条第2款规定的再审案 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作出的《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
效力问题的规定》自公布之日即2001年12月17日起施行, 该规定对司法解释适用的时间效力作出了如下要求:
刑法时间效力的适用
• ⒈ 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 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具 有法律效力的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 于法律的施行期间。 • ⒉ 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 解释,司法解释实施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 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 • ⒊ 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 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 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 • ⒋ 对于在司法解释施行前已办结的案件,按照当时的法律 和司法解释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没有错误的,不再变动。
刑法时间效力的概念及溯及力
• ⒋ 如果犯罪行为由新法生效前持续到新法生效后的,即 呈现继续状态的(继续犯),或者犯罪行为由新法生效前 连续到新法生效后的,即呈现连续状态的(连续犯),对 于这两类跨法犯,新旧法都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新法。即 使新法处罚较重,也要适用新法,但在量刑上可以酌定从 轻处罚。如行为人为牟利,在1997年9月30日以前有连续 多次的贩卖毒品的犯罪行为,到新法生效以后他又实施多 起的贩卖毒品犯罪,因为是连续到新法生效以后,所以适 用新法。
• 缺点:属地原则,直接维护了领土主权,但单纯实行这项
原则,遇到本国人或外国人在本国领域外侵害本国国家或
公民利益的犯罪,就无法适用本国刑法。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 ⑵ 属人原则。即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 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 缺点:属人原则,就对本国公民实行管辖而言,无可非议, 但单纯实行这个原则,遇到外国人在本国领域内犯罪,竟 不能适用本国刑法,这显然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9条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 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 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第10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 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 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第11条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 外交途径解决。 第1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 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 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 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 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