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甲是重庆某地村委会主任,在帮助镇政府初步审核宅基地的过程中,须有宅基地地票交给土地整理公司,置换为建设用地。
于是,甲将自家的小作坊占用地报成宅基地,后补办了宅基地相关证件,上报给镇政府。
镇镇府初审后,由土地整理公司进行验收。
在验收过程中,土地整理公司审查发现该地并非宅基地,但出于利益考虑(并且该小作坊占用地此时已经有了补办的证件),仍然给予甲10万元,将不符合复垦条件的该土地纳入复垦以宅基地土地面积算。
检察院对甲提起诉讼,控告其犯贪污罪。
现须拟一份辩护词,作无罪辩护。
辩护词
Xx律师事务所接受甲的委托,指派我担任本案被告人甲的辩护人,为其辩护,并经其确认。
接受委托后,辩护人经过会见被告人、查阅案卷、调查相关事实并通过实地走访,对本案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辩护人发表以下辩护意见,诚望合议庭采信:
一、被告人甲的量刑情节
1.甲到案后,如实供述了将自家的小作坊占用地报成宅基地,上报给镇政府并交由土地整理公司验收的事实,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之规定,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2. 揭发案件中土地整理公司犯罪行为的事实,即土地整理公司因
利益考量将甲上报的小作坊纳入复垦宅基地土地面积。
此为案件调查的重要线索。
二、关于本案的定性问题
(一)我们认为甲不构成贪污罪,理由如下:
1.甲不具备贪污罪主体资格
首先,《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是对贪污罪的规定。
依据其前提“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是构成贪污罪的必要条件。
此案中,甲的身份是村委会主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甲的行为不构成贪污罪。
其次,《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着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此物的,以贪污论。
”本案中,甲帮助镇政府初步审核宅基地并将地票上报经土地管理公司审核,这些仅仅是自发的帮助行为,与镇政府之间并没有形成正式的委托管理、经营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甲也不是构成贪污罪的合格主体。
2.甲也不属于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
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本案中,甲的身份是村主任,明显不属于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也并非委派到相关机关的工作人员,甲只是在本村内自发的帮助镇政府处理有关工作。
至于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这一范畴,具体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中。
该《解释》规定了七种情形进行身份认定,分别是:(一)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二)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三)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四)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五)代征、代缴税款;(六)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也即只有从事这七种具体的事务的工作人员,才能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才有可能成为贪污罪的主体,但甲仅仅是帮助镇政府初步审核宅基地,交地票给土地整理公司,完全不属于上述《解释》中规定的七种事务范围,因此,不能将甲看做是国家工作人员,甲不能成为贪污罪的主体。
3.复垦补偿款不属于贪污罪要求的公共财物
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的规定,贪污罪的客体是公共财物或国有财产,而本案涉及的复垦补偿费并不在内。
另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中的七种情形的规定,均未包括土地复垦事务,也不包括复垦补偿款的管理、运作,因此,甲的行为不属于其中任何一项。
因此得出结论,案件中涉及的复垦补偿款并不是贪污罪的客体,从这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