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文四字成语英译研究

中文四字成语英译研究

中文四字成语英译研究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文四字成语——这一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化内容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四字成语的翻译也是汉英翻译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就对一些中文四字成语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一些中文四字成语以及英译的例子和翻译方法。

关键词:四字成语;翻译;英语中文的四字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逐步加深。

特别是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越发浓厚。

与谚语、俚语等不同,汉语四字成语更以其对仗工整,音韵对称的美学功能和修辞特点而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

中国的四字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经典、著名著作、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者是民间长期约定俗成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浓厚的民族色彩特征。

那么,为了更好地探讨中文四字成语的翻译思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西文化差异之所在。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客观的反映,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共同感受,所以不同的文化有不少重合处(cultural overlaps)。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同一名词会有相同的内涵意义或者联想意义。

比如狐狸都比喻为狡猾,猴子都比喻为机灵。

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民族往往用不同的名词来比喻表达同一思想。

例如:汉语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英语用“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成语就好像一面镜子。

它反映一个民族或一个文化的特点。

汉英成语的差异正说明了这点。

汉英文化的差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比喻上的不同中国人常常用“杀鸡取卵”来比喻一个人贪心过甚,以至于一无所得。

而英语则用“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来表达这个意思。

还有如: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无风不起浪no smoke without fire.湿得像落汤鸡as wet as a drowned rat.蠢得像猪as stupid as a goose.二、地域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常常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一般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涌现。

英语则用“just like mushrooms”(犹如和蘑菇一样的众多)来形容同样的意思。

这是因为竹子不是英国土生土长的植物,甚至连“bamboo”(竹)这个词也是引进的外来词。

还有如:中国人会用“炎炎夏日”来形容酷暑难当,“夏天”常与酷暑炎热的天气联系在一起,而英国人则只会把夏天与温和的天气联系在一起。

三、风俗习惯的不同比如:狗对于英国人来说,既可以用来看门或打猎,也可以视作人的伴侣和宠物。

所以英国人对狗有好感,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如上文中提到的“love me,love my dog”中国民间虽有养狗的习惯,但一般在心理上却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用来形容坏人坏事。

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words.四、历史来源的不同“忽冷忽热”这个汉语成语没有深层意义上的历史来源,而相对应的英语成语“blow hot and cold”是出自《伊索寓言》,讲一个人冬夜在山林里迷路了,碰到山林小神(satyr)领他回自己的小屋,路上这人不断的呵气,山林小神问他干什么,他说手冷麻木了,呵气取暖。

到家后,山林小神给他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那人端到嘴边又吹凉。

山林小神问他又干什么,他回答说粥很烫,想把粥吹凉。

山林小神对他说:“你嘴里既吹热又吹冷(blow hot and cold with the same breath),这样的人我不接待,你走吧。

”寓言原喻“避免与性情模棱两可的人交往”,现在意思为:“动摇不定,反复无常。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翻译时应尽可能地遵循这些原则,即尽可能多地去了解译语文化。

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成语时必须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确保主要信息的传递[1]。

我们可以按照中文四字成语和英文成语的特点,将四字成语归为以下三类,以便探讨相应的翻译方法。

一、一一对译型由于人类生活的世界、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有共通之处,因此,各种文化和语言也表现出一定的相融性和共同点。

英语和汉语中的成语有些在语言形式和比喻形象方面十分相似,因此可以用同义习语套用法进行一一对译,例如:一石二鸟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趁热打铁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火上加油 to pour oil on the flame.晴天霹雳 like a bolt from the blue sky.浑水摸鱼 to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轻如鸿毛 as light as a feather.空中楼阁 castle in the air.破釜沉舟 to burn the boat.如履薄冰 to be on the thin ice.水涨船高when the river rises, the boat floats high.东张西望look here or there, look around.全心全意with all one’s heart.二、部分对译型英汉民族毕竟在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在各自的语言中都形成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

虽然英汉成语中有些喻体不同,但其引起的联想意义相似或基本相似。

因此,在翻译汉语成语时,我们可以采用喻体转换的方法,借用那些虽然表现方式不同或喻体有异,但表达的意义基本相似的英语谚语或成语。

例如:守口如瓶 as dumb as an oyster; as silent as the graves; as close as wax.一贫如洗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健壮如牛 as strong as a horse.血流如注 to bleed like a pig.打草惊蛇 to wake a sleeping dog.对牛弹琴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画蛇添足 to paint the lily.雪中送炭 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易如反掌 as easy as falling off a log.三、不对译型在成语的翻译中,最困难的就应当属于这一类成语了,因为其中有许多来源于古代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及文史典籍等。

在中国读者看来不难理解的成语,对西方读者来说,往往会感到不知所云,因为他们不了解引译出这些成语的那些历史典故。

遇到这类成语时,如果从字面上能够译得通,可以采用直译配合注译,即在译文后面加注,简要点出其比喻义或引申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果从字面上不太好译的,则只能意译,必要时加脚注,把典故简要介绍一下,使译文的读者了解该成语的来龙去脉,增进对其内涵的理解,使译文真正成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

例如:来源于历史故事的“风声鹤唳”可译为:the whistling of wind,and the crying of cranes——state of fear and turmoil.来源于古代神话故事的“天衣无缝”,可译为:a divine garment without seams——flawless.来源于历史典籍的“青出于蓝”可译为:green comes from blue but excels blue——the pupilssurpasses the master.另外,针对一些其他的四字格成语,也宜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在透彻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的基础上,结合其语法结构上的特点,选择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表达形式。

比如“病入膏肓”:disease has spread to the vital organs——regarded as hopeless.家徒四壁a house empty of all furniture.(以上两句前一半均为直译,后一半均为意译)天伦之乐the happiness of natural relationships谆谆告诫admonish repeatedly(以上两句基本上为直译)有些成语的翻译很简单,几乎可以一一对译,就如同分类的第一种;而对于第二类成语的翻译来说,可能会比第一类的难些,但基本上还是可以翻译出来的,只是翻译不出成语的那种工整;此外,有些成语的翻译涉及到了中国的历史典故,寓言,神话等,成语的翻译难度又增加了,可能没那么容易翻译出来。

因此要采取一些办法对它们进行比较巧妙的翻译,但是不可以把其中成语的翻译同其他词语的翻译完全割裂开,孤立地去考虑成语的翻译方法,而是要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和具体的句子结构上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其翻译方法:或用成句;或用短语;或者干脆就用一个十分贴切的单词。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法,都要努力使译文做到通顺、达意,并且能较好地保持原作的文体风格[2]。

参考文献[1]胡娟,曾勇,黄细燕.《汉译英中成语翻译的研究》文教论坛(外语研究),2007年第9期.[2]张博.《汉语四字格成语英译方法浅议》十堰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