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 矛盾无处不在。 (2)、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 终,即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 其特点。
26
矛盾性质的特殊性:不同运动形式包含不同性质的矛盾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矛盾性质 作用反作用
物理运动
(3)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30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普遍性
特殊性
工人、农民、军人 少年、青年、老年 中国人、外国人 男人、女人
人
社会关系总和
31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 “水果”,只有桃、 梨、苹果、桔子等具 体水果形态。它们虽 然各有特点,但都包 含有水果的共同特性, 都含有果酸和糖类等 有机成份。
5
事物、现象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直接 和间接的、内部和外部的、本质和非本质的、 必然和偶然的等等不同的联系。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同把握条件的复杂性密切 相关。
6
条件:是普遍联系范畴的具体化,指同某一 事物相联系的、对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发生 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事物的条件(condition,qualification, term)及其客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 (changeability)。
33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 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 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毛泽东
科学社会主义
相结合
中国国情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4
在实际工作中常运用一般号召与个 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一般号召
个别指导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经济工作 政治工作 科技工作
35
(五)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 势。
22
(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推动事物的量变。
推动事物的质变。
(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共同推动事 物的发展
23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内因与外因的含义
(1)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内部诸要素间的对立统一。 (2)外因即外部矛盾,是一事物与它事物间的对立统一。
47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 以成江海。 ——荀子
辩 证 法 名 言 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万丈高楼平地起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量的规定性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2)量的规定性是多方面的
3.由质到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42
事物的量
量是事物可以用数量 表示的规定性。
例
河流的量:
流域、流速、流量、 长度、宽度、水深、清 澈度 ……
43
事物的度
( 1 ) .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范围或幅度。 ( 2 ) . 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 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 限和最低界限。
2. 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爆发式和非爆 发式飞跃。
(1)爆发式飞跃指通过对抗形式实现质变。 (2)非爆发式飞跃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 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
46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 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 2. 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 变开辟道路。
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 居支配地位的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 盾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教 学 案 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 物质与意识
生产力
发展生产 物质
生产关系
改善生活 意识
29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它们互相区别、互相对 立。 (2)两者互相依赖、互相联结。
11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思想主要包括三个重 要方面: (1)、一切事物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 集合体 (2)、前进的发展是事物和世界总过程的 主导方向 (3)、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一成 不变的集合体,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 分歧之一。
12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化学运动
排斥与吸引
化合与分解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同化与异化
前进与倒退
27
(四)、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 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 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8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4
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
25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范畴
对立统一
规律
对立统一
范畴
经 济 问 题
文 化 问 题
政 治 问 题
其 它
矛 盾 分
析
法
37
坚持对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 方法去解决,做到“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量体裁衣”、“对 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毛泽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 确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唯物辩证法这一 原理科学运用。 ——邓小平
9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一、运动、变化、发展 1、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 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起来表述自己的发 展观。 运动的一般意义是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变化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运动的多样性,运动的 不同过程:状态和趋向,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等。 发展是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 一质态的飞跃。 2、发展的实质 3、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客观必然性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14
一、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五)、矛盾分析方法
15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既对立 又统一的关系。
(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6
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
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 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的两种情形: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 转化。
17
N
矛盾双方相互依 存,互为条件,共处 于一个统一体中。
一、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 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规律。 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隐蔽性、相对稳定 性、普遍性和重复性、强制性。 规律的分类 1)按内容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
2)按范围分: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13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 系的根本内容和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 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 法。
3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普遍联系 对立统一 运动发展
规律
规律
S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18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 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以及互相分离的性质 和趋势。 斗争性的多种形式:一切对立面之间的互 相否定、排斥、差别、限制、分离等。
19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10
二、两种对立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确立是一个历史过程,不仅有其科学 发展的前提和理论来源,而且有其社会实践的基础。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辩证法用全面、联系的 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世 界;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 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 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唯物辩证法的确立是社会化大工业实践发展的产物, 是实践活动本身革命性和批判性的体现。
7
普遍联系中的系统 事物存在的系统性(system) 系统是诸多要素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 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系统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点,系统和要素 的关系是既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并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
系统思维是现代思维方式的特点之一,对 于促进人类认识,思维的发展具有重大意 义,系统观念为我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 一系列科学方法论的原则:(1)整体性 原则,(2)有序性和动态性原则,(3) 等级系统和系统发展原则,(4)模型化 和优化原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8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教 学 举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