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便利店的发展历程及未来方向

便利店的发展历程及未来方向

便利店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便利店(Convenience-Store)是超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从出现发展至今已近75年的历史。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便利店已经发展成为零售业中的一种主要业态,而在中国便利店的发展则刚刚起步。

今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便利店必将大有作为,它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极具在发展前景的零售业态。

一、便利店的概念及特性(1)便利店的由来便利店最初起源于美国,它的发展与商业业态中的超级市场关系非常密切。

在美国,由于超级市场步入大型化与郊外化以后,给购物者带来了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不便利;同时由于超级市场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到超级市场购物需驾车前往,加上超级市场卖场面积巨大,商品品项繁多,购物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挑选商品,且还需忍受排长队等候结帐之苦;以上种种都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想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便利店由此应运而生。

便利店最早的定义就是:“一种运用超级市场经营管理技术和销售方式的食品杂货店”。

它是一种既有食品杂货店供应的便利,又使用超级市场的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的零售商业组织,是以“便利”作为吸引顾客的主要手段,来满足顾客简单购物和应急之需的一种零售业态。

现在的便利店则是指以专门出售便利性商品和服务的商店。

超级市场的多种业态模式的阶段性发展促进了现代便利店的产生。

192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陆冰公司(Southland Ice Corporation)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Tote'm ,1946年正式改名为7-Eleven(7-11),藉以标榜该店营业时间由早上7时至晚上11时。

此后便利店便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

1957年,美国只有500家便利店,然而到了2001年,美国便拥有便利店124,500家,销售额达到了2830亿美元。

因此当时有人认为便利店是西方零售业的“爆发户”。

(2)便利店和超市的区别及其特性 ,便利店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的时间和发展的背景并不完全相同。

但从总体上来看,便利店是超级市场发展到相对较为成熟的阶段后,从超级市场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

一方面,超级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即购物的不便利性;另一方面,超市的发展为便利店提供了先进的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

另外,便利店之所以能够出现并迅速发展,其原因还在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购物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对“购物便利” 的强烈需求,便利店正是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零售业态。

与超级市场相比,便利店具有如下四个“便利性”业态特征:☆ 距离的便利性便利店与超市相比,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

业内人士认为,一般情况下,便利店的商圈范围在500米左右,其主要顾客只需步行5至7分钟便可到达店面。

☆ 购物的便利性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品种一般在2000 种至3000种左右。

与超级市场相比,便利店的卖场面积小(国内一般是100平方米左右)、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同时实行进出口同一的服务台收款方式避免了超级市场结帐大排长龙的现象。

据统计,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三分钟的时间。

☆ 时间的便利性一般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每天16至24小时,全年无休。

因此便有学者称便利店为为消费者提供“Any Time”式的购物方式。

☆ 服务的便利性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速递、存取款、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等。

对购物便利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国外便利店的发展历史及现状(1)发达国家和地区便利店发展概况◇美国——便利店的发源地美国——便利店的发源地美国——美国是便利店的发源地,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其前身是一家名为“南大陆制冰公司(Southland Ice Corporation)”的冰块销售门店,后来为了降低门店管理成本,扩大门店的经营范围,便产生了7-Eleven 的雏形。

1946年1月 24日,南大陆制冰公司正式成立7-Eleven便利店。

20世纪60年代,黑咖啡、三明治、热炸面包等方便食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便利店也随之迅速地成为零售业中一个独立的、颇具效率的业态。

自此以后,美国的便利店便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美国便利店在经过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高速发展阶段之后,随后依然是以较快速度发展。

最近5年美国便利店平均每年增加数量达3140家,年平均增长率达2.9%。

最近5年美国便利店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增加 217.6亿美元,平均增长率高达12.5%,其中汽车燃油销售收入(Motor Fuels Revenues)增长高于店内销售收入(In-Store Revenues),其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8.6%,是便利店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最近5年中,1999年是便利店发展最快和最好的一年,当年便利店数量同比增长达5%,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达25.8%,其税前利润同比增长高达20.5%。

2000年和2001年,美国便利店发展出现了收入增加而利润下降的局面。

2000 年店内货品毛利率(28.4%)自1975年来首次跌破30%是造成行业整体利润的下滑的主要原因。

2001年,店内货品的毛利率则继续下滑跌至27.8%,使得便利店行业利润水平几乎接近那些食品杂货店行业。

2001年超过1/3的毛利润下跌可归咎于便利店食品服务毛利润的下降;如今,食品已经不再是便利店内毛利率最高的商品,取而代之的是香烟(2001年,香烟的净利润率据统计高达19.48%)。

同时汽车燃料的毛利率皱缩至近10年以来的最低值(9.2%),也是行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总体来看,2000、2001年美国便利店行业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来自其它零售渠道的高度竞争造成,另外汽车燃料价格在2001年由高到低的变化带来的利润下降也影响了该年度的行业表现。

尽管美国便利店行业利润在下降,但是行业的销售收入却是增长依然,并屡创新高。

2001年,香烟、饮料等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使得全行业销售收入攀升至 2830亿美元。

2001年在所有商品中,香烟独领风骚,占所有店内销售额的38.7%,同比增长2.9%。

美国便利店行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但是目前由于行业面临着高度的竞争,和利润下降,促使行业不得不考虑推出或尝试一些新的模式。

通过考察对比近5年销售额和毛利排名前十位的货品种类,还可以发现便利店货品的种类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日本——便利店发展的成功典范日本——日本便利店是20世纪60年代末才从美国引进的,当时,由于迅速增长的就业妇女、迅速增长的单身家庭、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在餐桌上使用预煮食品、经济收入的提高以及娱乐活动的增加等诸多因素,使得人们更加追求购物的便利性,从而为便利店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日本第一家便利店成立于1969年,是由日本橘高糕点批发公司按美国模式建立的沃玛特便利连锁集团。

此后,日本的便利店行业便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大,但2001的日本已经拥有近5.2万家便利店,其便利店之密集程度是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日本比较有名的便利店有“7-11”、罗森(Lawson)、Family-mart和Sun’ks等。

7 l 日本“ 11” 日本“7-11”,便利店特许经营的成功典范 20世纪60、70年代正当美国7-11大举进军欧洲和加拿大市场的时候,日本也迎来了大众消费的时代。

此时的日本,生产所对应的消费开始变得越来越活跃,商品的销售,流通都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

除了原来的百货店和独立的零售商外,大型的超级市场开始成为零售业中的生力军。

很多超市纷纷派人到被视为经济楷模的美国参观考察。

其中就有日本7-11的母公司,著名的超市——伊藤洋华堂,他们试图选择一种不依靠大规模进货,大量销售为竞争手段,而是通过商品销售规划管理来寻求发展的零售模式。

1973年11月30日伊藤洋华堂经过多番的努力,终于和美国签订了在日本开展便民特许经营的《地域服务与特许契约》。

次年5 月,日本7-11的第一家门店在东京都江东区开业― ― 丰洲店。

从此,日本7-11 便进入了高速成长期,仅当年就开设了15家门店,经营额为7亿日元。

一年后,加盟店便发展到了69家,经营额为48亿日元。

1975年6月,在福岛县郡山市的虎丸店开始了24小时营业。

1982年10月,该公司开始引入POS(时点销售管理)系统,并开始使用EOS订货。

1991年便利店开始进入国际标准通信网(ISDN),使经营全面走向现代化数据管理。

由于日本便利店的发展经营非常成功,加上美国 7-11的发展受挫,1991年日本7—11公司应美国南陆公司要求,在与该公司实现资本参与的同时,实现经营方面的参与,并最终成为南陆公司的控股公司。

到1992 年7—11集团在国际上22个国家拥有13950家分店,是世界最大的便利连锁店集团。

到1997年7—11在日本本土拥有7000多家店,销售额达到17000亿日元。

2000 年年底,7—11在日本国内已经拥有近8600家店铺。

今天,“7-11”公司的经营技术、经营系统已得到日本及世界的公认。

在销售额、毛利率、总资本周转率、自有资金比率、单位面积销售额、人均销售额等诸多经营指标中,“7-11”公司都居于便利店公司的首位,而销售管理费用率、设备费用率、库存、工资占费用比例却低于便利店平均水平。

近年来,日本7-11集团开始借助电子商务扬帆远航。

从2000年10月起,该集团在其8372间连锁店陆续装置了高速终端机,消费者通过终端机可以选择或订购店内没有现货的任意一种商品,而且可以进行电子转帐。

如此一来,家里没有电脑或上网手机的居民来到便利店,一样可以享受电子商务的便利服务。

便利店更是凸显其“便利性”。

借助“7-11”集团完善的特许体系,加上其高效的物流体制,日本“7-11”一跃成为便利店特许经营的成功典范。

8 日本连锁便利店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竞争时期作为非常成功的例子,日本便利店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如今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1、便利店公司进一步向大型商社实行规模集中。

在最近的几年里,排名日本前三位的便利店公司7-11、罗森和Family-mart 中,后两位已经易主,分别归属于三菱商事和伊藤忠综合商社。

此种变化的发生除了因为原母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外,同时也说明了小型连锁店铺规模化发展需要大公司的介入,以便实现商业的规模化集中。

日本连锁便利店规模化的快速集中说明了当前便利店行业发展的两个趋势:(1)便利店连锁化经营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需要投入也越来越大,如7—11的计算机系统已经更换到了第五代;(2)便利店公司之间面临激烈竞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