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建筑业10项新技术(机电安装工程)

2010建筑业10项新技术(机电安装工程)


第16页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3、制定整体计划和规划工作流程
制订详细的计划才使整个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 性,确定人力和物力的配备。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流程,因为每个工程的性质、 特点和涉及专业都不同,所以必须根据工程自身的特性来制 定工作流程。由于管线综合平衡是中心内容,所有的工作都 是围绕管线综合平衡来扩展,所以最终的控制和安排也主要 通过管线综合平衡图来实现。
空气-水系统
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1) 区域空气温度可控 2) 空气循环半径小,输送能耗 低 3) 初投资小 4) 安装所需空间小 1)空气过滤等级低,空气品 质差 2)一般不可利用变新风比实 现新风自然冷却节能 3)有滋生“细菌”“霉菌” 与出现“水害”的可能性
1、变风量空调系统基本构成
变风量空调系统由四个基本部分构成:变风量末端装置、 空气处理及输送设备、风管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
第33页
6.3变风量空调技术
二、系统基本构成与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装置 DDC 变风量末端装置
回风
T T
变频装置 送风 新风 空气处理及输送设备
P
T
风管系统
变风量空调系统基本构成
第34页
8.
9. 10.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 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 钢结构技术 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建筑防水新技术 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第 6页
2010版十项新技术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26页
图6.2.1-6矩形直风管加工流水线
第27页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三、适用范围与应用实例
• 适用于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500Pa的通风及空调系统 • 风管长边尺寸小于等于2000mm 的金属矩形风管
第28页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三、适用范围与应用实例
第29页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第35页
6.3变风量空调技术
二、系统基本构成与基本原理
回风机速 度控制
风机转速 风管压力
回风
回风
回风控 制器
VAV房间 或区域
温度传感器
VAV控 制器
风门位置
送风
风管压力传感器
送风机转 速控制器
送风
VAV控 制器
风机转速
新风控 制器
送风
VAV房间 或区域
温度传感器
室外新风
混合空气
冷 盘 管
热 盘 管
第23页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第24页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角件 风管 薄钢板法兰
装入角件后内外侧抹密封膏处

图6.2.1-2法兰四角处密封
第25页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图6.2.1-5组合式法兰风管的法兰安装
第 8页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第 9页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一、国内外发展概况
• 国际惯例机电项目一般是由机电总承包商全部承包,机 电总承包商必须具备施工图纸深化设计能力 • 要求机电总承包商在施工准备阶段熟练应用“管线综合 布置技术”进行施工图纸深化设计、设备参数复核和选 型计算。 •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是机电总承包商必备的技术管理 手段之一。 • 特别是3D技术的应用使得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得到了长足 的发展。
第19页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2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第21页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一、国内外发展状况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是近年来通风空调 工程风管制作、安装的新技术,由于其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 度和加工能力不断提高、配套软件的开发和形式的多样性, 与传统角钢法兰连接技术相比,具有占用场地小、设备使用 量少、批量制作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操作劳动强度降低, 产品质量易于控制等诸多特点。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在国内 一些重要工程和相当大的区域内也已具有市场规模。
第15页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2、建立深化设计管理组织机构
在施工项目部组建设计部门,以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 制图人员为基础,组成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强、 技术水平高的设计管理机构。通过这个机构对整个施工和设 计过程实施管理、指挥、协调、监督。同时根据工程管理的 需要,负责对整个工程的各专业、各分包进行施工管理、组 织、协调、检查、监督;为机电总承包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 支持。
8.
9. 10.
深基坑支护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 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 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 钢结构技术 大型构件和设备整体安装技术 企业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第 5页
2005版10项新技术
1. 2. 3. 4. 5. 6. 7.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混凝土技术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钢结构技术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 防水技术 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 信息化应用技术
第 7页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6.10 6.11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变风量空调技术 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 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方式 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 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 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 大型储罐施工技术
第22页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薄钢板法兰风管构造形式:经过专用机械加工,风管与法兰同为一 体及采用镀锌板制作的法兰条与风管本体采用铆接形成的风管。风管间的 连接采用弹簧夹式、插接式或顶丝卡紧固等方式。 薄钢板法兰风管的制作,可采用单机设备分工序完成风管制作;也 可采用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自动生产线将材料类型选择、剪切下料、风 管板面连接形式及法兰成形、折方等工序顺序自动完成。 自动化流水线使用镀锌板卷材,根据风管需要连续进行管材下料到 半成品加工完成,全部工序只需30 秒钟即可完成,实现了直风管加工和风 管配件下料的自动化。 异形风管可采用数控等离子切割设备下料,有效节省手工展开下料 的繁琐工序、操作时间,保证了下料的准确性。设备的配套使用实现了直 风管加工和风管配件下料的自动化。
第10页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是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所施工的图 纸在计算机上进行图纸“预装配”,有条件的可以采用 3D(三维图)、直观地反映出设计图纸上的问题,尤其是模 拟出施工中各专业之间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和标高重叠情 况。 • 根据模拟结果,结合设计图纸中管线的规格尺寸、走向以 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对施工图纸进 行深化,从而达到施工图纸深度。
8.
9. 10.
商品混凝土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 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 高强混凝土技术 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 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应用技术 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 现代管理技术与计算机应用
第 4页
1998版10项新技术
1. 2. 3. 4. 5. 6. 7.
第11页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第12页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第13页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第14页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1、应用条件
首先应具备有效版本的电子版设计图纸; 其次应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和办公条件,如:计算机、 存储介质、打印设备、网络、专业设计软件等; 同时建立管理制度明确图纸编制的依据和责权范围, 建立清楚明了的操作目录和文件档案以便日后查找,对所有 的工程相关的文件进行留档和归类。
第37页
6.3变风量空调技术
三、系统特点与适用范围
表6.3.3
比较 项目 全空气系统
变风量空调系统 1) 区域空气温度可控制 2) 空气过滤等级高,空气品质好 3) 部分负荷时风机可变频调速节能运 行 4) 可变新风比,利用低温新风冷却节能 1) 初投资大 2) 设计、施工、管理复杂 3) 调节末端风量时对新风量分配有影 响 定风量空调系统 1) 空气过滤等级高,空气 品质好 2) 可变新风比,利用低温 新风冷却节能 3) 初投资小 1) 系统内各区域温度一般 不可单独控制 2) 部分负荷时风机不可实 现变频调速节能
送风机 加热、制冷控 制器
变 风 量 空 调 系 统 工 作 原 理 示 意 图
回风
第36页
送风温度
回风
6.3变风量空调技术
三、系统特点与适用范围
与定风量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相比,变风量
空调系统具有区域空气温度可控,空气品质好、部分负荷时 风机可调速节能和可利用低温新风冷却节能等优点,三种系 统的比较见表6.3.3。
第17页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二、主要技术内容
4、管线综合布置的六大原则
原 1 则 说 明 小管让大管,越大越优先
如空调通风管道、排风排烟管道、冷冻水主管道、冷却水管道等由于是大截面、 大直径的管道,占据的空间较大,如发生局部返弯,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大, 应优先作布置 如:生活污水排水管、粪便污水排水管、雨水排水管、冷凝水排水管等都是靠重 力进行排水,因此,水平管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这是排水顺利的充分必要条 件。有压管道主要指管道内的介质靠前、后端存在的压力差距来进行输送的。所 以有压管道与无压管道交叉时,有压管道应尽量避让无压管道。 由于动力性管道本身对于建筑功能的保证和影响范围都较大,为了保证整体的利 益,一般性管道应避让动力性管道。 由于弱电线路,如:电信讯号、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线路等易 受强电线路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 在热水管道、蒸汽管道的附近因为有辐射热量,电缆、电线的绝缘层不宜受热。 因此热水及蒸汽管道的四周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对于不属于以上几条的管线,如发生位置冲突应以那种管线改造所产生的成本低 作为避让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