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因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价值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的精神价值走向。

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情况如何?据这一次调查显示,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来看,大学生思想纯净,理想高远,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多数具有较高的责任感。

但是,勿庸讳言,一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明显淡化的现实令人担忧,他们漠视自己的责任,不愿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本文将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综述,并为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为完整、系统化的政策建议。

调查目的: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

大学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使其积极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形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此,在实践之前,我上网搜集了调查报告的相关资料,认真研究了这次实践活动的行动安排、计划方案,从而以确保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广度、有深度的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由本组成员全程负责,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2份,其中有效问卷是30份,有效率为75%,符合问卷调查的一般规律和标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内容:Ⅰ。

次实践我们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①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②你是否认为应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③你是否参加过爱心活动④你是否愿意做些工作,改变你认为社会存在的弊端⑤你是否在公共场所注意自己的行为等Ⅱ。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拟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及实施方案: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够客观。

②行为上重视个人价值,轻视集体与社会的价值。

③实践上重视权利的享受,轻视义务的履行等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成因①不同思想文化的冲击。

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③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单一化。

④家庭环境的影响。

㈢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①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认知能力。

②要善于挖掘校园生活的育人功能,发挥体验教育的重要作用。

③要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④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字: 社会责任感价值观淡化提升民族精神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调查分析: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特征1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社会责任感的比例不高。

34%的人认为非常缺乏社会责任感,42%的人有一点缺乏,10%的人认为不缺乏,还有14%的人不清楚。

这些数据反映出我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相当薄弱。

相比过去,他们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但这种自我责任感明显强于社会责任感。

同时当今大学生也普遍表示当前最缺乏的就是社会责任感。

所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容忽视。

2 对于去服务大西北、省内不发达地区、基层的问题上,只有12%的在校大学生会去,而有14%的大学生是为了有利于今后就业工作,从此数据再一次反映出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意识明显强于社会责任感。

3 对于是否认为应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别人困难时尽力帮忙的问题,有46%的大学生认为别人在困难时应尽力帮忙,只有10%的大学生认为不应该,44%的大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

4 20%大学生认为见义勇为牺牲自己不值得。

普遍学生反应:“社会需要见义勇为,我们赞成见义勇为,但我们要在思想考虑完全和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实施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见义勇为的结果都是想帮助成功,盲目的行为再勇敢也只能带来更大的伤害和损失,让我们运用智慧去勇为,期待一个好的结果。

见义勇为虽好,但是帮助别人之前,要先想好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

如果你还没有能力保护好他人和自己,那么就不要冲动。

遇到事情,我们应做到见义智为。

情形假设者有之、认为应理智趋避者有之,媒体的社论一贯地取中庸之态,无甚定论。

我敬佩英雄的行为,而我也必须承认自己类似情形下的弱势。

我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无法判断什么情形下才是既能保护自己又能见义勇为。

”5 对于在公交车上你看到扒手在行窃,你会怎么做的问题,有40%的学生采取悄悄提醒受害者,有26%的学生会采取与其他人一道制止,只有4%的大学生对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冷漠的态度6 “你是否会闯红灯,或横跨栏杆”,38%的大学生偶尔,因为有要紧事。

26%的大学生表示在车比较少的时候会闯红灯,跨栏杆。

还有16%的学生表示经常闯红灯、横跨栏杆,只有20%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

7 有20%的大学生十分愿意做些工作,改变你认为社会存在的弊端,有24%的大学生不知道,还有28%的大学生不愿意。

结论: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民族、社会举足轻重,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社会责任感从广义上说是指个人、组织对自己、他人、家庭及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从狭义上说是指个人、组织对社会的责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要求高校及其教师有针对性地通过理论灌输、理性分析引导、情境激发、行为养成、实践体验等途径,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形成、巩固、提升和发展。

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来看,大学生思想纯净,理想高远,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多数具有较高的责任感。

他们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并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时代风采。

但是,勿庸讳言,一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明显淡化的现实令人担忧,他们漠视自己的责任,理想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弱化,意志品质比较脆弱,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愿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等,具体表现为:1.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够客观。

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不够均衡,甚至把社会责任感与家庭责任感混为一谈。

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社会责任感与自己毫无关系,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

一旦触及到具体问题,他们总是寄托于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只是一味的抱怨环境、而行动上无所作为,这实际上也是责任心缺乏的表现。

2.行为上重视个人价值,轻视集体与社会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对竞争的压力,开始标榜个人主义,轻视集体与社会的利益。

他们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利益,轻视集体主义,对社会缺少主人翁责任感。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过于强调自我。

3.实践上重视权利的享受,轻视义务的履行。

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大学生在提到社会责任感时,总是苛求别人,苛求社会该怎样做。

但在自身的义务履行方面,却又避之不谈,他们忘了自己有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很明显他们存在着从意识到实践的断裂,如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缺少积极实践的行为。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成因1.不同思想文化的冲击。

在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人活在各种责任之中,人的个性,自由很少得到释放,人的个性被禁锢。

而随着多种文化的冲击和碰撞,西方国家的一些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解放等观念,被一些大学生不加分析的借用。

他们过分注重自我,而忽视个人与社会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现代化的今天,西方的个性文化使大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个性和自由的展示,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2.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随着价值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中滋长了个体本位观念,为己观念,金钱万能观念。

这三种观念导致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不正当竞争。

这些观念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3.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单一化。

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重政治教育,而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不足。

学校总是希望培养在思想品德方面完美的人,经常要求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却很少倡导学生关心、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结果是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毫无责任感可言。

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至今仍占主动地位,学生主动参与的少,其社会主体意识在这种教育中并未得到有效的增强。

4.家庭环境的影响。

亲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分关爱,使得他们习惯于索取与享受而疏于付出和奉献。

一些父母甚至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使得他们的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意志薄弱,抗挫折力差。

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意志显得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的要求低而少。

因此,很多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淡漠与家庭教育不无关联。

三、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丰富和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深厚的人文底蕴。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摆脱非文明、低级趣味的影响,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人类命运的关爱、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一是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融入教育中。

二是拓宽视野,重视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

三是重视隐性教育,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人文教育。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内第二课堂培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定时间的积淀。

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

一是要广泛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努力使责任意识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意识和规范;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覆盖力和影响力;三是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责任感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社会大课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知、情、行的统一,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重要途径。

首先,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承担责任,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实践中产生了愉快体验,才会在今后更乐于参与类似的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和巩固己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层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