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气肿中药药方

肺气肿中药药方

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患者的家庭护理常识要有良好的居住环境1、房间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房间室温应相对稳定,一般以18~20℃为宜。

冬季应该有取暖设施。

用煤炉取暖时,切忌把室温搞得时高时低,使患者受凉感冒,加重病情。

同时,由于冬季空气干燥,房间内室温又高,会引起患者呼吸道粘膜干燥、咽喉痛等,使得痰液更加粘稠,不易咯出。

所以,应适当增加房间内的湿度,如使用空气加湿器,或将水放在铝制饭盒等易导热的容器内,置于暖气上,用煤炉取暖的,可将水壶置于煤炉上为空气加湿。

房间的相对湿度应以50%~60%为宜。

2、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由于受凉感冒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所以在冬季,房间总是门窗紧闭,轻易不出门。

其实,开窗通风,可以放走房间内污浊的空气,换进清新的空气,不但降低了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密度,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避免污浊的空气给患者带来烦躁、倦怠、头晕、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所以适当增加开窗通风换气的次数,使室内空气保持流通、新鲜是非常重要的。

3、避免有害及刺激性气体刺激。

应特别注意避免有害及刺激性气体如烟雾、粉尘、煤气等对呼吸道的刺激。

可采用湿式扫地、扫床方法,即在扫帚外包裹一层湿毛巾再进行清扫,或在患者不在的情况下打扫卫生,以防止尘土飞扬。

厨房内最好安装排气扇或抽油烟机,避免腥辣油烟对患者造成呼吸道刺激。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戒烟。

国内外的研究均证明吸烟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吸烟时间愈长,烟量愈大,患病率也愈高。

戒烟后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所以,有吸烟嗜好者应戒除。

2、加强营养,合理膳食。

患者因病程长,胃肠功能弱,进食少,长期大量咯痰者蛋白质消耗较多,造成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

冬季天气寒冷,故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核桃、大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蜂蜜、山药、白果、核桃、梨、枇杷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适当食用。

患者的饮食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并要控制食盐的摄入。

性支气管炎多由过敏引起。

虾皮、虾米、螃蟹、咸菜、霉变食品等,均可诱发支气管的发作,故应避免食用。

若食欲欠佳,可给予半流或流质饮食,注意调节好食物的色香味。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至少饮3000毫升,以保持呼吸道湿润,使痰液稀释,利于咯出。

3、适当着衣,注意保暖。

患者耐寒能力差,体弱怕冷,当遇到寒冷刺激时,易引起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调查研究表明:感冒后约有80%可引起肺部感染。

所以,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冬天外出要戴口罩和围巾。

常言道:"寒从足起",慢支患者应特别注意双脚的保暖。

4、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爱好,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如练深呼吸、练气功、打太极拳、慢跑、饭后散步等。

这样可使呼吸加深加快,有利于肺部的气体交换,增加氧气的摄入和代谢废物的排出,以改善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主动排痰的能力。

另外,患者应尽量少到人多的地方如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尤其在流行期间,更应格外注意。

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在疾病发作期间,患者往往感到咯痰不畅,胸闷气急,这是因为痰液过于粘稠,附着于支气管壁,难于用咳嗽的方法使之排出的缘故。

因此,除了可根据医嘱服用抗感染及化痰药物治疗外,掌握正确的方法促进痰液的排出,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避免因痰窒息导致的悲剧发生。

1、雾化吸入法: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器,也可使用简易蒸气吸入以使气管内分泌物湿化,易于咯出。

方法:选一保温杯,盛半杯开水,将口鼻入杯口,用力吸蒸气,反复多次,待水稍冷再换开水,便可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将痰顺利排出。

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2、翻身、叩背法: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在气候较为温和的中午,设法让稍能走动的患者在室外漫步;畏惧寒冷者也应在室内活动。

即使是确实不能起床者也应由家属经常为之翻身、叩背,因为这些活动能够产生体位改变和肺部震动,利于痰液排出。

叩背方法:将五指并拢,掌心屈曲,顺气管走向,由下至上、由两侧向中间轻叩患者背部,同时鼓励患者咳嗽。

合理用药1、合理使用抗生素。

患者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错误地认为抗生素能预防感冒。

实际上多种抗生素交替或错误配伍使用可致使产生菌群失调及致病菌耐药,增加了条件致病菌甚至是霉菌感染的机会,加大了治疗难度。

患者应改变错误认识,病情缓解期间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或按医嘱用药。

2、合理使用镇咳药。

患者通常咳痰无力,这时如单纯使用镇咳药物,痰液不能排出反而会加重病情。

所以,按医嘱服药十分重要。

如发现患者有明显气促、紫绀,甚至出现嗜睡现象,应考虑病情恶化,要迅速送医院。

方红10克,米粉500克,白糖200克。

橘红研细末,与白糖和匀为馅;米粉以水少许湿润,放蒸锅屉布上蒸熟;冷后压实,切为夹心方块米糕,不拘时酌量食用。

[方一]本方燥湿化痰,理气健脾,适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肺气肿,此种肺气肿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方二]生石膏30克,杏仁泥10克,冬瓜仁20克,鲜竹叶lO克,竹沥20?30克。

将生石膏、杏仁泥、冬瓜仁、鲜竹叶(洗净)共人砂锅煎汁,去渣,再分数次调入竹沥水,日分2叫次饮用。

本方宜泄肺热,化痰降逆,适用于痰热结肺所致的肺气肿。

此种肺气肿的特点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或夹血色,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哧,苔黄或腻,脉滑数。

[方三]黄芪30克,白术20克,茯苓30克,乳鸽1只。

将乳鸽(未换毛的幼鸽)浸入水中淹死,去毛和内脏,放人炖盅内,加适量水,再人黄芪、白术、茯苓(洗净),置于蒸锅内,隔水炖熟,加少许食盐,味精。

在正餐时食用,每天一次。

本方益肺止喘,适用于肺虚所致肺气肿。

此种肺气肿的特点为喘促,气短不足以息,语气乏力,苔白滑或腻,脉细软。

[方四]党参10克,黄芪9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半夏各6克,陈皮12克,苏子、莱菔子各9克,白芥于12克,大枣10枚。

将大枣、陈皮除外,其余各药熬汤,除药渣,将其汤煮大枣和陈皮,开锅10分钟后,吃大枣,喝汤,去陈皮。

本方健脾益气,化痰平喘,适用于脾虚所致肺气肿。

此种肺气肿的主要特点为喘促,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痰多质稀,四肢倦怠,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或薄腻,脉细软。

[方五]核桃仁50克,萝卜子(研粉)、冰糖各10克。

将冰糖先熬化,再加入上药拌匀,制成糖块,每日时时含化。

本方补肾平喘,适用于肾虚久喘。

此种肺气肿为咳喘日久,短气息促而难以接续,动则大甚,痰吐起伴,伴有腰膝酸软,脉微细。

[方六]黑苏子、陈皮、半夏、当归、厚朴各9克,沉香末(冲)、肉桂各2.5克,前胡、杏仁各9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除疲降气,适用于肺气肿。

[方七]黄芩、瓜蒌仁、半夏、胆星、橘皮、杏仁泥;枳实、姜竹茹各9克。

水煎服,1日l剂,早晚服。

本方清肺化痰,运用于痰热所致的肺气肿者。

[方八]沙参12克,麦冬、五味子、杏仁、玉竹、贝母各9克。

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本方补气生津,适用于气津两伤所致的肺气肿。

[方九]熟地、山萸肉、五味子各9克,肉桂2.5克,补骨脂、胡桃肉各9克。

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补肾纳气,适用于肾衰所致的肺气肿者。

[方十]苏子10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10克,山药60克,人参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本方扶正祛邪,降气化痰,适用于痰涎壅盛所致的肺气肿。

[方十一1莱菔子适量,粳米2两。

将莱菔子炒熟后研末,每次取1卜15克,同粳米煮粥。

本方化痰平喘,行气消食。

适用于咳嗽多痰,胸闷气喘,不思饮食,嗳气腹胀之肺气肿。

[方十二]粳米60克,川贝5?10克,砂糖适量。

先以粳米60克,砂糖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调人川贝母极细粉末5?10克,再煮二三沸即可。

温热服食。

润肺养胃,化痰止咳。

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等症。

[方十三]射于10克,麻黄、白芥子、莱菔子各9克,苏子10克,皂荚12克,旋复花、紫菀、款冬花各10克,半夏、杏仁各9克。

若外感风寒,痰从寒化,寒重于饮而咳重于喘者,加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甘草;饮重于寒并兼有郁热而喘重于咳者,加厚朴、石膏、细辛、干姜、五味子;饮寒并重而喘咳并重者,加生姜、细辛、五味子、大枣;外感风热,痰从热化,热重于饮者,加石膏、生姜、大枣、甘草;饮重于热者,加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石膏;饮热并重者,加厚朴、石膏。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肺气肿,其临床主要症状如: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方十四]黄芩、桑白皮、全荞麦各10克,杏仁、半夏各9克,款冬12克,苏子、贝母、黄连、山栀各9克。

若痰多而粘稠,加皿蒌、射干、海蛤粉;痰涌便秘、喘不能卧,加大黄、风化硝、葶苈子;身热甚加生石膏、知母;口渴咽干,加天花粉、麦冬;咯痰气腥,配鱼腥草、冬瓜子。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清泻痰热,降气而喘,适用于痰热结肺所致的肺气肿,其主要临床症状如: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或夹血色,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苔黄或腻,脉滑数。

[方十五]党参9克,黄芪10克,沙参、麦冬各9克,熟地10克,五味子、桑白皮、紫菀各12克。

若短气喘促明显,加冬虫夏草、钟乳石、甘草;喘逆、咳痰稀薄,去桑白皮,加款冬、钟乳石;恶风自汗明显,加白术、防风;动则喘甚,加山萸肉、胡桃肉;食少便溏、腹中气坠,加升麻、柴胡,同时重用黄芪、党参;呛咳烦热、苔少舌红,加玉竹、百合、石斛、诃子。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益气养阴,舒肺止喘,适用于肺虚所致的肺气肿,其主要临床表现如: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痰稀色白,自汗畏风,经常感冒,舌质淡红,脉细弱;若呛咳痰少质粘,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色潮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十五]党参10克,黄芪、白术各9克,茯苓12克,甘草、陈皮各9克,半夏6克。

若痰多质粘且咯吐不爽、脘痞、苔腻,加川朴、苍术;大便易溏,加淮山药、薏苡仁、煨木香、砂仁,或平时常服香砂六君子丸、健脾丸、理中丸等;四肢逆冷、形寒锩卧,加附子、肉桂、胡桃肉、紫河车,亦可服金匮肾气丸。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健脾益气,化痰平喘,适用于脾虚所致的肺气肿,其主要临床症状如:咳喘日久,短气息促而难以接续,动则尤甚,痰吐起沫,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伴形寒肢冷,自汗,面青唇紫,舌苔淡白或黑润,脉微细或沉弱;或面红烦躁,口咽干燥,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十六]熟地10克,山萸肉12克,山药15克,紫河车6克,胡桃肉、补骨脂各9克,鹿角片6克,肉桂9克,附子6克,五味子9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