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与言语
04 怎样与人沟通
章节 PART
1.最基本的人性入手我们知道,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其 它事物感兴趣,换句话说,一个人关注自己胜过关注别人或别的事物一 万倍。所以,在与别人交谈时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他们自己。尽量 使用这些词--“您”或“您的”而不是“我”,“我自己,我的”。
2.巧妙的赞同别人任何时候,赞同在沟通中都非常重要。学会赞同 和认可。(培养成一个自然而然赞同别人和认可别人的人)当你赞同别 人时,一定要说出来。(有力的点头并说“是的”,“对”或注视着对方 眼睛说:“我同意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很好”。当你不赞同别人时, 请万万不可告诉他们,除非万不得已。当你犯错误时,要敢于承认。避 免与人争论,正确的处理冲突。
章节 PART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典故: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 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 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公明仪不 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 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 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 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 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低头一个劲地吃草。公明仪想,这支曲子 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 继续悠闲地吃草。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 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 不吱声地吃草。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 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 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
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走来了,他用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
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
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
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所以,不要对 牛弹琴,而要对牛讲“牛语”!沟通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在 管理当中,沟通的主导责任是管理者自己。
3.学会聆听很多人觉得,沟通一定要说,其实如何巧妙的聆听别人。 聆听时,注视说话人。(用目光注视对方的双眉间,可以营造轻松的气氛) 不要打断说话者的话题。巧妙、恰如其分的提问。(提问也是一种较高 形式的奉承)用心聆听,了解对方脾气,性格,同时可发掘对方的需求, 发 现别人所想要的东西,然后告诉他们你愿意帮助其达成目的,以及如何 帮助他。
全一样,所以考虑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要学会真正站在
对方的立场上,才会理解他们,才懂得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
所以,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去理解他要传递的
东西。
5.包装坏消息。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通常会安排助手去
回复有求于他的人,有时在拒绝人时,都会格外恭敬地招待对
方,如请他吃点心或午餐等。当然,换个角度说话也是必要的。
1.学会配合对方,在对方说的很有道理的同时,要积极作 出赞同的回应。这样会给对方带来共鸣,让沟通达到善解人意 的效果。
2.学会尊重对方,不管对方说的是否正确,都不要当时就 指责或者批评。可以在事后单独有礼貌的跟对方说明一下,这 样对方也很容易接受。
3.换位思考别人,跟对方交流,要将对方的说的话放在自 己的身上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更 好的理解对方。
果然,到现在某经理也没有搞定客户乙。 某经理不是没有能力,但是讲话太不注意小节,结果造成 了不必要的麻烦,实在应该引以为诫。
章节 PART
古人孔子说过:“言不顺,则事不成”。 鬼谷子人际兵法是古代游说技术的集大成者,古代纵横家
们就是凭借出色的口才来说服那些帝王将相们的。鬼谷子认为, 人之常情是:一说出来的话就希望被别人接受;二做出来的事 就希望能够成功。
06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章节 PART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说服别人就要研究:“人 类性格”的类型与人类感情之间的关系;“人类性格”的类型 与人类道德之间的关系;“人类性格”的类型与人物年龄之间 的联系;“人类性格”的类型与人类“命运”如:出身、财产、 地位之间的联系;等等。
比如导购员要告诉顾客她的脚一只大一只小,比起告诉他“您的
这只脚比那只脚大”,说“太太,您的这只脚要小于那只脚”更可
能让顾客买单。
章节 PART
6.大智若愚。追求卓越是每个人满足自己成就需要的必然, 但小心别让自己完美的光芒刺痛别人的眼。特别是面对一些比 较顽固、保守或对你有敌意的人,一开始不要总想着证明自己 来让对方心服口服,适当地收敛一些、中规中矩,“润物细无 声”地接近更多人。而后,再在适当的时候一鸣惊人也不会埋 没自己。有一位管理心理学家就特别指出,即使是与下级讲话, 也不要一口一个“我”字。
客户说:“某某客户是个小公司,我们是大公司,请你不 要用小公司与我们比较!”
也许你会说这是新手们常犯的毛病,那么我曾经听说过这 样一个故事:一次,某经理请客户甲吃饭,由于客户甲与客户 乙关系很好,于是一起邀来吃饭。
席间,某经理夸夸其谈,说他们公司多大多大,他本人多 有本事,如何会做生意云云。
客户乙属于那种爱较真的性情中人,当某经理说道“没有 我搞不定的客户”时,客户乙一拍桌子,指着某经理说道: “如果这样说,我你就搞不定!”
章节 PART
显然能够明白:问题不在牛,而在弹琴的人。如果你对着
牛来弹琴,牛能明白吗?当然不能明白。那谁之错?显然是弹 琴之人。若想实现对牛弹琴,首先要会讲“牛语”。这说明在
执行当中,面对听不懂的下属,我们也要学会“牛”语了。否 则你的下属怎能执行好呢?甚至被我们称之为“不拔不动”。
我们再看一则故事:从前有位秀才,夜晚被蚊子咬醒,于
是对睡在旁边的夫人说:“尔夫被毒虫所吸也”。秀才看到夫
人没有反应,又大声地说了一遍:“尔夫被毒虫所吸也”,夫 人还是没有反应。此时,秀才大怒:“老婆子!赶快起来,你 老公被蚊子咬死了”。妻子闻声,赶快起来,赶走了蚊子。
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属下听完你的工作指示,而无动于衷。
谁之错?主管。那么要想让属下立即行动,首先要了解属下, 用属下容易接受的方式与之沟通,才是上策。有一个寓言故事:
3.理解到全部完整的信息。有句俗话叫做,那着半截就开
跑。是只听别人说话,只听一半,就以为全部理解了,然后可
能会有错误的举动或者错误的理解。也许后面半句话跟前面说
的表达的意思完全是不一样的呢?所以我们要理解表述者完整要
表达的意思才不会产生误解。
章节 PART
4.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任何的两个人,所有的经历都不完
因此,游说的关键在于掌握扬长避短的策略,例如:我们
极力宣传某种行为的利益,是因为我们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利益; 我们极力宣传某种行为的危害,是因为我们不擅长这种行为的 操作;掌握了扬长避短的沟通策略,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游说人 物了:与精明的人交谈,要思路广博,多方论证,避免纠缠一 点不放;与知识广博的人交谈,要善于抓住重点,辨析事理; 与地位高的人交谈,不要表现出一种自卑的气势;与自觉富有 的人交谈,要从人生意义、社会价值等方面来发挥;与自觉贫 穷的人交谈,要从如何获利的角度来探讨;与地位低下的交谈, 要表现出充分的尊重来;与有魄力的人交谈,要表现出果敢的 一面来;与愚蠢的人交谈,要从最有说服力的几个要点来反复 阐述;针对不同的目标对象,有策略地沟通,东西方自古以来 都有类似的看法。
其中经典案例有: 一次,某公司的行销人员拜访一位客户,这位行销人员问 客户:“什么时候讨论我们的产品啊?” 客户说:“要下个月。” 行销人员说:“这么久哇,能不能这个月就讨论呢?”
章节 PART
客户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愿意什么时候讨论 就什么时候讨论!”
这位行销人员并不气馁,又谈起了别的话题:“某某客 户已经与我们合作了,你们也应该与我们合作。”
章节 PART
4.巧妙的说服别人当你说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时,人们通 常会怀疑你和你所说的话,所以,不要直接阐述,而是引用他人的 话,让别人来替你说话,即使那些人并不在现场或那个人并不存 在。因为人们通常很少怀疑你间接描述的事实的真实性,会认 为你是站在他一边看待和分析问题的。然而,当你直接说出来 时,他们就会深表怀疑,没什么原因,仅仅是因为那是你说的。因 此,要通过第三者的嘴去讲话。2019沟通言语技巧演讲人:目录
CONTENTS
01
沟通是什么?
02
沟通定义
03
沟通技巧
04
怎样与人沟通
05
沟通执行力
06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07
注意事项
01 沟通是什么?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怎样才 能与他人很好的进行沟通,让更多的人原意与你沟通,这需要 一个人具有很好的语言说话技巧。与人沟通说话的技巧,是一 门很深的学问。
7.不“抢功”。心理学发现,当人们发现领袖出现一点个 人主义的苗头,就会变得冷漠,甚至出现敌对的情绪。相反, 藏身幕后、不那么抛头露面的领导更会受到普遍的尊重。《纽 约世界报》的创始人和出版人普利策就曾对他的编辑们说,如 果在一个紧急时期他所发的命令违背了该报的政策的话,编辑 们可以不予理睬。学会谦让,在人际交往中绝对是“退一步海 阔天空”的事。
4.学会总结,与对方交流之后,认真的回味一下沟通的内容, 仔细的总结一下有哪些收获。每一次的沟通或多或少都会有收 获的。
02 沟通定义
沟者,构筑管道也;通者,顺畅也。 沟通的目的是让对方达成行动或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和情 感,即沟通的品质取决于对方的回应。良好的沟通是要说对方 想听的,听对方想说的。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进行有效的 编码、解码与反馈。所以,真正的沟通力是100%的责任沟通, 不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理解,将“对牛弹琴”沟通责任 彻底归于弹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