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领巾真好”

“红领巾真好”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会写“跃、蹦、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之美。

3、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想象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体会小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的压韵美;在指导朗读中体会小鸟的快乐;学习诗歌的创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享受音乐之美
导语:孩子们,你们今天显得特别有精神。

老师奖赏你们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请你们闭上眼睛,侧耳倾听,美妙的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注意把话说完整)
1、孩子们沉醉在悦耳的乐曲中,听得如痴如醉。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了?
2、这真是一群()的小鸟。

3、你看,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用我们稚嫩的语言描绘出这美丽的画面。

有位诗人为这群可爱的小鸟写下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读诗的题目。

齐读课题《“红领巾”真好》,请认真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诗歌之美。

1、听课文录音
2、这首诗歌就藏在我们的课本中,小朋友打开课文126页,轻轻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宝宝找下面的苹果树叶帮忙,努力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对自己喜欢的小节可以多读几次。

3、小朋友读得津津有味,可投入了。

本文有三个小节,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多人分节读诗。

4、课文读了好读次,你们发现了吗?这诗歌中,这样的词组特别多——(大屏幕显示:蓬松的羽毛)读词、蓬松是什么意思?诗歌中说蓬松的——羽毛,那同学想还可以说蓬松的什么?
你们在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词读一读吗?
老师把你们找到整理了一下看出示(可爱的小鸟、机灵的小鸟、翠绿的树苗、崭新的木牌)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读好这些词能帮助我们读好诗歌,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读这些词语——
5、小朋友,其实诗歌中还藏着一大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自己轻轻地读每句末尾红颜色的字,你发现他们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点?
这些字的韵母都有ao,这叫压韵,读起来特别好听,有韵味。

6、请三个孩子在读这首诗歌,一起感受诗的韵味。

三、研读诗歌,感悟语言之美。

让我们一起走入清晨的树林——
1、引读——清晨,林中谁最快乐?指名两学生回答板书:快乐
A生读第一小节,借助拼音读准词语。

瞧,可爱的小鸟在枝头干什么?(——读词)
B谁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两个词语,指名读——多人读(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C带到句子里,读出词的味道。

把词语送回句子,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谁来读这小节?
D发挥想象,快乐的小鸟,你们叽叽喳喳的在唱些什么呀?
2、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入树林时,这群可爱的小鸟就要开始工作啦!你瞧,一只只都飞出去了。

A引读——清晨,林中谁最活跃?学生一起朗读第二小节
谁来读读这两个词(扑棱棱)你真棒,这个词你也读对了,这个字单个时候读第二声,跟读;在这个词组里读第一声。

(多人读)小鸟拍动翅膀时发的声音是怎样的,你们想听听吗?你们听—(放课件)读扑棱棱,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我们叫他象声词。

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象声词还有很多,我们来积累一下吧。

上课了,铃声——(丁零零);天上乌云密布,打雷了,雷声——(轰隆隆);下大雨了,雨声——哗啦啦,下小雨呢——淅沥沥
B、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扑棱棱,小鸟拍动翅膀,飞来飞去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小节?
机灵的小鸟,你为什么飞得这么快?
怪不得你使劲地煽动翅膀,发出扑棱棱的声响。

原来——引读最后一句
机灵的小鸟,你为什么飞得这么急呀?
怪不得,你飞快地煽动翅膀,发出扑棱棱的声响。

原来——引读最后一句
C、怪不得小树苗笑了,长得更翠绿了,长得更高了。

翠绿的树苗会说些什么呢?
D、合作读老师问,你们答。

林中,小树茁壮成长,小鸟快乐生活,有谁的功劳?我们下节课再学。

四、激发兴趣,寻找创作诗歌的乐趣
要求1、说一说:说说森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正忙着呢!
瞧,这是谁呀?(蜻蜓)怎样的蜻蜓?它在哪里干什么?
要求2、读一读:读一读老师创作的诗。

老师把小朋友说的话,模仿课文写成了一节小诗,一起来读读吧。

小朋友真了不起,你们都成为小诗人了。

要求3、说一说:同桌合作选一种小动物,选一种诗的形式来说说。

要求4、写一写:请把你们创作的诗写下来。

学生合作,老师巡视指导。

出示:清晨,(哪里)谁最(怎样)?
是()的(),
,。

清晨,(哪里)谁最(怎样)?
是()的(),

一会儿(),一会儿()。

4、展示交流
五、快乐写字,领悟书写之美。

这节课,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出示——跃、蹦、晨
给生字找个朋友。

齐读,你发现了什么?足字旁是足变过来的,
师讲解字形,并范写。

生写——展示
总结: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小鸟快乐的生活,树木茁壮的成长,有谁的功劳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