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专题九第27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四川成都高三摸底,18)胡佛政府对苏联的出口采取了许多歧视性措施,还极力怂恿一些欧洲国家也抵制苏联商品。
到1933年,苏联对美国的出口额仅为1929年的32.25%,从美国的进口额还不到1930年的6.3%。
胡佛政府的这些措施()A.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B.导致了美苏两国加紧冷战C.中断了苏联工业化进程D.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解析:选D材料中,胡佛政府的措施导致了苏联对美国进出口额的下降,而且还“极力怂恿一些欧洲国家也抵制苏联商品”,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故选D项;由学过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知识可知,这些措施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而非缓和,排除A项;美苏两国的冷战是在二战后,B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中的措施影响了苏联的进出口额,但是并没有中断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且当时正值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其工业迅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工业化,排除C项。
2.(2019届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34)下图是某国1927~1936年的一项数据统计。
根据此图变化趋势判断该统计是()A.美国社会的失业人口B.苏联工业的产值增长C.中国大豆的外销总额D.日本侵华事件的次数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1927~1931年数据不断攀升,而1931年后迅速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抗日战争的爆发影响了中国大豆出口,故选C项;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失业人口急剧增加,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使得苏联工业持续发展,排除B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速侵华步骤,排除D项。
3.(2020届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调研,9)下表是1929~1938年部分国家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表,对其解释正确的是()A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C.四国都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D.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最大解析:选D据材料,1929~1932年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制造业份额下降了将近12个百分点,对比苏联、日本、德国,其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危机,材料中1932~1937年份额有所增加,排除A项;1921~1928年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期,排除B项;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未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排除C项。
4.(2019届广东二模,35)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和大萧条期间,当地银行无一倒闭,而且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
这主要说明旧金山湾区经济()A.在危机中整合发展优势B.得益于新政的工程规划C.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提D.运用了凯恩斯主义理论解析:选A据材料“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可知,旧金山湾区经济发展得益于大型工程建设以及各区域的联系整合,故选A项;据材料“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和大萧条期间”可知,此时新政尚未开始,排除B项;据所学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提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排除C项;据所学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材料涉及时间不符,排除D项。
5.(2019届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一模,34)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
这些做法()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解析:选C由材料“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可知,政府出资鼓励人民参加各类工作,是以工代赈的思想,故选C项;“实现了充分就业”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社会救济而非社会福利,排除B项;材料强调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非新政的可行性,排除D项。
6.(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高三开学摸底,28)有学者指出,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联邦项目的反对者在对项目审核时,也许会对其构成、人事或者成本持有异议,但却很少有人认为本质上而言,联邦政府层面不能从事这些项目。
这体现出()A.美国联邦政府项目受到严格审核B.美国联邦政府获得了企业经营权C.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受到了认可D.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已形同虚设解析:选C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再结合题干“反对者在对项目审核时,也许会对其构成、人事或者成本持有异议,但却很少有人认为本质上而言,联邦政府层面不能从事这些项目”,可知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故选C项;通过题干可知,美国联邦政府的项目受到严格审核,但这只是题干的一部分内容,不能概括全面信息,排除A项;通过题干可知,美国联邦政府的项目属于公共项目,其经营权不属于企业,排除B项;题干没有述及美国三权分立体制问题,排除D项。
7.(2020届河北唐山高三摸底,34)1934年,美国公共工程管理局规定:针对各个城市负责大型公共工程建设和运营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果所负责的工程全部位于该城市的行政命令区划之内,那么,管理机构的官员不得由城市官员兼任,否则不能获得联邦拨款。
这一规定使联邦政府与纽约市政府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
由此可知()A.新政措施与地方利益不一致B.地方政府抵制联邦权力扩张C.美国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缺陷D.“以工代赈”遭遇重大挫折解析:选B“这一规定使联邦政府与纽约市政府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可以看出国家权力与地方权力发生冲突,遭到地方权力的抵制,故选B项;1934年是新政时期,摆脱经济危机是共同的利益,排除A项;“这一规定使联邦政府与纽约市政府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这一结果正是中央和地方制衡的结果,符合宪法的精神,排除C项;“所负责的工程全部位于该城市的行政命令区划之内,那么,管理机构的官员不得由城市官员兼任,否则不能获得联邦拨款”不是救济的问题而是权力的分配问题,排除D项。
8.(2019届广东汕头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34)1905年,纽约州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法律被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无效,理由是该法破坏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契约自由”。
该判决结果在30年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在1937年的新判例中推翻。
这反映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A.对立法机构的制衡逐渐减弱B.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C.逐渐代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D.对案件的审判取决于民意要求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盛行自由主义,而30年代主张放弃自由主义思想这说明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故选B项;据材料“该判决结果在30年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在1937年的新判例中推翻”,可知是时代观点改变判决而不是司法与行政的关系,排除A 项;美国最高法院代表资本家的利益,排除C项;据所学,最高法院对案件的审判取决于对宪法的解释,排除D项。
9.(2019届山东济南高三上学期期末,22)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承诺“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这些举措()A.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B.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C.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D.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解析:选C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结合题干所述内容可知,这些举措有效地缓解了当时的供需矛盾,防止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故选C项;题干中没有述及工人的政治地位问题,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产生于1929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排除B项;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会循环出现,排除D项。
10.(2019届湖北黄冈元月调研考试,33)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才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然而,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
这一现象说明()A.“新政”因遭到激烈反对而不断趋向保守、稳健B.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C.传统理念可改造成为改革服务的精神动力D.“新政”未改变“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解析:选C材料“古典主义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说明罗斯福赋予自由新的含义,故选C项,排除D项;“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没有体现不断趋向保守,排除A项;材料“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没有提到罗斯福试图让步,排除B项。
11.(2019届四川绵阳二模,34)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
”宣言主要反对新政()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解析:选D依据材料,反对新政的宣言中说“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结合新政内容,这应该是新政中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实施基本的生活保障,故选D项;新政中放弃金本位制,实施美元贬值是为了刺激出口,而非解决货币短缺,且与材料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无关,排除A项;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并没有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排除B项;举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与材料无功者不劳而获无关,排除C项。
12.(2019届湖南郴州一模,30)1935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国青年管理局后,在全国各个院校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学生可以当书记员、打字员或在图书室和实验室当帮手等,获得政府提供的薪金,从而完成学业。
这一举措在当时()A.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B.减轻了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C.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D.旨在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解析:选A材料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青年管理局,以工代赈,为青年人创造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故选A项;材料举措减轻政府的就业压力,与减轻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无关,排除B项;材料“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并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排除C项;材料举措减轻政府的就业压力,与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无关,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9届四川乐山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