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高考同题作文:人生精彩要有“读者
意识”
2019年浙江高考同题作文: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
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
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
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
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
审题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
本题先给了两种相对的观点,然后
用了类比手法。
将考生类比“作家”,将考生的生活类比为“作品”,对于读者的类比题目没有明说,需要考生化虚为实。
其实读
者可以是“别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等。
考生可以选
取其中一种观点阐述应怎样对待“别人”,可以写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写坚持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综合二者来写。
审题: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记叙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安排材料,顺着“起因-经过-
结果”的思路写下去。
这种结构最易安排,但也最难出彩。
其实一
些简单的结构技巧,如设置悬念式、穿插回放式、欲扬先抑式、画
面组合式就可以让文章多姿多彩。
写议论文要立好议论文的总体框架——基本结构是考场作文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
应试作文时间仓
促,不可能反复琢磨,须以基本结构为依托,迅速立好框架,才能
步步到位,写出切合试题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
议论文的
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要求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主题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
立好议论文
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
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
例文就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面
展开论证的。
事理叙述清晰、完整,文风清新自然。
行文如行云流
水般涓涓而来,又如在读者身边娓娓道来,给人以亲近贴切之感,
使人为之折服。
立意:我的生活我做主。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听取他人意见,让人生更多彩。
心怀他人,生活更精彩。
高考作文同题作文: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
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复活》时,如何处理小说结尾成了一个棘手问题。
依照他自己的设想,男女主人公应是幸福结合,然后双
双移居国外。
但以他的秘书为代表的一些读者则认为,这个结局处
理是回避俄罗斯社会的现状,无法体现男女主人公在精神上的复活。
托尔斯泰经过反复思考,采纳了这部分读者的意见。
今天我们阅读《复活》这部伟大的作品,在为其结局处理的深刻拍案叫绝时,是
否想到,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也就是一部作品,要让人生精彩,我们
要有“读者意识”。
什么是“读者意识”?我以为,就是对人生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和
重视。
人活着,崇尚自我,活出自我,诚然不错;但人毕竟生活在社
会中,有自我,更要有“大我”,我们并不是单为自己活着,同时
也是为亲人,为家庭,为国家,为社会活着。
没有“大我”,没有“读者意识”,单为自我的人生,万难称之为精彩!
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读者”能帮助我们匡正错误,廓清认识,沿着正确的方向走。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少不了父母
的叮咛,师长的扶掖,社会上各色成员的影响,他们就是我们的
“读者”。
我们心中有“读者意识”,就会尊重他们,思考他们的
建议,接受他们的批评。
钱学森的父辈痛感旧中国科技不振,勉励
子女勇攀科技高峰。
家庭、社会的“读者”给了钱学森鞭策。
他心
中有“读者”,自觉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国家的价值利益统
一起来,书写出了人生的精彩。
反之,一个人没有“读者意识”,
他极容易把个人的价值追求放在至上的位置,无视亲友父兄的教诲,任性自私,一心一意按照一己之私创作人生这部作品。
这样的“作品”难于精彩,就如诗人徐志摩的一生,留下多少遗憾,让后人唏
嘘!
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读者”是我们人生作品的审读者和评判者,他们能让我们的作品得到普及和推广。
人生天地间,如
朝露,如芦苇。
古人在痛感生命的脆弱时,也深刻明了生命的意义
在何处。
《左传》有言,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也就是说,我们人生这部作品有三方面内容:德行、功业、著述。
谁来审定、评判这部作品的“朽”与“不朽”呢?当然是“读者”——我们的同时代人以及后来者。
往圣昔贤中有些“德行”“功业”
足以彪炳千秋的,也不忘在其“著述”里写上诸如“使来者读之,
悲予志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类的话,把“读者意识”牢牢植根心中。
人生一世,奄忽天地逆旅。
坚守个性,坚持自我,固然可敬,但未必精彩,就如有些作家费尽心血写的作品,虽个性突出,藏诸名山,却无人赏读,终究无补于世。
心中有“读者”,舍“小我”而
为“大我”,善其身而能兼济天下,由此成就的人生这一部作品必
定像托尔斯泰采纳“读者”雅言构建的小说《复活》的结局一样,
精彩绝伦,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