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2章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2章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三物理第12章学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1节运动的描述教师寄语:求知是向上的阶梯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学习重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学习难点: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看教材图—1所示,看能得出什么结论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1. 自学“机械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举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比一比那个小组举例多)(2)小组内对所举实例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2.自学阅读“参照物”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参照物(2)对某一运动状态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请举例说明(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相同吗?请举例说明3.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达标检测1. 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 .选择不同的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性.2. 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的.3. 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4、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然绕地心转动,但是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宇宙飞船5、小骑自行车在沱江河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6.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受油机B.大地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7.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8.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C.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四、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还存在的疑惑五、课下作业:第2节运动的快慢编写教师:杜玲羊流中学教师寄语:自信心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习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公式学习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公式的应用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根据上节学习的机械运动,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平时所学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某一个物体而言的,即相对参照物而言。

提问: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小组内讨论)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1.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学生阅读教材P31第1、2、3段回答问题(1)在物理学中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采用什么样的方法(2)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它等于(3)公式单位换算:1m/s= km/h3.自学“闪光摄影”讨论教材图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

4.自学教材P33“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一下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举例说明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三、达标检测1、一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2min内通过的路程是,那么汽车在通过300m处的速度是m/s2、甲、已两辆汽车都向北行驶,甲车速度为10m/s,乙车速度为15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速度是,运动的方向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的速度是,运动方向是。

3、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 m/s,合 Km/h,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m/s。

4、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比乙的速度大,说明()A、运动时甲比乙用的时间短B、运动时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C、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所用的时间短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5、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A、sB、sC、2m/sD、s6、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它前2内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7、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一定相等8、一列180m长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30min,求这列队伍的速度是多少?四、自我小结:1、这节课我学到了2、我还有的疑问五、课下作业44第3节长度时间测量编写教师:杜玲羊流中学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学习目标: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通过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长度的测量学习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误差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生举例说明)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单位及换算1Km= m1m= dm1m= cm1m= mm1m= um1m= nm3、实验探究:刻度尺的使用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4、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和长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2)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5.、特殊测量方法(1)如何测硬币直径。

(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二)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时间单位还有、1h= min 1min= S2、秒表的使用(三)误差:1.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3.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怎样减小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随堂检测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3)一课桌的高为; (4)物理课本的宽为。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5、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6、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三、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还存在的疑惑:四、课下作业第4节力编写教师:杜玲羊流中学教师寄语:有一份辛劳就有一分收获学习目标:1. 知道力的概念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4. 会画出物体在某一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学习重点:1.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难点:1.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知学习与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3)学生看课文图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①。

②。

(4)点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

(4)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 看课本图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结论:。

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体验1N的大小: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力的三要素: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提出猜想3、探究:(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①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