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学案

XXXX初级中学 九年级 年级 物理 学科导学案 编号: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制人: 教研组长签字: 九 年级 ( ) 班 姓名: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厘清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 清晰重点难点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实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 新课导入学生闻到香味。

教师:“香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 认识扩散现象,了解分子的热运动1.演示实验:课本P3图13—1—2,学生观察并思考: (1)该实验说明了 。

(2) 叫扩散。

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如: , 。

2. 回答以下问题: (1)扩散现象说明了: , 。

(2)分子运动快慢跟 有关。

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 , , 。

探究二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3.演示实验:P4图13.1—4,观察并思考该实验说明了 请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 (2)为什么“破镜不能重圆”:● 总结梳理整合提高1. 扩散现象: 。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发生,还可以在 中发生,也能够在 中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 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间隙3.四川郫县豆瓣被誉为“川菜之魂”。

炒菜时,往锅中加入一点豆瓣,满屋子都会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 。

1.如图,在装着红棕色NO 2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板后,会发生 的现象,想让上述变化过程加快,应采取 的办法2.汉代一些墓室、祠堂里有雕刻着画像的石头,现有一块汉画像石,质量为500 kg ,体积为0.2 m 3,g 取10 N/kg.求:(1)这块汉画像石受到的重力; (2)汉画像石的密度.第二节 内能● 明确学习内容 ,厘清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 清晰重点难点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是等效的。

探究一 内能的概念(一)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_______; (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2.请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物体的内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结论是 。

(1)分子的热运动与_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2)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请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物体的内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结论是 。

. 探究二 热传递改变内能1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觉暖和了,而热水袋会渐渐凉下来 (2)夏天晒被子,棉被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 (3)冬天,人们往手心上呵气取暖 小组交流、归纳,回答下列问题(1) 叫热传递。

(2)热传递的实质是 。

(3)热传递的条件是 。

(4) 叫热量,单位 。

探究三做功改变内能2.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 原因: ,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说明 。

小结:(1) 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2)列举生活中做功改变内能的实例 。

活动探究四:群策群力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 能。

2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内能增加。

3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

这是通过 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 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图乙是通过 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 热至沸腾。

4家庭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给水加热,它是利用 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的。

第三节 比热容● 厘清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 清晰重点难点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 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

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活动探究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和 、 有关,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 、 相同,这种方法叫 。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试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20 28 8 2 水 100 20 28 4 3 煤油 200 20 28 4 4煤油20020242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1)交流实验数据,说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 (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活动探究二:阅读11页比热容,回答下面问题.1、定义:由于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揭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

物理学中规定: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 所吸收或放出的 为该物质的 ,它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2、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格,了解各种物质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相同、不同) (2)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比热容为 ,它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沙石的比热容为 ,它的意义是 ,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要 (快、慢)。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3)你能再举一例吗?(4)如果把这杯水倒去一半,所剩部分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J/(Kg ℃)。

活动探究三:探究热量的计算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1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__ J ;1Kg 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 J. 2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J ; 2Kg 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 J ;小结:如果我们用Q 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你能总结出物体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吗? Q = _____ ___。

请利用公式计算:1、在标准气压下,将0.5Kg ,20℃的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质量为5kg 的热水,从100℃降到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1.质量为100kg 的水,温度从20℃降低到8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 水=4.2×103J/(kg ·℃)]5.(2012·黄石)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500℃,质量是1.5g ,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c铁=0.46×103J/(kg·℃)]5.(2012·黄石)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5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c铁=0.46×103J/(kg·℃)]随堂检测1、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比热容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对其加热.(1)实验时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_______的不同,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热得快”通电时间的长短反映水和煤油________的多少.2、下列事例中①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于沙漠地区;②在北方严寒的冬天,用水来作为传热的介质,给居民区供“暖气”;③冬天户外的自来水管常有冻裂;④农民伯伯为了防止植物在夜间被冻坏,傍晚时常给田里灌水;⑤在海边,白天风常常是从海面吹向陆地;⑥水力发电;⑦冬天,北方地区为了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常常在地窖里放一桶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