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方法观察是一切科学研究方法的细胞。
课堂观察属于科学观察,与一般观察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且经过精心的组织和设计。
一、课堂观察的类别(一)依据观察是否借助观察仪器,可以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二)依据对观察对象活动的参与程度,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参与方式有两种:一是改变身份、完全融入其中(完全参与观察),二是不改变身份、部分参与其中(不完全参与观察——课堂观察的主要形式)。
(三)按照观察者关注的情境或内容范围,可以分为开放式观察和聚焦式观察。
平时进行的课堂实录式的观察属于开放式观察。
聚焦式观察则需要事先选定观察焦点或一个具体的观察内容。
(四)依据观察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观察程序的标准化程度、观察内容的结构化程度、观察资料收集记录方式与观察结果呈现方式的量化程度,可以分为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结构观察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的观察程序、结构化的观察内容、量化的观察记录与结果呈现方式;非结构观察的最大特点是:观察程序、内容灵活机动,以文字或工艺学方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准结构观察的最大特点是:观察程序或内容虽有一定的结构,但是往往以文字形式记录描述观察结果。
(五)按照观察资料收集(记录)与观察结果呈现方式的量化程度,可以分为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收集(记录)与呈现观察资料是观察研究的核心。
定量观察——采取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记录观察资料,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观察结果;定性观察——采取非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记录观察资料,并以文字化的方式呈现观察结果。
定性与定量观察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观察资料收集记录方式上。
二、定量观察定量观察方式最大特点:有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因而西方多称为“结构观察”或“系统观察”。
定量观察记录方式的突出特点:●通过时间抽样和行为事件抽样分别对课堂进程与教学活动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预先设置一套观察行为类目,并设计观察记录工具(方式);●然后通过一定方式对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行为类目做记录,从而收集到大量事实性(低推论性)的量化资料;●对量化的行为事实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期得出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的客观结论,特别是课堂各种因素间相关关系的结论,由此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提出决策建议。
定量观察记录方式有三种主要类型: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核查清单)、等级量表。
(一)定量观察记录方式1——编码体系(coding system)(即对观察内容进行分类和量化编码的观察记录体系)国外产生较早、应用广泛且影响较大的对观察行为进行分类编码的体系是:弗兰德斯(N. A. Flanders)互动分析分类体系(FIAC)。
FIAC体系的内容:行为类目:师生课堂言语互动行为;时间单元:3秒钟1、FIAC体系师生课堂言语互动行为分类与量化编码体系2、FIAC体系数据记录表——观察记录工具编码体系的实质:通过时间单元(如3秒钟)实现对课堂教学时间进程的结构化分解,通过预先设置的师生行为类目实现对观察内容(教学行为方式)的结构化分解,并对所有类目行为进行编码和操作性界定(显然,在这种作为观察目标的行为类目表中,作者实际上期望自己预先设置的行为类目数量能够涵盖在单元时间和特定时间段可能发生的各种行为方式,因而基本上是一般性的行为方式,如提问、讲课、表扬等);依据时间抽样(时间段、时间单元)和行为类目设计观察资料的量化记录工具;在此基础上,可以方便地记录在特定时间段的单元时间内出现的类目行为,并对其频率、时间、时间百分比进行统计处理。
优点:方便而客观地收集师生课堂行为观察信息,依据体系确定的准则和这些观察信息的统计处理数据,可以向教师提出增加或减少某些特定行为的建议。
缺点:某些行为或者行为的某些特质容易被遗漏,而且最大不足在于只关注师生类目行为方式,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说明:为弥补缺陷,可以增加课堂教学任务内容维度,与时间段相并列;同时时间段长短可以灵活掌握,通过时间段即可实现对教学时间进程的结构化分解,因而微观的时间单元似乎没有太大必要;通过教学录像等提供的技术学便利,可以顺利实现对教学时间段、教学活动内容(也可以作为观察内容)、教学活动方式(并非限于语言行为方式)的记录与分析。
(二)定量观察记录方式2——核查清单(记号体系)(checklist or tally system)核查清单(记号体系)的实质:预先列出可能发生的某种特定行为类目清单(还包括事件、状态等),设计标明这些目标行为出现的记号或符号(其实也可以对这些内容类目赋予量化编码),在观察时记录特定单元时间里(如1.5分钟)所发生的类目行为,并赋予相应记号。
因此,所谓核查清单,就是核查特定目标内容是否出现的观察记录清单或记号体系。
示例1——学生不当课堂行为记录表——不当行为核查清单示例2——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学习非投入(投入)行为核查清单核查清单与编码体系的不同之处:二者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核查清单记录方式的观察属于聚焦观察——特定行为,而运用编码体系记录方式的观察属于开放式观察——一般性为;因而前者重在考察特定时间段出现的特定行为类别,因而单元时间之间的行为记录可以是不连续的,而后者重在考察特定时间段内目标行为的全部序列、频率、比例,单元时间之间的教学行为要全部连续记录。
而且,前者比后者的灵活性与可行性要强。
一般而言,前者不对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目标行为做重复记录。
当然,如果我们需要统计不当行为出现的频率、时间,显然可以重复记录,并且可以像后者那样对不当行为进行数量化编码,因而观察记录工具也可以设计成由时间段和时间单元构成的二维表格量化形式。
两者的相同之处:观察资料客观性强——低判断、低推论。
(三)定量观察记录方式3——等级量表(rating scale)等级量表观察记录方式的实质:预先设置观察内容类目(行为、事件、状态等)以引导观察,待观察结束后对出现的目标内容类目的总体印象进行总结和价值判断,最后在目标内容类目等级量表上确定相应等级。
因此,等级量表其实就是以量化的方式记录关于目标行为的主观判断或主观印象的记录方法。
课堂整体气氛观察等级量表示例——示例1:教师的班级态度观察等级量表非常肯定多数时候肯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偶尔否定非常否定5 4 3 2 1示例2:学生的班级体验状态观察等级量表全班都觉得大多数学生大约半数人少数学生全班都觉得极其愉快显得愉快显得愉快显得愉快很不愉快5 4 3 2 1由于等级量表特有的主观特点,所以必须对各种等级行为的内容与判断标准做出明确的操作性定义,才能避免知觉印象误差,确保观察的信度与效度。
示例3:毕业论文质量评价等级量表浙江省2007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评分标准(等级行为内容与判断标准的操作性定义)浙江省2007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等级量表把等级转化成相应分值后,等级量表就变成了等距量表我想:显然,等级量表较之编码体系和核查清单的灵活性与可行性强(容易设计和实施),但是在客观性上较之后二者弱。
为克服等级量表使用时的知觉误差(如慷慨误差、光环误差、中间倾向误差、逻辑误差等等),一方面可以首先使用编码体系或核查清单进行观察记录,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等级给出不同的操作性定义,最后参照等级的操作性定义对观察记录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确定等级。
由此可见,在定量观察中,依据观察目的选择记录方式,编码体系、核查清单、等级量表三者可以结合使用。
(四)编码体系记录数据处理方式举例1、教师课堂角色类型研究中教师言语行为分类编码体系2、教师课堂角色类型研究中教师大类言语行为统计结果三、定性观察定性观察的实质:●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而非对观察内容的预置分类和观察进程的结构化分解来实施观察;●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文字记录,或辅以技术学手段记录,并以非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观察结果;●以定性的方式分析、诠释、理解观察现象背后的价值意义;●定性观察需要的时间较长,而且资料分析往往在观察的周期中就已开始,研究问题也因而往往不断得到重构、深入和明确。
定性观察的常用四种记录方式: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一)定性观察的常用记录方式1——描述记录体系(descriptive system)描述记录体系的实质:预先对观察内容进行一定分类,依据课堂的自然进程、在整体背景上观察目标内容,根据观察印象对观察内容进行文字性、田野式的描述记录和呈现。
因此,描述体系是处于定量和定性观察之间的过渡状态。
描述记录体系示例1——课堂整体初步(初期)观察描述记录描述记录体系示例2——教师教学技能观察描述记录(二)定性观察的常用记录方式2——叙事(或叙述)记录体系(narrative system)叙述(叙事)记录体系的实质:●叙事性观察研究采用人类学(anthropology)的田野观察(实地观察,field observation)研究方法与田野笔记(实地笔记,field notes)记录方法;●没有对观察内容的预先设置分类,而是直接进入现象、事件发生的现实场域,在较大的背景上对现象、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既对所看、所听的相关事件和行为做具体翔实的文字记录(如人、行为、事件、谈话、场景),同时还要记录观察者所想、所感的信息——主观印象和评价(如想法、推测、感受、预感、印象等),●在分析理论框架的指导之下,对记录资料进行分析,探寻和诠释行为的本义、确认行为的分类以及更进一步的、更深入的观察研究主题——找到真正的研究焦点并开展更加深入的课堂观察研究。
●田野笔记是定性课堂观察的最基本的观察记录方式,其他记录方式如观察日记、轶事记录、样本记录等,从本质上说都可以包括在这种形式之内。
叙述(叙事)记录体系的研究功能优势与缺陷:●长期的观察叙事记录能够提供研究对象发生发展过程的真实连续的画面,为研究、特别是个案研究提供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素材;同时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记忆辅助”手段。
●其缺陷在于,作为观察工具,主观性较强,观察者自身的理论素养、理解水平和文字水平极大地影响观察资料的信度与效度,而且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
叙事(叙述)记录体系的四种常见类型:1、观察日记/流水账(diary /running log)本人或参与观察者,以文字形式长期观察记录学生个体行为的多个方面或某个方面,或教师的整个工作过程或经验体会。
2、轶事记录/重要事件记录(critical incident)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与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3、样本(抽样)描述(specimen description)抽取有代表性的时间样本,按照自然进程顺序、以文字形式,对事件、活动、行为进行详细的记录。
4、实地笔记(田野笔记,field notes)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观察者在对较大主题的观察中的所看、所听、所想、所感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