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碎补接骨丸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骨碎补接骨丸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骨碎补接骨丸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发表时间:2012-03-27T10:51:52.8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4月总第190期供稿作者:尹松鹤1赵玉梅2张晓梅1 [导读] 给药前后体重变化情况:空白给与药物给小鼠体重增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均增重。

尹松鹤1赵玉梅2张晓梅1 (1牡丹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2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19-02 骨碎补接骨丸是由当归、土鳖虫、醋乳香、醋没药、苏木、煅自然铜、烫骨碎补等组成,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临床应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等。

为了对本品的安全性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故进行骨碎补接骨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动物:昆明种小鼠, SPF级,雌雄各半,体重(20 ±2) g,由黑龙江肿瘤防治研究所提供,饲养温度: ( 24 ±2) ℃,相对湿度: 45% ~60% ,以颗粒饲料喂养,自由饮水。

1.2药物:骨碎补接骨丸,黑棕色的大蜜丸,味辛,微甜。

用前以蒸馏水研磨成混悬液进行口服灌胃。

2 试验方法 2.1半数致死量(LD50)预试验:在进行正式试验之前,首先做预试验。

以便为正试实验提供依据,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雌雄各半,灌胃前禁食不禁水16h。

给药组:以可供灌胃的最大浓度(60%),小鼠灌胃可承受的最大体积(每10g体重0.4ml)一次灌胃骨碎补接骨丸沉溶液。

给药后常规饲养,观察3d,空白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方法同给药组,结果小鼠全部存活。

处死后尸检观察各鼠主要脏器(肝、心、脾、肺、肾)未发现任何异常改变。

因此,无法测出本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 ) ,提示该中药复方制剂药是安全的,故进行小鼠最大耐受量试验。

2.2最大耐受量实验
预试验时,无法测出LD50 ,故做最大耐受量试验,以进一步评价其安全性。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骨碎补接骨丸组20只,每组雌雄各半。

试验前禁食16h,正常饮水。

药物组每只小鼠按0.4g/10g的剂量灌胃60%浓度的骨碎补接骨丸溶液(已达最高浓度,最大给药浓度),一日内连续灌服3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给药后连续观察7日,每天称取其体重并观察动物反应。

给药后常规饲养,室温(20~24℃),湿度50%。

试验第8天称取体重后,处死小鼠,解剖观察其心、肝、脾、肺、肾等主要器官的组织变化。

2.3观察项目(1)给药前和给药后的第1-8 天,测量小鼠体重。

(2)观察给药后小鼠的外在表现,反射活动,饮水量,大、小便,存活情况等。

2.4实验结果及统计学处理:实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用统计软件SPSS1410处理,结果见表1、2。

表1骨碎补接骨丸急性毒性试验小鼠体重变化( g, X ±s, )
2.5毒性反应情况:小鼠每天最大给药量相当于72g/kg,,为成人临床推存用量的280倍,小鼠灌胃给药后,即刻出现闭眼、卧伏等现象,自主活动明显减少,食欲有所下降,粪便呈黑褐色,以上体征均在给药后2h~4h内基本恢复正常。

此外,药物组小鼠无叫声异常、震颤、惊厥、运动失调、流涏、流泪、流鼻涕、呼吸困难、心跳过强或过弱、腹泻、便秘、腹胀气等现象发生;小鼠皮毛光泽;给药8d内小鼠未出现死亡情况。

2.6给药前后体重变化情况:空白给与药物给小鼠体重增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均增重。

提示骨碎补接骨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不明显。

2.7内脏结构观察:试验第8天称重后逐只处死并解剖,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卵巢、子宫、精囊、前列腺、睾丸、胃、肠及胸腔、腹腔,各器官均无异常。

3讨论实验表明: (1)从表1可以得出:给药前、给药后的8天内两组小鼠体同时期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说明该中药复方制剂对小鼠消化吸收功能影响不大; (2)从表2可以看出:空白组观察指标均为正常,而给药组小鼠出现了24 h内自发活动减少、反应迟钝及48 h内有少数几只大便不成形的现象,说明满负荷灌胃给药对小鼠自主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且对消化吸收功能有轻微的不良影响; (3)一般认为,按体重计算,小鼠1日内最大给药量相当于成人临床日用量的100 倍以上是较为安全的[1]。

通过灌胃给药无法测出骨碎补接骨丸的LD50 ,其1日最大给药量相当于72g/kg,折合成人临床日用量的280倍。

据此可以得出结论,骨碎补接骨丸急性毒性很小,在常规剂量下服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