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区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最新

园区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最新

绩溪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工程实施方案按照绩溪县“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2468”发展战略的要求,制定绩溪经济开发区“6484”(六大目标、四个重点、八大举措、四个保障)转型升级工程实施方案。

一、实现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平衡协调、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上升,两化融合水平逐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传统产业加快优化升级,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

力争到2020年,实现以下具体目标:(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度增长。

按照“2468”发展战略,着力扶持异型链条、电工电气和信息技术、装备制造、高端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食品药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培育壮大15家核心企业,引进8个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实现产值10亿元企业1户,新增产值亿元企业15户,税收超千万元企业5户,超500万元的15户。

新增企业80户,其中规上企业20户,挂牌上市企业5户以上,建成电商企业2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84亿元,企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税收3亿元。

(二)逐步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基本实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药品精深加工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配套逐步完善。

(三)突出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实施“双创”工程,推进“两化融合”。

提升智能化水平,自动化率达到40%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工程技术研究机构5户以上,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5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5%—5.5%,新产品产值率达25%左右。

(四)坚持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按照城市总规的要求,完善开发区产业、城市、生态功能,实现省级经济开发区“去筹转正”,争创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

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园,引进总部经济企业10家。

推进工业旅游发展。

把开发区打造成产城融合区、二三产业集聚区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区。

(五)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

坚持依法依规、区别对待、分类处置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加大清理闲置、低效用地力度,大力推进存量土地二次开发,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确保土地批供率80%以上,争取闲置土地100%及时处置;坚持最严格的用地制度,对于新增低效、闲置用地,发现一宗,盘活一宗,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力争亩均税收达到10万元。

(六)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历史环境问题得以解决,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一是完成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和先进技术,设立工业固废回收处置中心,改革政府设立的清凉污水处理公司现行运行机制,松林环保公司通过环保验收。

二是提升环保监管能力,严格环保执法。

以污染治理设施自动监控为手段,建立智能化远程监控监测平台。

完善开发区环保管理体系,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二、发展重点(一)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突出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的空间布局原则,严格项目准入条件,坚持围绕异型链条、电工电气和信息技术、智能设备、高端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食品药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重点培育机械制造和食品药品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统筹、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布局体系。

(二)优化产业结构1.“十三五”壮大培育主导产业异型链条行业:依托黄山恒久链、中友链条等链条生产龙头企业,致力于研究链传动领域的应用发展,开发新产品,打造中国异型链条研发生产基地,积极申报后续批次省级高端传动装置基础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鼓励企业更新设备,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用机器换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延伸链条产业链,创立品牌,实现由无牌、贴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转变;引导链条产业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掌握定价话语权。

该产业到“十三五”末力求产值达到20亿元。

电工电气和信息技术:全力培养电工电气产业链、产品链。

一是支持泰昂电力智能电源系统技改项目、合一电气特高压—直流换交流器阀体冷却系统装置技改项目,支持深圳弘泰公司年产1000万件(套)通信、智能电力配件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达产;二是发展光模块项目;三是努力引进触摸屏生产线项目和电信运营商终端接入设备生产线项目;四是依托合一电气公司引进电动汽车散热器项目。

该产业到“十三五”末力求达到20家企业,产值达20亿元。

高端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一是引导企业加大高档汽车零部件的开发,提高汽车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1)大众DL382项目,活塞环、变速箱轴精密锻件;(2)大众DQ500外环、变速箱轴精密锻件,形成年产15000万套生产能力;(3)年产DQ200同步器450万件;(4)8AT变速箱、内毂、外毂、太阳轮支撑、P3行星架总成,年产70万套。

逐步形成发动机、变速箱、齿轮、DCT湿双离合器类,汽车铸件类,粉末冶金零件、紧固件类,汽车安全产品类,汽车电子、电器类,以及汽车座椅和灯具、内饰件等六大类为重点,推动绩溪县高档汽车零部件的发展。

二是开发新能源汽车零件、部件生产,制订合理的技术发展路线、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扶持政策。

(1)研制开发双制动电动车车桥产业化工业项目。

新建双制动电动车车桥生产流水线。

形成年产10万台车桥生产能力,年产值达7亿元。

(2)研发电动客车散热器,2016年3月批量生产,年产3万件,产值6000万元,2017年拟达到5万件,产值达1亿元。

(3)研发电动汽车充电桩。

逐步实现由汽车零部件生产向整车生产的发展目标。

该产业到“十三五”末力求产值达20亿元。

食品药品精深加工产业:(1)绿色食品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500亩,建设符合绩溪特色的徽菜山珍、蜂产品、山核桃、高山绿茶、肉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和绿色食品展示中心、电子商务八大功能区。

重点引进产业链完整、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

力争在引进国内、国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上有突破,打造国家级农产品食品安全生产基地。

(2)促进原有化工企业由原药中间体生产升级为复配、成品药、保健品的转型发展。

(3)配合我县推进文旅发展战略,适度发展开发区健康养老产业。

到“十三五”末,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1户,超亿元企业5户,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产业园打造成“品质一流、全国知名”的食品药品精深加工基地,入园企业20家,产值达40亿元。

2.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不锈钢行业:整合提升,对部分规模较大的不锈钢企业,督促引导其加大设备更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环保服务,严格环保执法,推动企业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提升企业环保主体意识;利用金融、环保、安全等手段倒逼企业,主动淘汰或嫁接转型,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将不锈钢企业由18家整合到5-8家。

纺织服装行业:加大投入,更新设备,提升现有企业设备自动化水平,不再引进新企业;引导服装企业由服装加工向销售、外发加工和组建贸易公司方向转型。

化工行业:重点扶持农华生物、立兴化工等3户安全环保、税收贡献大的精细生物化工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保留药剂的生产销售;逐步实现化学反应工序的转移;促进原药、中间体生产的转型。

对其他化工企业加大安全、环保监管力度,压缩规模,控制新产品审批,加快转型。

(三)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要求,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通过市场推动和政策引导,采取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一般规模企业的梯状规模企业结构。

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小企业对大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服务,拓宽产业链,逐步形成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提高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争取资源利用和规模效益最大化。

(四)优化产业、城市、生态功能。

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合理布局建设商服、物流、交通、能源、环保、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二、三产协调互动,提升开发区承载力,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三、升级举措(一)以规划引领促转型升级。

一是坚持产城融合的理念,加快修订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控制性详规,将西扩范围内现代服务业用地占比由10%提高到25%,同时加快南区建设步伐,助推临溪低碳工业园的建设速度。

二是结合实际,做好开发区工业旅游的顶层设计。

依照企业文化,突出重点、选好主题,引导企业做好规划、建设、改造和提升企业布局,吸收和结合休闲旅游的亮点元素,统筹把握工业旅游发展的重点、举措。

(二)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转型升级。

继续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优化环境,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企招商;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用项目招商;发挥能人效应,开展专业招商;通过“互联网+”,实施网络招商。

建立园区微信公众号、区域客商QQ群,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线上互动;制定专项政策,吸引徽商回归;建设科技孵化器和总部经济园,“筑巢引凤”,努力争取资本和先进技术转移,每年争取3-5个优质项目入驻,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三)以强化项目推进促转型升级。

开发区“十三五”谋划重大项目21个,总投资220.8亿元,其中: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项目11个,投资145亿元;文化旅游项目1个,投资10.8亿元;农林项目1个,投资8亿元;服务项目7个,投资57亿元。

一是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全力靠上服务。

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全速推进项目建设。

加强征迁工作和杆线迁移,解决项目落地的瓶颈制约。

二是成立督查考核办公室,加强监督考核。

开发区成立督查考核办公室,负责对各项包保项目动态管理,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强化经常性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督查对象,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在实施重点项目领导包保制的基础上,项目从落地起就组织专人实施一站式、保姆式的“跟踪服务”,全力确保项目签约、审批、开工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及时帮助高效解决落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建设争取先机,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四)以技术创新驱动促转型升级。

一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龙头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作用。

二是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储备和研发投入。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三是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以企业为主导,以应用研究为特色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设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水平产学研项目,推动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换代和产品升级。

四是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