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美丽的晋祠课件

17美丽的晋祠课件


晋祠的山、树、水 各有什么特点?从作者的 描写中,你体会到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山 巍峨绵长、四季宜人 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多、清、静、柔 极具匠心 词工句丽
美 丽 人题咏
课文通过描写晋祠的山、树、水及园中小 品、名人题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 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理清课文的层次
全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简练地概括出晋祠美 的具体特点。 第二部分(2-5):作者采用并列构段的 方式,具体说明、描写了晋祠的山、树、水及 园中小品、名人题咏的美。
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用横线画出来。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品读“山”
晋祠的山美在哪里?画出相关语句。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 长长的,又如伸开的双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山的特点:巍巍的,长长的
小练习
仿照书中的形式写句子。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 夏日绿叶如盖,荷花飘香; 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冬至大雪纷飞,粉妆玉砌;
以造型奇特 见长的,有的 偃如老妪负水, 有的挺如壮士 托天,不一而 足。
老妪负水
壮士托天
圣母殿前的左扭 柏,拔地而起,直冲 上)云霄,它的树皮 ( 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 拧(转 )去,一圈一圈 的,纹丝不乱,像地 下旋( )起了一股烟, 冒 掉 又似天上垂( )下了 一根绳。 读文观图,体会作者 的语言魅力。
读一读
径幽香远 细流脉脉 亭台楼阁 老妪负水 绿叶如盖 笑眯眯 拧紧 心旷神怡 碧波闪闪 引颈探腰 壮士托天 极具匠心 祠堂 草蔓 萧疏 石栏 不一而足 历历可见 词工句丽 穿亭绕榭 访不胜访 柏树 水滨 拔地而起 冉冉不绝 湖光山色 纹丝不乱 傻呵呵 虬枝 题咏
初读感知
这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 说明文。本文将说明和描写结合在一起,在描 写中大量使用比喻、拟人、对偶、引用等修辞 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这不仅仅是一棵树,更像是 地下(旋起了一股烟)。 这不仅仅是一棵树,似乎是 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1、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学生自学4、5
自然段。 2、这里的水有何特色?作者是如何 写具体的? 3、作者又是如何说明园中的小品和 名人题咏的?
水“多”这一特点
“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 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 着的吧?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 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 如锦如缎。”

水“清”这一特点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 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 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 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 ”

水“静”这一特点
“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 叮咚咚的响声。 ”

水“柔”这一特点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 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 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 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 ”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 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 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 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 不绝。

“比如有一座假山, 山上一挂细泉垂下, 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 白玉的石雕小和尚, 光光的脑门,笑眯眯 的眼神,双手齐肩, 托着一个石碗接水。”
品读“树”
晋祠的树美在哪里?画出相关语句。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以造型 奇特见长。

树的特点: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品读“树”
A、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 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 卧在石阶旁。 B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 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古老苍劲
周柏
唐槐
造型奇特
17
美丽的晋祠
晋祠简介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 晋祠在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 一。始建于北魏,曾是西周武王次子、晋国开国君主姬虞的祠堂。 晋祠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封其胞弟虞为古代 国开国诸候,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为祭祀他,虞后人在这里 建祠堂,称“晋祠”。 现在晋祠的建筑,除主殿圣母殿和“鱼沼飞梁”是北宋遗物 外,其余都建于金,明和清代期间。 晋祠包括几十座古典园林式的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 美秀丽,景观布局可分为三个部分 。整个布局形成以圣母殿为主 体的一组祠庙建筑群。建筑群起伏有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祠内还有难老泉、周柏、侍女像,号称晋祠三绝,其中43尊 侍女像服饰、形态各不相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