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高速增长的启示_梁荣松

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高速增长的启示_梁荣松


2008.01 2008.02 2008.03 2008.04 2008.05 2008.06 2008.07 2008.08 2008.09 2008.10 2008.11 2008.12 2009.01 2009.02 2009.03 2009.04 2009.05 2009.06 2009.07 2009.08 2009.09
硕士研究生; 李 成 青 (1980-), 男 , 广 东 澄 海 人 , 经 济 师 , 兰 州 大 学 硕士研究生; 谢 洁 华 (1975-), 女 , 广 东 广 州 人 , 经 济 师 , 现 供 职 于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
押贷款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北岩银行资本在挤兑 危机发生前数年一直非常雄厚, 资本充足率远远高于巴 塞尔协议的标准,1997-2007 年 10 年间, 其资产规模增 长 7 倍,年均增长 21.34%。 [1]可以说,北岩银行危机的本 质是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所导致, 主要有以下 三方面因素。
一、北岩银行挤兑危机的成因分析 (一)挤兑危机成因 北岩银行发生挤兑事件究其根源, 其自身因素是危 机的主导因素。 北岩银行成为上市公司后, 制定了快速 扩张的经营战略, 之后其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一直处于快 速发展的轨道,成为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银行,在英国抵
收 稿 日 期 :2010-02-04 作 者 简 介 : 梁 荣 松 (1973-), 男 , 广 东 广 州 人 , 经 济 师 , 湖 南 大 学
当月(亿元) ◆ 同比增长
图 2 国内信贷增长情况图 资 料 来 源 :笔 者 根 据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网 站 (http:. cn/diaochatongji/tongjishuju/ )相 关 数 据 整 理 得 出 。
2.运行特点。 总体来看,2009 年的信贷投放以大型
(二)国内信贷高速增长问题的分析 国内银行业信贷高速增长最重要的原因是银行经营 考核的压力所致。 从银行角度来看, 国内部分银行上市 后,为确保业绩增长,在符合国家的政策环境下通过实施 扩张性经营策略, 加大信贷投放量成为经济下行期保利 润的最主要选择,对优质项目先投放是同业竞争需要,也 是银行纾缓经营发展压力的要求, 特别表现在季末最后 几天银行信贷投放的突然冲高。 [3] 1.巨量投放的同时造成信贷结构失衡。 信贷增长呈 现出明显的政府项目带动特征,政策性银行和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银行成为 拉动贷款增长的主力, 巨量信贷投放在改善企业的流动 性状况中提升全国企业景气程度和企业家信心及带动经 济回暖等方面已起到积极效果。 但是, 从信贷投放的结 构来看,投放贷款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这不利于银 行信贷结构、产业结构及经济结构的优化。 首先,从信贷 投放主体来看,各银行将贷款集中在铁路、高速公路、电 网、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且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贷 款高度集中在具有地方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及基础设施 行业, 客户和行业集中程度提高不利于分散银行的经营 风险,并且各地政府大力发展新的基建项目,其还款来源 是否具备仍需要进行充分评估。 与贷款大幅集中在政府
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258 期
HAINAN FINANCE
NO.5,2010 Serial No.258
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对我国银行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2.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3.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 广州 510120)
其次, 北岩银行挤兑危机是建立在风险偏好增强的 基础上,为了追求高盈利、快发展的发展模式,北岩银行 用高风险的优惠按揭产品过度开发市场, 其按揭类型相 当细化 ,包括组合 按揭 (together mortgages)、固定利率按 揭 (fixed rate mortgages)、可 变 按 揭 (variable mortgages)、 终生按揭(lifetime mortgages)、出租按揭(buy to let mortgages)等 等 ,并 使 用 激 进 的 低 优 惠 利 率 和 高 住 房 抵 押 比 例。 以组合按揭为例,假设贷款人的房产价值为 10 万英 镑, 那么其可从北岩银行得到最高 9.5 万英镑的按揭贷
摘 要:英国北岩银行 2007 年 9 月发生的挤兑事件,从本质上看与其实施高速扩张战略紧密相关。 危机前期该行 高速发放房地产按揭贷款,造成资产负债结构失衡、流动性期限错配,在次级债风波影响下致使流动性不足而出现挤 兑危机。 2009 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高速增长,流动性向社会转移,银行业流动性大幅下降,大多数银行通过 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自身的流动性。 北岩银行的经营教训凸显了银行业对信贷投放及流动性管理 的重要性,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启示。
第三,北岩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存在期限、利率不匹 配问题也是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该银行直接持有与美 国次级债相关的金融产品尚不足总资产的 1%, 但 由于 资金来源主要依赖短期市场, 当美国次级债危机波及到 欧洲短期资金市场时,造成流动性不足,银行信贷收缩, 造成北岩银行融资困难, 引发挤兑危机。 加上批发市场 和住房贷款市场不同的定价机制加大了北岩银行资产 负债的利率缺口, 其每年要多支付 1200 万英镑利息,利 率缺口的扩大以及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贷款业务放慢降低 了银行经营收益,影响了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
二、当前我国银行业信贷增长情况分析 (一)2009 年国内信贷增长情况 1.总体概况。 随着我国 2008 年末推出适度宽松的货 币政策, 加上国内银行业特别是上市银行迫于经营压力 的增大,自 2008 年 11 月银行信贷投放大幅度快速增加, 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见图 2),其中一季度信贷投放增 长更是创造历史高位,总体创下 1994 年以来的最快信贷 增速。 截止 2009 年 9 月末,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 款余额 39.04 万亿元,同比增长 34.16%。 1-9 月份人民币 贷款增加 8.67 万亿元,同比多增 5.19 万亿元,分部门情 况 : 居 民 户 贷 款 增 加 1.84 万 亿 元 , 其 中 短 期 贷 款 增 加 6672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1.17 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 及 其 他 部 门 贷 款 增 加 6.83 万 亿 元 , 其 中 短 期 贷 款 增 加 1.44 万 亿 元 ,中 长 期 贷 款 增 加 4.30 万 亿 元 ,票 据 融 资 增 加 8803 亿元。 9 月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 5167 亿元, 若还原票据贴现减少的 3517 亿元, 贷款实际增长 8684 亿元,信贷增速再次提升。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 ◆◆◆◆◆◆ ◆◆◆◆
◆ ◆ ◆

◆◆
◆◆◆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00% -200.00%
2.5
2▲



1.5
1


0.5
0 2002/6/1
▲ ■
▲■

















2003/5/1 2004/4/1 2005/3/1 2006/2/1
30

25
■ 20
15

10 ▲

◆5
0 2007/1/1
◆ ROA(左轴)
▲ ROC(左轴)
■ ROE(右轴)
图 1 2002-2007 年北岩银行盈利能力情况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提供相 关资料整理得出。
38
2010 年第 5 期
他山之石
上市银行为主,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 行 4 家国内大型上市银行的贷款增量约占前三季度境内 贷款增量的四成。 从贷款投向情况来看, 政府的基础设 施建设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吸纳了大量的信贷资金,特 别是 7-9 月票据融资连续下降,共减少 8262 亿元,而新 增短期贷款仅 1207 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高达 11229 亿 元,其中大部分长期贷款流向了政府投资项目,据不完全 统计,此类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接近 70%。 ①
2.管理层应变能力不足加剧危机。 北岩银行高速扩 张以来就长期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并且敏感性较高 的企业盈利能力小幅下降并未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对潜在风险的忽视使北岩银行失去避免挤兑发生的契 机。而在危机发生后,北岩银行管理层曾一度试图掩盖事 实真相,以资金营运故障等借口解释流动性缺失的现状, 并在资金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依然进行部分派息, 由此引 发市场更大的担忧,造成了二次挤兑的发生。北岩银行管 理层在挤兑危机过程表现出较低的危机发现能力和应对 能力,由于管理层应对能力的不足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加 上明显存在管理失当,加剧了北岩银行挤兑危机。
关键词:北岩银行;挤兑;信贷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5-0037-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5.10
为满足经营业绩增长的需要, 国内银行普遍实施扩 张性经营策略,促使今年信贷投放高速、巨量增长,造成 大多数银行流动性不足、资本充足率下降。 因此,国内银 行大多通过发行次级债而解决流动性不足及资本充足率 下降的问题, 但由于国内银行业发行的次级债大部分由 各银行交叉持有,整个银行体系的增量资本较少,次级债 的发行不能从根本上增强银行的流动性及整体风险抵御 能力。 2007 年北岩银行发生挤兑事件的本质与当前国内 银行业的信贷高速扩张存在相似之处, 我国银行业必须 引以为戒,重新定位经营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