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重点整理(一)填空题(二)选择题(三)简答题(四)计算题 (四题)一、土的工程分类及性质1、 按开挖难易程度将土分为八类松软土; 普通土; 坚土 砾砂坚土; 软石; 次坚石; 坚石; 特坚石。
2、 土的工程性质(土的质量密度、含水量、渗透性、可松性)(1)土的质量密度分天然密度和干密度。
土的天然密度,是指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用ρ表示;它影响土的承载力、土压力及边坡的稳定性。
土的干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用ρd 表示;它是检验填土压实质量的控制指标。
(2)土的含水量土的含水量W 是土中所含的水与土的固体颗粒间的质量比,以百分数表示: %100*干干湿-G G G w = 式中 C 湿——含水状态时土的质量; G 干——烘干后土的质量。
(3)土的渗透性土的渗透性是指水在土体中渗流的性能,一般以渗透系数K 表示。
达西地下水流动速度公式v =KI ,(4)土的可松性土具有可松性,即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其原来的体积。
二、 土方量的计算1、基坑土方量即可按拟柱体的体积公式)F 4F (F 6H V 201++= 式中 H ——基坑深度(m); F1,F2——基坑上下两底面积(m2); F0——F1与F2之间的中截面面积(m2);21s V V K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最初可松性系数13's V V K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最后可松性系数=2、 当基槽和路堤沿长度方向断面呈连续性变化时其土方量可以用同样方法分段计算)F 4F (F 6L V 20111++= 式中 V 1——第一段的土方量(m3); L 1——第一段的长度(m);将各段土方量相加即得总土方量,即: V V V V +⋯⋯++=21式中 V1,V2…Vn ——为各分段土的土方量(m3)。
三、集水井排水或降水集水井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沿坑底的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并在基坑边角处设置集水井。
将水汇入集水井内,用水泵抽走(图1—18)。
这种方法可用于基坑排水,也可用于降水。
1、排水沟的设置排水沟底宽应不少于0.2~0.3m ,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 在开挖阶段,排水沟深度应始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4~0.5m2、集水井的设置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的边角处。
间距应根据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确定,一般为20~40m 。
三、流沙(概念、原因及其防治 )1、流沙:采用集水井降水法当基坑开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有时坑底会进入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沙现象。
2.流砂发生的原因动水压力是流砂发生的重要条件。
产生流砂现象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大,即动水压力大,而且动水压力的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与土的重力方向相反,土不仅受水的浮力,而且受动水压力的作用,有向上举的趋势,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密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并随地下水一起流入基坑,即发生流砂现象。
3、流砂的防治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
具体措施为:(1)抢挖法(2)水下挖土法(3)打钢板桩或作地下连续墙法(4)在枯水季节开挖(5)井点降水法五、井点降水法井点降水法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标高以下,并保持至回填完成或地下结构有足够的抗浮能力为止。
1、轻型井点布置(1)平面布置①单排布置:当基坑(槽)宽度<6m、降水深度≯5m时可采用单排布置。
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一侧,两端的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宽度B。
②双排布置:当基坑(槽)宽度>6m时应采用。
③环型或U 型布置: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应采用环型布置(考虑施工机械进出基坑时宜采用U 型布置)。
采用双排、环型或U型布置时,位于地下水上游一排的井点间距应小些,下游井点的间距可大些。
如采用U形布置,则井点管不封闭的一段应在地下水的下游方向。
图1-26 单排井点布置简图(a)平面布置;(b)高程布置1一总管;2-井点管;3一抽水设备(2)高程布置井管的埋置深度HA,可按下式计算(图1-27b):H A≥H1十h十iL(m) (1-22)式中H1——总管平台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h——基坑中心线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一般取0.5~1.0m;i——水力坡度,根据实测:环形井点为1/10,单排线状井点为1/4;当计算出的HA大于降水深度6m时1、降低总管安装平台面的标高2采用二级井点3采用其他井点六、边坡稳定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边坡稳定条件是在土体的重力及外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剪应力小于土体的抗剪强度。
影响土方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土质、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边坡留置时间、排水情况、边坡上的荷载情况以及土方施工方法等因素。
七、机械化施工一、推土机的几种作业方法:1下坡推土法2分批集中一次推送法3沟槽推土法4并列推土法5斜角推土法二单斗挖土机施工1、正铲挖土机正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可分为正向挖土侧向卸土和正向挖土后方卸土两种。
2.反铲挖土机施工反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可分为:沟端开挖、沟侧开挖3.拉铲挖土机施工拉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也分为沟端开挖和沟侧开挖。
4.抓铲挖土机施工抓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适于施工面狭窄而深的基坑、深槽、沉井等开挖,清理河泥等工程,最适于水下挖土,或装卸碎石、矿渣等松散材料。
八、土方填筑与压实(P50)1碎石类土、砂土、爆破石渣及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均可作为填方土料。
冻土、淤泥、膨胀性土及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土、可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5%的土均不能做填土。
填方土料为粘性土时,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含水量大的粘土不宜做填土用。
2填方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当采用土料的透水性不同时,不得掺杂乱倒,应分层填筑,并将透水性较小的土料填在上层,以免填方内形成水囊或浸泡基础。
3填方施工应接近水平地分层填土,分层压实,每层填铺的厚度应根据土的种类及使用的压实机械而定1、填土压实方法:碾压法、夯实法及振动压实法。
2、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压实功的影响、含水量的影响、铺土厚度的影响九、桩的概念及分类1、按桩的传力及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层并将建筑物的荷载直接传递给坚硬土层的桩摩擦桩:是把建筑物的荷载传布到桩四周土中及桩尖下土中的桩,但荷载的大部分靠桩四周表面与土的摩擦力来支撑。
2、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桩身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3、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运输和打桩。
2、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吊点应符合设计规定。
吊点位置的选择随桩长而异,并应符合起吊弯矩最小的原则。
(0.707 0.293)(0.207 0.586 0.207) (0.145 0.355 0.355 0.145)(0.104 0.292 0.208 0.292 0.104)3、当运距不大时,可采用滚筒、卷扬机等拖动桩身运输;当运距较大时可采用小平台车运输。
运输过程中支点应与吊点位置一致。
4、桩在施工现场的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
堆放时应设垫木,垫木的位置与吊点位置相同,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
4、打入桩的施工工艺桩机就位→吊桩→打桩→接桩→送桩→截桩十、灌注桩施工灌注桩是在施工现场的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成。
根据成孔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干作业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套管成孔、人工挖孔灌注桩等。
灌注桩与预制桩相比由于避免了锤击应力,桩的混凝土强度及配筋只要满足使用要求就可以,因而具有节省钢材、降低造价、无需接桩及截桩等优点。
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1)断桩断桩主要是由于土体因挤压隆起造成已灌完的尚未达到足够强度的混凝土桩断裂。
避免断桩的措施有一下几点:a.布桩过密时可采用跳打法以减少振动的影响。
b.合理制定打桩顺序。
如断裂部位距地面较近,应将断桩段拔出,略增大面积或用铁箍联接,再重新浇筑混凝土补做桩身。
如断裂部位距地面较远,可在断桩附近补桩。
(2)缩径桩缩径桩也称缩孔桩、瓶颈桩,指桩身某部分桩径缩小。
缩径常出现在饱和淤泥土质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在含水量高的粘性土中成孔时,土体收到强骚扰和挤压,产生很高的空隙水压力,桩管拔出后,这种水压力作用在新浇筑的塑性混凝土桩身上,使桩身产生不同程度的缩径。
b.若拔管速度过快,管内混凝土量少或和易性差,使混凝土扩散性差,或者桩距过小,桩身受挤压造成缩径。
施工时应经常观测管内混凝土的下落情况,比较充盈系数。
出现缩径可用复打法处理。
(3)吊脚桩是指桩底部混凝土隔空或混凝土混入泥砂而形成软弱夹层。
造成吊脚桩的原因是:a预制桩尖质量差被打碎后泥沙挤入桩管或桩尖挤进桩管内,而拔管时,管内混凝土高度不足,振动不足,待桩管拔到一定高度时,桩尖才下落,卡在硬土层或悬在半空中。
b振动沉管时活瓣桩尖抽管时不张开,至一定高度才张开,混凝土下落,但有空隙,不密实。
防止出现吊脚桩的措施有:施工前严格检查预制桩尖的规格、强度和质量;沉管时用吊锤检查桩尖是否缩入桩管或活瓣桩尖是否张开。
发现桩尖缩入桩管或活瓣桩尖未张开后应立即将桩管拔出,回填砂后再沉管,也可用复打或反插法处理。
十一、砌筑体施工工艺1、砌筑工艺流程(P86)(1)抄平(2)放线(3)摆砖(4)立皮数杆(5)盘角、挂线(6)砌砖(7)清理2、砌筑体的质量要求(1)横平竖直:水平灰缝的厚度应该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适宜厚度为10mm。
(2)砂浆饱满: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3)上下错缝:错缝长度一般不应小于60mm(4)接槎可靠: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对于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以保证接槎部位的砂浆饱满,斜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并加设拉结钢筋。
十二、模板工程1、模板的安装支设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2)要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和安装,符合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
(4)模板的拼(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5)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所使用的模板,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