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幽默苏轼

论幽默苏轼

从幽默看苏轼摘要:苏轼的诗词幽默诙谐,被人们津津乐道。

用幽默诙谐表现耐人寻味的哲理,传递感人至深的感情。

我们从幽默的特点对其文章进行分析,并阐述议论苏轼的诗词为什么幽默诙谐。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幽默溶入了东坡的生命和血液之中.成为他整个人生的一部分。

关键词:东坡风趣幽默旷达幽默特点外儒内道正文一、苏轼的幽默性格分析1.1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朝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不但在诗、词、歌赋各方面显出他卓越的天才,同时也是绘画和书法的高手。

苏轼生性方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甚雅好游山林。

首先,苏轼以自己的幽默诙谐和睿智机趣来消解人生中的悲剧性。

他能运用幽默诙谐面对重重困难,有时甚至是厄运突至的环境。

如《志林》记载:“真宗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为诗。

召对,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否?‟朴言:…无有。

惟臣妻一绝云:且休落拓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上大笑,放还山,命其子一官就养。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不觉失笑,予乃出。

” [3]这是用极为平静的语气记载自己在湖州被捕与家人诀别的情形,但从妻子“皆哭”,“无以语之”等语,联系当时目击者所见就逮之时“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孔氏谈苑》)的情形,可以想见其时气氛之严峻,东坡全家之惊愕哀伤,祸患难测的忧虑。

但东坡却以其急智,以一幽默的前代故事,缓解了当时气氛,减轻了家人的悲伤。

遗憾的是,曾有一度,人们认为东坡的这种态度是玩世不恭。

鲁迅先生说:“泪和笑只隔一层纸,恐怕只有尝过泪的深味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笑。

”我们说,只有设身处地的为东坡着想,才有可能认识这种幽默的力量。

东坡这位具有独特幽默感的伟人,具有一种超群拔俗的人格,正是在这困厄突降的紧急关头,他表现了一种以智慧应付特殊困苦窘境的能力。

在东坡这里,幽默产生一种力量,它能祛除人生压力,提高生活涵养。

其次,苏轼的幽默更多的是和自己的个人生活相关。

联系东坡曲折坎坷的人生,翻检其斑斓多采的诗词文赋,笑阅宋人有关东坡的笔记小说,东坡幽默诙谐性格易为人感知的是,东坡是一位能与他人共欢笑的人。

他用特有的幽默表现出真正的人情味。

在同僚、友朋、家人、甚或在下人、歌妓那里,他会用其生花妙笔,“戏作小诗,为僚友一笑”。

如据《侯鲭录》载:“东坡在维扬,一日设客十余人,皆一时名士,米无章在焉。

酒半,元章忽起立云:…少事白吾丈,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质之!‟坡云:…吾从众!‟坐客大笑。

”冯梦龙《古今笑史》摘引此段记载后倡言:“唯不自谓痴乃真痴”。

[4]于今观之,米芾之痴固称一绝,东坡之谐趣亦冠绝一时。

一谐一痴,相映成趣。

可发古今一笑。

东坡特有的幽默诙谐性格,使得他的一部分诗词具有谐趣之美。

这些作品曾给亲友带来欢乐,成为诗坛佳话,据其《谷偃竹记》载:“谷在洋州。

与可尝令予作《洋州十咏》,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 这类作品固然无大的社会意义可言,但它却象轻音乐,令人听之忘倦,味之常新,内中充满了生活情趣,予人愉悦之感。

1.2苏轼豁达、风趣的幽默。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缩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变幻莫测,起起落落,坦然自然面对。

正是一颗达到如此境界的心灵造就了苏轼的幽默人生,以这种幽默的性格来笑对人生,拥抱人生,面对重重困难。

诗歌《初到黄州》就体现出苏轼的旷达风趣。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1]开头第一句“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就以自嘲的口吻将自己的苦涩、无奈心情以戏谑的形式表达,自己被贬黄州,此处鱼美、笋美,可以饱饱口福。

颈联“不妨、例作”两词,旷达诙谐,洒脱的个性跃然纸上。

尾联写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做什么事,朝廷还白花钱养我这个“酒囊饭袋”。

二、从幽默的特点来读苏轼。

2.1.幽默特点的表现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里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林雨堂—论读书、论幽默》。

所以,幽默是人的个性体现。

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

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其来源只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发生。

2.2特点一调侃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

有一好友佛印禅师,与人相交颇深,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

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

”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

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

苏东坡的性情跃然纸上,豁达、善调侃、乐观的性格,而其调侃却与众不同,要么给人以深刻的启发,要么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其不凡的才华。

“想骂无好口,相打无好手”说的就是一旦发生冲突,你越是忌讳啥,对方越会说给你听。

话说杭州有一品行不端又爱钱又好色的住持向苏轼求字,苏轼很快写幅对联给他: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未把意马牢栓。

这位花住持很是高兴,马上挂了出去,结果许多人看后都捧腹大笑,原来这是个字谜,而谜底就是和尚最忌讳的两个字“秃驴”。

苏东坡似乎很喜欢拿和尚开心,而与之较好的佛印对亏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不然会被活活气死。

一日清早,苏东坡就跑到庙里找佛印和尚下棋,走到门口没进去,拍着门口的石狮子有板有眼的叫道:“秃驴何在?”佛印听后,笑答:“东坡吃草”。

一问一答,幽默风趣,语气双关,堪称绝妙。

二者之间的对话,没有半点做作,表现如此自然。

看之后,如身临其境,画面即刻映入眼帘,无不觉的幽默搞笑,心中不由一悦,感叹二人机智、幽默。

2.3幽默的特点二机智。

所谓机智,就是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是一种迅速的反应能力,更是一种智慧,它能帮助人摆脱困境,化解尴尬,甚至可以攻击对方。

苏轼京师科考,有六个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

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年纪较长的先道:“姜子牙渭水钓鱼。

”说完捧走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买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县涿县卖肉。

”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

”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重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一道青菜。

这时,菜全部分完,六举人看着苏轼正欲嘲笑时,苏轼不慌不忙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请啊。

”六举人呆若木鸡。

苏东坡才思敏捷,博学多才的特点直接表现出来,历史典故信手拈来,且用之恰当,轻而易举运用自己的智慧摆脱困境,并攻击了对方,化被动为主动。

塞廖尔·约翰逊说过:“如果没有机遇的合作,就不会产生任何妙言隽语,所以机智和勇敢应该满足于同幸运分享它的荣光。

妙言隽语的产生,需在恰如其分的氛围环境,经过智慧的总结,产生脍炙人口的语句。

一天,苏东坡与黄庭坚饭后闲步,但见暮霭沉金,水天一色,渔歌唱晚,悠扬悦耳,黄庭坚于是出对道:“晓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东坡稍加思索,便对到:“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上下两句均以《满江红》、《普天乐》入对,甚为自然。

上述两则故事,显而易见,苏东坡之灵敏机智、学识广博。

2.4幽默的一个重要原则自嘲,就是宁可取笑自己,绝不轻易取笑别人。

海利·福斯第曾说过:“笑的金杆玉律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自己。

”一个懂得掌握“自嘲”这种方法的人,就等于掌握了制造愉快和摆脱困境的能力及反嘲别人对权利“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

苏东坡的坎坷曲折的一生,以一种旷达超脱的姿态坦然面对苦难,其谐虐诗内容丰富,有讥讽政治的有戏虐亲友的,也有幽默自嘲的。

赫伯·特鲁说:“幽默的最高层次,只有那些能笑自己,能对自己做趣味思想的人,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2]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处境,无论是轻松调笑,苦涩微笑,还是讽刺讥笑,苏轼皆能一笑了之,笑解千愁,笑看人生。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3]诗歌《洗儿戏作》开篇的自嘲,读来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人们生养儿子皆望其聪明,我即被大家公认的聪明蹉跎一生!我要不聪明,谁会嫉妒我,陷害我呢?于是生出反常之心,希望儿子愚笨迟钝,这样才能无灾无难,青云直上达到公卿之位,而不要步自己后尘,虽聪敏却多灾多难,青云直上,达到公卿之位,而不要步自己后尘,虽聪明却多灾多难屈沉下僚。

后两句,看上去插科打诨的牢骚,实际是极为深刻怨毒的讽刺,因为当朝的公卿宰相,都是些只会保持权位,毫无治国才识的人,诗歌寓于谐,把深刻的思想包容于戏虐的外形之中。

这是一种讽刺的笑,体现了“在笑声后面隐藏着愤怒的呐喊,还有一种轻松的笑”。

就是单纯的谐谑。

在被贬广州、惠州时,苏轼住在一座寺院,《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一个“白头萧散满霜风”的衰弱身体,却有着“报道”两句的享受和安适,说自己在贬谪之地,倒意外得到了春风中甜美的睡眠,实在难得,于是就连道士也要轻轻地敲钟,写出了夸大的轻松。

《访黎子云》:“东行策杖寻黎老,打狗惊鸡似病风。

”这个场面也十分有趣,一日不见民间老友,就坐立不安,以至于“打狗惊鸡”活像个老顽童,可爱至极。

尽管此类诗,没有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内容,但诙谐的本身亦是可爱而令人叹服的,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如同一支悠扬的小夜曲,令人听之忘倦,味之常新,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2.5反观其他诗人的流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柳宗元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4]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被放逐到儋州(今海南)的苏轼遇赦北返,途径润州(今江苏镇江),游览了金山寺,看到寺内好友李公麟为他画的画像还在。

相关主题